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道似有晴
-
2 # 曲中人
感謝邀請!說是張三丰創立太極拳,但是以現在的文獻來看不太可能。個人認為有可能是創立了一些招式後人加以豐富。武林界有張氏太極拳,據說是張松溪傳下來的。張松溪據說是張三丰的徒弟,這個在《倚天屠龍記》裡有介紹,真假沒有研究過不好說。至於太極拳有史可考的更多的是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太極拳更多的是楊露禪在王府教拳時被光緒的老師翁同龢看到。說了一句話,原話記不太清了,大約得意思是“手捧太極”等等之類的話。後人便以此拳叫太極拳了!楊露禪號稱楊無敵!沒有輸過。他的兒子楊班侯更是厲害,將楊氏太極拳發揚光大!民間有一種傳說是,楊露禪創楊氏太極拳,楊班侯打天下。最早太極拳是上層社會就行,最早楊露禪在端王府(還是瑞王府)記不太清了。傳授王宮貴胄太極拳,傳授總管富周(還是富英,他們是父子關係。具體人名我總是記不住)後來又把此拳傳授給蕭恭卓,然後在保定流傳下來。人們叫府內派楊氏太極拳。我們知道更多的是楊澄浦先生流傳的楊氏太極拳(大架)。因為華人更喜歡把某些東西和歷史名人聯絡起來。例如形意拳就拜岳飛為祖師爺。太極拳因為和道家的一些理念或是觀點相同,拜張三丰為祖師也很正常!太極拳最早是在北方流傳,南方知道的比較少。後來在民國時在開始在南方開始流傳的。
-
3 # 魏美智
謝謝邀請回答。我們的回答註定是贏不了萬元大獎的。因為人家問的目的是想讓我們順杆爬,裝模作樣的胡皺張三豐如何創太極拳。可是事與願違,我曾經研究過《張三丰全集》《張三丰集》,裡面講的都是如何修道的事,沒講過創太極拳的事。作為一個道人,張三丰應該是合格的,但是對於太極拳,他確是不會的。另外,大極拳創於明中後期,與張三丰所處的時代也不匹配。第三,說張三丰創太極拳,他總要教出個把繼承太極拳的弟子吧?在《張三丰全集》《張三丰集》裡,他引渡入道的很多人,卻沒有一個會太極拳的,這從側面證明,張三丰不會太極拳,更何況創太極拳了!
-
4 # 同一太極
張三丰創太極拳?這是小說裡說的。真實的情況是,太極拳是由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第九世陳王廷,在祖傳拳藝基礎上,結合《黃庭經》呼吸吐納術、陰陽學說創立起來的。
張三丰的故事也就是挺個熱鬧就罷了,別當真。歷史是需要史料考證的。
-
5 # 漪思飄緒
這是關於太極拳發源的------“張三丰創拳說”。此觀點就是張三丰創編出了太極拳,是太極拳祖師。
以目前的資訊,按照正常邏輯推導(就是張三丰不超過150歲),張三丰(峰)不止一位。
先看楊式太極拳傳人楊澄甫在《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說,“先大父更詔之日,太極拳創自宋張三丰,傳之者為王宗嶽、張松溪、蔣發諸人相承不絕,陳長興師,乃蔣發先生唯一弟子”。宋朝張三丰(峰)的最早記載,是明清之際 的思想家、史學家黃宗羲《王徵南墓誌銘》:“內家拳蓋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
張三峰與內家拳的記載,在《斡城錄》中載:“傳曰,皇家大內,宋初內侍,雄武軍,川殿值(注:原川軍驍卒,平蜀後補入),太祖親訓戎士,號內等子。傳其藝者日內家。三峰合勢,尤精於藝,故傳名焉。”又曰:“內家者長拳也,張三峰精宋太祖長拳。張拳用腿,猶希太祖之武勇。”這是說---北宋張三峰在遁入道門前,曾屬大內高手、內侍。但,《斡城錄》所寫的“傳曰”二字,意思是傳說,不完全可靠的,但也有可能是正確的。宋太祖曾藏拳術秘本於少林寺,被列為少林寺十大名拳之一。因此,符合“張三峰即精於少林,復從而翻之”的說法。
在南宋之後,岳飛的岳家拳及拳理傳入武當山,岳家拳技就有牽、捺、逼、吸、吞、吐、浮等內容,心意拳內功類同道家練氣之法。進一步豐富了武當山的道家武術技法理論。
宋元兩代皇室皆崇信北方玄武(真武)神,著名道士鄧若拙、房長鬚、謝天地、孫寂然、汪真常、葉雲萊、張守清等入山修道,使武當道教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彙集來了其他道家導引術及武術。
此時的張三丰,四方雲遊,拜訪修真之士,期間得承“小九天”與唐代“三世七”等道家武術。即《張三丰承留篇》所述“授之到予來,字著宣平許”。小九天,有十五勢:七星八步、開天門、什錦背、提手、臥虎跳澗、單鞭、射雁、穿梭、白鶴升空、大襠捶、小襠捶、葉裡花、猴頂雲、攬雀尾、八方掌。
唐代三世七太極拳,有 推碾、簸箕式、揮琵琶,鳳凰展翅、十字手、雙鞭 等勢。
雲遊到山東的張君寶,大隱於市,邊做豆腐,邊悟道,邊體悟唐代許宣平“三世七”太極拳的招勢。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修的《萊州府志》和《太原縣誌》等均有記載:一個名為張三丰以做豆腐為生的老百姓,以柔克剛的功夫十分了得,較起勁來如棉裹鐵。
後來,張君寶到武當山修道,九年面壁,將所學融會貫通,並以五禽戲、心意拳等武術動作為基礎,創編了“太極十三丹功”(十三總勢),同時在不同的時期,創編出了一些符合修道人士的防身丹功拳技。明末王徵南(1617—1669)的內家拳口訣有:“不用猛力,文人弱士,皆可學習”、“周身俱要軟活”等描述。
據說,《武當秘鑑》作者嚴嘉康(1695--1786)在第五冊《論拳經拳譜》中,記載先祖張三丰創編有無極拳十二式、太和拳八式、太極拳十六式;後來,經三豐將三種拳術熔於一爐,稱為太極拳三十六式。
在李兆生先生的《中國太極拳統真大典》中,載有“先天太極拳三十六勢”,說太極拳是三豐祖師得內功之後,重新開創的內容,“太極武學,追宗而論,只是丹家外練有形之法,用來調養氣血,經周子午的行功。內以循經,外以操形”。
元末,武當道觀被毀,明初,張三丰率徒重建武當道觀,在學問方面,主張“三教合一”;在修道方面,主張“內藥是精,外藥是炁,內藥養性,外藥養命”。其學問淵博,道學精深,事事見解獨到,從師者收穫良多,同時由於皇帝的尊崇,武當道觀成為“朝廷家廟”,武當山成為當時的全國道教中心,很快形成了“武當道家學派”。同時,武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張三丰所編之丹功拳技,也得到繼承,各代道長不斷改編,尤其在張三丰仙逝之後,分為猶龍派、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武當丹派等數支道家流派,所傳內丹功、外丹功及武術也有不同的改進,不同於最初的丹功拳技版本,各具特色,仍統稱“三豐所創”。
少林武術的傳承非常嚴謹有序,師課徒認認真真,非常系統嚴格。而,武當武術的傳承非常鬆散,老道士們今天心情好傳幾招,心情不好就告之曰明天不用來了。
其中有精武術的雲遊道人,將武當丹功拳技隨緣而授。 在明朝後期,其中有一位得承武當丹功拳技的王宗嶽,路過千載寺太極宮,與道長交流,共參武藝,就有了融合心意拳、通背拳、戚家拳等技藝的“軟手十三勢”,還留下了武術史上著名的《王宗嶽太極拳論》。千載寺太極宮及附近,流傳有通背拳、六合槍、春秋大刀等武術,傳到了河南濟源、王堡、趙堡及陳家溝等地。
之後,王宗嶽又遇通背拳董成。董成在晚年傳其弟子澤州府許守祿的時候,曾囑:“吾派拳法,應付各派拳法足足有餘,唯遇‘軟十三’時,須特別留意,可用拔步分心掌或中拳勝之”。
1596年,王宗嶽傳拳於趙堡鎮蔣發。自此,趙堡太極拳生根發芽,一脈相傳至陳清平,一支傳到陳長興。
清代,統治者偏重佛教,不重視道教,武當道教日趨衰落。
後來,這就有了武禹襄、楊露禪 譽滿京城的“太極拳”。
-
6 # 阿力148785246
不信他創太極、也不信陳家溝。也許張三丰、陳長興豐富了太極內容,例如蛇鶴運動、彙總了一路二路等五套拳譜等等,這個可信。太極應該是先輩生死搏殺中一代代總結出來的。
-
7 # 龍城強哥Jason
先要弄清太極拳是不是張三丰創立的 才有“如何”創立的問題
有關張三丰創太極之說 是清末楊式太極名聲大噪以後的事了 今之所謂的武當太極 從招式看脫胎自楊式太極拳 沒有可靠的史料支援張三丰創拳之說
-
8 # 肖峰武道
漢隸書、魏碑書法、古輝煌建築是群體無數無名平民創造的。
中華古人先賢觀樹木、動物而仿、而試、觀天地五行,一代又一代人漸悟而總結,由不動漸至微動、小動、大動之中,認知、省悟人體內在之奇妙天人合一之道理,又於實踐中不斷驗證,又因外在社會市場需求而創編形成固定簡單拳術,是無數人同創之結果。
但終歸需要個人姓名一般名號品牌。
無需糾結人姓名叫什麼,而要看其本人。
同樣,追尋武道,不在於追尋名牌,要看你得到、悟到什麼。對社會貢獻什麼。
手機,以往名振天下的諾基亞、機車羅拉等紛紛逝去,而眾新品牌紛紛崛起而有名。
探幽訪古,不如學習古人實創有為精神。皇朝輪迭,而平民創漢隸書、魏碑、漢字哲理文化千年不衰!
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今日手機、諸科技是誰一人所創?終是群體智慧的結晶。
-
9 # 雄鷹武道
太極拳是張三丰百歲之後才創立的。之前張三丰只是一個覺遠師傅的徒弟,覺遠師傅在世時偶然機會練會了九陽真經,內功大增。於是在覺遠師傅去世前便將功夫傳給了張三丰。由此,張三丰便潛心研習,終於創立了太極劍和太極拳。
回覆列表
張三丰如何創造出了太極拳?張三丰有幾個徒弟
電影中和書籍裡面一直講述著張三丰與太極的故事,李連杰的張三丰形象深入人心,但太極拳真的是張三丰所創造的嗎?為何它申遺失敗?張三丰留世長達百年之久,他有徒弟嗎?之前由於“張三丰太極拳”申遺引發的輿論又將張三丰太極拳推向了輿論高峰,陳氏太極拳傳人對張三丰太極拳進入非遺推薦名單的提出異議,主要有張三丰並非福建邵武人,也非武術界人士,和太極拳毫無實際關聯,且無法考證張三丰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等。從起源講,太極拳本是道家修生養性的武術,在道家稱其為“太極全”。也有人說太極拳是內家拳的延伸,至今在武當仍流傳著張三丰觀“鳥蛇鬥”而創造內家拳的故事,據說當時張三丰看見一隻鳥語蛇打架,當鳥攻擊蛇的時候,蛇都搖身躲避,不曾被擊中。張三丰從中得到啟發:以柔克剛,以靜制動,於是模仿蛇的動作創造了內家拳。張三丰是元明之際有名的道士,對道家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張三丰對陰陽太極的研究也較為深刻,但在早期的正史中張三丰從未和太極拳同時出現過。最早將張三丰與太極拳聯絡起來的是在清朝晚期。據說是當時楊氏太極拳的宗師楊班侯在京城教太極拳時,為了讓這種拳法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所以借用了張三丰的名號。
歷史上張三丰的徒弟有李玄宗,道號“鐵蟾子”、王道宗,道號“金蟾子”、張清修、李靜修、邱元靖等人。據傳張三丰的徒弟王道宗傳授陳洲同後,太極與內家拳本是相互融會貫通的(參考《王徵南墓誌名》),一直到了王徵南為止,後繼者有王宗嶽、甘鳳池、張鳳儀、喬三秀等人。在王徵南之前,太極拳與內家拳本是一體的,而王徵南以後則太極拳從內家拳裡分離出來,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拳種。在清朝康熙、乾隆間,正是太極拳的中興時期,此時出現了大批太極拳名家。王宗嶽這一派,由其弟子蔣發廣繼續傳播,在河南、溫州一帶興起,被稱為“河南派”或“溫州蔣派”;而甘鳳池、張鳳儀等人將太極拳帶到了江南地區,被稱為“江南派”,也稱“武當嫡傳金蟾派太極功”,釣蟾功是該派的絕技。清朝光緒年間,甘鳳池之曾孫一百零八歲的甘淡然,將“金蟾派”完整地傳給了李瑞東先生,並且沿襲到今天。
歷史上的張三丰卻有其人,不然就不會歷代帝王給張三丰賜號了,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少林、武當一直是我們中國武學的高峰,武當派則一直視張三丰為創始人,因此可以相信張三丰是武當武術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