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它是指透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請問這是否就是多數不努力的普通人的心態?怎麼解決?迷茫中。。。
12
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習得性無助”:指因重複性失敗或被懲罰而造成個體對現實無望、無可奈何、聽任擺佈的心理狀態,也即在生活中表現出“破罐子破摔”的行為心理。“習得性無助”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於1967年提出,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開啟,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習得性無助”的本質是安於現狀,接受由過往經歷而形成的生活狀態,實際上是一種滿足接受過往生活環境狀態的條件反射,停留在舒適區、喜歡熟悉的生活環境、只和熟悉的人或事物接觸等等都屬於“習得性無助”範疇。每種生命體都有追求自認為安全舒適區的生存本能,人類同樣會對陌生環境、陌生事物產生恐懼或逃避心理,這也是幾乎所有人都有陌生“恐懼症”、“怯場”的根本原因。那麼,生活中要如何克服“習得性無助”呢?

    微笑生活更美好

    一、接納新事物

    人們常說:“沒有人能夠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所遇見的每個朋友也都是新的。因此,每個人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要做好接納新事物的準備,準備好結交新朋友、適用新工具、融入新環境。資訊時代,每天都有新產品被生產出來、新概念被創造出來,只有做好不斷接納新事物的人才能夠更好的適應幸福生活的每一天。

    二、勇於跳出生活的舒適區

    自然造物是神奇而神秘的,每種生物都擁有屬於自己最佳的生活區域。因此,每個地區都生長著不同植物、生活著不同生活習性的人們,每個人也都會根據生活的環境選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就是進入自己相對的生活“舒適區”。生命從低等級向高等級進化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總有極少數生命體勇於跳出曾經生活的“舒適區”,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入到更高等級的生活狀態。人類便是從海生走向陸生、從森林遊獵走向建房定居的,定居之後人類又先後創造了語言文字、石器、傢俱、機械裝置、通訊工具等促進生活便利化的工具,而人類之所以不斷創造新工具其根本目的就是跳出生活的舒適區,創造出新工具或新的人際協作關係讓生活更便利、更舒適。

    發明家、企業家就是勇於跳出生活的舒適區的傑出代表,今天我們所能使用到的小到衛生用品,大到飛機航空、宇宙飛船、通訊衛星等等,無一不是發明家創造、企業家運用到促進社會便利化生活的傑作。因此,一個積極面對生活的人,應該積極的擁抱社會生活的變化,勇於跳出自認為生活的舒適區。

    積澱築起成長臺階

    三、銘記歷史、珍視當下、面向未來

    社會在一刻也不停歇的向前進,生命需要正視的時間就三天——昨天、今天、明天。過去的終將成為歷史、今天就在身邊、明天必然會來到。每個人都需要站在昨天的起點上成長,但是也不能一直抓住昨天不放。因為,如果您一直生活在昨天就無法正視當下,更不會給面向未來留足空間。

    歷史是每個生命體能夠走到今天的足跡印證,它告誡我們在生活中大機率需要回避什麼?需要遵守什麼?比如駕駛經驗告訴我們看見前方車輛踩剎車的時候自己也需要保持好車速以及與前車的車距、過馬路需要等到綠燈亮起.......歷史告誡我們大部分生活的規律和常識;當下是每個人正在經歷的生活,也是唯一能夠透過自己的能力調整人生航向的成長時刻,珍視當下是每個人面對生活最好的態度;明天的太陽一定會升起,新的一天終會來到。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站在昨天的臺階上、努力做好今天的事情、時刻以最佳狀態迎接明天的Sunny......

    “輕裝”心態才能更加自如的適應社會生活。生活中,每個人都知道負重會減緩前行的步伐,而輕裝的人總能行進的更快。成長的心態同樣需要“輕裝”,滿心“思想包袱”的人必然生活的很累,心靈的空隙位置都被往事佔據的人自然也難以接納新事物、開始新生活。因此,生活中每每過一段時間就要為自己的生活“減負”,丟掉一些無關緊要的物品、遺忘那些煩心的瑣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9和華為Mate20差了900元,哪個更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