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破折號123

    鬼子,指罵人的話;從前對外華人的鄙稱。見清 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九:“若鬼使,則出使外洋之員;以西人初入中國,人皆呼為鬼子也。”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橫行中華大地,燒殺搶奪無惡不作,“鬼子”遂成為“日本鬼子”的通稱

  • 2 # 稻門YAO

    不僅華人對這個問題關心這個問題,在日本的網站上搜索之後,發現不少日本人也在問,“なぜ華人は日本の侵略者を「鬼子」と呼ぶようになったのか”(為什麼華人開始叫日本侵略者“鬼子”呢?)日本方面給出了一些解讀,僅供參考。

    鬼是對外來侵略者的統稱

    一些評論指出,當時對所有侵略中國的外華人都用“鬼”來稱呼,最早的歐洲侵略者,我們都叫他們“洋鬼子”,後來日本成為侵略的主力之後,就把日本人稱作“東洋鬼子”,慢慢地簡化之後就變成了日本鬼子。“鬼子”的說法後來在《阿Q正傳》中被使用,因此擴大了其影響力。也有人因此把當時的南韓人成為“二鬼子”。

    來源於李鴻章的軼事

    一些日本的觀點認為,在甲午中日海戰的時候,李鴻章參加了與日本的會談,當時日本為了故意刁難李鴻章,特地出了一首對子,李鴻章對出來的下聯中巧妙地用了“魑魅魍魎”四個字來諷刺日本。由於這四個字中有很多“鬼”,所以後來慢慢把日本人稱作“鬼子”。

    一些日本人並不理解

    一些日本並不理解這個詞的真實含義。其實,日本人的名字中也有使用“鬼”的,比如早稻田大學附近就有一站叫做“鬼子母神前”,而且其實很多動漫中“鬼”的角色並不恐怖。所有有些人真的創作出了“日本鬼子”的萌化人物,和本來的意思相差甚遠。

  • 3 # 萬景路萬眼看日本

    有人說,之所以我們稱日本侵略者為“日本鬼子”,最早是因為李鴻章出使日本時在迴應日本人所做的一副辱華對聯的下聯裡用了“小鬼”兩字來譏諷日本人。當時日本人出的上聯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並肩居頭上,單戈獨戰!”,李鴻章回的下聯為“倭人委,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由此,我們就漸漸把日本人統稱為“日本鬼子”了。但個人認為這個理由稍覺牽強,因為“四小鬼”和“日本鬼子”,並不一定就有必然的聯絡,而且李鴻章當初即使寫了這幅下聯,平民百姓也不一定人人皆知,而“鬼子”或“日本鬼子”卻明顯的是出自百姓之口的民間用語。因此,筆者倒更願相信這是當年的老百姓透過直觀感受給日本侵略者冠以的最貼切的稱呼。

    如此說自然是有道理的,因為“鬼”自古以來在華人的心目中就是恐怖、狡猾的象徵,也所以,在八國聯軍侵華時,我們就自然把他們這些長相特別行事兇惡的人稱為“洋鬼子”了。

    繼而,到了日本侵華時,因日本兵身材矮小(日本戰時《兵役法》曾將適齡青年分為5種,1.身高超過150釐米,且各項身體指標優良的青年屬於甲種兵役人員;2.身高在150釐米以上,身體大部分指標優良的青年屬於乙種兵役人員;3.身高在145釐米以上的屬於丙種;4.有精神異常或者身高不足145釐米的屬於丁種,5.完全不適合服兵役的人員一般被劃為戊種兵役人員。身高1.5米各項指標優良就能評為“甲種兵役人員”,由此可見,侵華日軍的平均身高確實很低)而又窮兇極惡並且大大的狡猾,所以我們自然也就把他們稱為“鬼子”或“日本鬼子”了。

    其實,“洋鬼子”也好,“日本鬼子”也罷,更確切一點說,應該是“洋鬼”和“日本鬼”,都帶上個“子”字,就讓日本人直納悶兒:說我們是“鬼”,站在敵對的立場上能明白,但為啥還的是“鬼的兒子”呢!實際上那還真是日本人想多了,這裡的“子”應該並無特別意義,只是個叫起來順口的虛詞而已,就像我們叫“兒呀”和“兒子呀”,意思是完全一樣的。

    其實,稱敵方為“鬼”並非我們的專利,日本人在二戰時就稱美國兵為“鬼畜”,這“鬼畜”二字是日本人發明的“和式漢語”,是日本人把佛教”六道”裡“餓鬼道”和“畜生道”簡略後形成的詞兒,用來形容那些行事殘忍、畜生一樣的人。“鬼”加“畜生”,看上去明顯罵的就比我們的“鬼子”還狠,只不過在今天的日本,這個詞兒已經幾乎在口語中見不到了而已。

    在我們稱呼日本人為“日本鬼子”這件事兒上,日本人倒是想的很開。自從“日本鬼子”這四字傳入日本後,在今天的二次元全世界,它已經化身為萌萌的被稱為“ひのもとおにこ”(日之本鬼子)的漫畫人物了。日本人籍此說:與華人把“日本鬼子”作為對日本人的憎惡的蔑稱相比,今天的日本人把它萌化,沒嘴兒還能起到促進日中關係朝明朗的方向發展的作用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魂之刃現在英雄多不多?哪個英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