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宸媽碎碎念

    自閉症寶寶的狀態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被稱為自閉症。

    要教自閉症寶寶增加社會經驗,需要系統的進行訓練和干預。

    自閉症寶寶的社會經驗訓練和干預,是一個長期的事情。

    具體來說,應該儘量給他們時間,耐心,慢慢的來。

    自閉症寶寶的最大困惑,就是不能有良好的社交。

    而培養自閉症寶寶的社交,不厭其煩,耐心細緻,同時要有意識,及早進行是最好的,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有效的。很多行為都不能直接呈現直接效果的。

    所以自閉症寶寶的家庭需要更多的堅持。

    願每個自閉症寶寶都能得到科學及時的訓練和干預。

  • 2 # 巧妙媽育兒

    但是在孩子參與這些活動之前,要先從家庭中開始練習,目的是:消除孩子的陌生人感,讓孩子不拒絕與陌生人打交道。

    自閉症寶寶的特點就是,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不擅於表達和與他人接觸,甚至是害怕與自己不熟悉的人接觸。

    所以在家多開展親子活動,從最開始的擁抱、經常用臉去貼著寶寶的臉,讓他們感受愛意。可以把這些肢體動作當作遊戲,在反覆的遊戲中,讓孩子開啟心門,願意與人互動,即使不能用語言表達也沒關係。

    還可以從簡單的家務勞動開始,讓孩子從日常小事做起。如餐前準備,擺碗筷,拿牛奶,隨著孩子能力增強,逐漸增加指令難度,從具體的,看得前的,到只聽、和想象的執行任務,如請寶寶把門口的小板凳端來給媽媽。這是訓練孩子如何接受別人傳達給自己的想法,即理解能力,為與人交往做準備。

    孩子能理解規則和角色任務,也是為孩子參與社會集體活動做準備。

    總之,在家庭中經常陪孩子玩過家家、小幫手等社會化內容,孩子有了一定理解和接納度,就經常帶孩子去遊樂場、動物園,參加徒步等,擴大他的認知空間,豐富社會經驗。祝好!

  • 3 # 大賽爸爸說

    我們說自閉症也叫孤獨症,是一種先天性的社會發展障礙,最主要的三大特徵就是社交障礙、語言障礙和刻板行為,而社交問題是最突出的表現。

    “我的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是3歲左右的自閉症孩子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正是因為這樣,孩子才顯得與眾不同,讓父母變得警覺起來,從而發現孩子的問題。

    通常自閉症孩子都是在3歲左右才被發現,他們大部分都是因為上幼兒園遇到了困難,或者沒有能力、無法適應集體生活而被迫退園,父母無奈之下才找到醫生診斷。

    其實,在孩子幼小的時期已經有一些特殊的現象暴露出來,只是沒有獲得父母們的及時關注,或者說絕大多數的父母並不具備識別早期自閉症特徵的能力。

    而且,嬰幼兒在3歲之前主要是被父母所照顧,社會交往方面並沒有過多的需求,因此也不是表現得特別突出,從而導致許多孩子的問題未能識別,成長被耽誤了。

    那麼,如何提高自閉症孩子的社會性發展呢?

    首先,社會性發展的前提是社會生活自立,自立的前提是社會生活自理,而家庭生活自理是社會生活自理的基礎。因此,想要提高社會經驗先要提高生活經驗。

    例如孩子不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那麼就無法上幼兒園,幼兒園是孩子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一定要好好體驗,而如果無法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會有嚴重的影響。

    其次,家庭生活自理是最基本的社會功能,是自閉症孩子實現更高階、更復雜的社會功能的基礎。家庭是構成社會的最小單元,而這個社會的特點就是親情所構建的特殊人際關係,人出生之後,歸屬的第一個群體就是家庭。

    例如我們看到很多自閉症孩子在外面表現很差,而在家則表現很好,說明孩子對於環境的變化是很敏感的。

    再次,孩子對家庭人際關係的認知,與各個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是否正常,是孤獨症孩子學會人際溝通,實現社會功能的第一步。先教孩子理解和處理自己與父母、兄弟姐妹、爺爺奶奶等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孩子理解家之外的社會關係的基礎。

    最後,無論是家庭訓練還是機構訓練,都無法代替真實的社會生活環境的影響。孩子必須融入社會生活之中,體驗真正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生活,才能得到最真實的經驗。

    比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孩子上半天幼兒園,再上半天訓練機構,這樣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成長經歷。孩子在訓練課上的學習內容可以及時的應用於實際的社會生活之中,訓練與實踐的結合會讓孩子的進步非常快。

    總之,社會生活經驗一定要從真實的社會環境中才能獲得,父母們多創造接觸社會的機會才能真正讓孩子實現生活經驗的增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氏教育中,日常生活活動學習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