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掌上麟遊

    關中北部的麟遊縣,過年家家戶戶要做的麵食就是炸油餅了。炸油餅發麵很是講究,一半面是用煮過肉的腥湯水燙過的面,一半是正常揉的面,兩部分面調和均勻後拌入酵面、五香粉、雞蛋、鹽等。揉好的面靜置數小時待發好就可以炸油餅了。一般家裡要炸很多的油餅,等待招呼正月裡走親戚的客人。

  • 2 # 荔枝碎碎冰

    “百節年為首”。又快到了新年,已經能聽到炮竹噼裡啪啦的聲音了,人們掛起了高高的紅燈籠,小孩子們打打鬧鬧喜笑顏開,都在等著新年的那天。

    在北方,進入臘月之後就會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了,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麵食和鞭炮了。

    因為作為一個北方人,平常也是離不開面食的,但是因為一些麵食的做法比較複雜,製作起來需要的步驟比現在要複雜很多,所以平常是不會經常吃到的,但是到了過年,就算複雜也是都要做的,現在想來,以前會比現在的儀式感更強一些。

    過年的時候北方常做的麵食除了水餃、蒸饃之外還有有甜豆包、菜/肉包子、焦葉子、糖三角、麻花…對了,蒸饃也和往常不同,會蒸花饃,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一些造型~

    說一下這些年味滿滿的麵食

    ① 甜豆包:顧名思義,就是用紅豆做成的包子,這個也是小時候比較費時的一項了,因為那時候講究用黏米,要先把黏高粱碾成麵粉,再提前煮紅豆做餡,現在對面粉沒有那麼講究,在超市裡也隨處可見豆沙餡, 所以製作起來相對簡單很多。主要食材是黃米麵(現在主要用麵粉)、紅豆;

    ② 菜/肉包子:就是用蔬菜或肉做餡,把發麵擀成皮然後包成包子之後蒸熟,和早餐店裡裡賣的包子一樣,但是家裡做出來的皮薄餡多,個頭也比較大,所以會好吃很多,最起碼在家裡吃更健康~主要食材是麵粉、餡料等;

    ③ 焦葉子:這裡的葉讀一聲,焦葉(yē)子,名字的由來可能是因為形狀比較像一片薄薄的樹葉,被油炸過之後顏色焦黃而來的,焦葉子就是把揉好的麵糰擀成薄薄的片,然後切成菱形之後放入熱油中炸制而成,最後撒上寫芝麻,酥酥脆脆的十分好吃~主要食材是麵粉、食用油、芝麻;

    ④ 糖三角:形狀像三角,白色的麵皮,一口下去甜滋滋,一般是用麵粉和糖進行製作,糖的話一般多使用紅糖,因為紅糖顏色做出來顏色更好看一些,主要食材是麵粉、紅糖;

    ⑤ 麻花:麻花的形狀就是和大家所瞭解的“麻花辮”一樣,麻花由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然後放入油中炸制來的,可以做成甜味或者鹹味。主要食材是麵粉、食用油、鹽/糖;

    以上是一些過年麵食的介紹了,關於以上的麵食,在製作過程中都會用到“面引子”,也就是現在說的酵母,用來發面,雖然現在酵母發麵比較方便,但是還是用“面引子”做出來的麵食會更加醇香。

    做“面引子”的Tips:

    “面引子”的做法:拿少量的麵粉,然後加入溫水和成麵糰,然後放在一個大點的盆中,上面覆蓋上一層塑膠膜(現在可用保鮮膜)或者棉布,然後任其自然發酵,冬天太冷的時候上面還會“蓋上”棉被,等一到兩天小麵糰就會漲起來,等漲起來變大就發好了,聞起來有點微微酸的味道,然後分成小塊自然晾乾“面引子”就做好啦~

    使用“面引子”的時候,取一小塊放在溫水中化開,然後放入麵粉和水進行和麵,和好之後放在溫度稍微高一些的地方進行發酵,也是放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因為這個發好之後會膨脹好幾倍了~

    記得小時候的時候,還有一種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去xx家借小塊面引子去”,哈哈,這種做法一般都是提前沒來得及做然後去鄰居家借~當然,這種借都是互相之間的,有借有回~

    年味,在噼裡啪啦的炮竹聲中盛放,在高高的紅燈籠中照映,在小孩子們的笑聲中迴盪。

    對於在外的遊子們來說,過年就是和一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在溫馨的港灣停靠,回家總能讓人心安,不管什麼情緒回家總能得到慰藉。人潮擁擠的人潮也抵擋不了回家的腳步,回家過的年,才是年味滿滿的年。

  • 3 # 木火貴人

    南方人,每年都會做點油角應節。雖然外頭有賣,也不貴。但跟自己做的沒法比,用料和口感不一樣。所以多少也做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輸過血會引起妊娠期高血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