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分殘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有的謂語不帶著賓 語,如果一句話裡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達就不完整,不明確。就是成分殘缺。一般說來,成分殘缺有三種情況①主語、謂語、賓語殘缺;②必要的修飾語殘缺;③關聯詞殘缺。對於毛病,我們只要按“誰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的格式去檢查,就可以發現缺少什麼成分。知道缺少什麼成分,才可以對症下藥進行修改。 例題一:為了班集體,做了很多好事。(誰做了許多好事?表達不明確,因此這個句子缺少了主語) 例題二:少先隊員們積極響應學習雷鋒。(“響應”一般與“號召”搭配在一起,不能說響應學習雷鋒,因此改為:少先隊員們積極響應學習雷鋒的號召。)
二、用詞不當——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時,應恰當地選用詞語,否則就就容易在詞義範圍大小、褒貶等方面用得不當,特別是近義詞,關聯詞用錯,造成病句。 例題一:“他做事很冷靜、武斷。”(“武斷”是貶義詞,用得不當,應改為“果斷”。)
三、搭配不當——句子中的主、謂之間,謂、賓之間,主,賓之間,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間,都要搭配正確。句子中某些詞語在意義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來不合事理,違反了語言的習慣,造成了病句。 例題一:“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聽到”與”優美的舞蹈”顯然不能搭配,應改為“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看到優美的舞蹈。”)
四、語序混亂——在一般情況下,一句話裡面的詞序是固定的,詞序變了,顛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會發生變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一:“語文對我很感興趣。”(“語文”和“我”的位置顛倒了,應改為“我對語文很感興趣。”)
五、前後矛盾——在同一個句子中,前後表達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語意不明。例如:“我估計他這道題目肯定做錯了。”(前半句估計是不夠肯定的意思,而後半句又肯定他錯了,便出現了矛盾,到底情況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為“我估計他這道題做錯了。”或“我斷定他這道題做錯了。”)
六、重複羅嗦——句子既要完整、正確,又要簡潔、明瞭。不恰當地連續使用幾個形容詞,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會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複,囉嗦累贅。 例如:“他興沖沖地跑進教室,興高采烈地宣佈了明天去春遊的好訊息。”(句中“興沖沖”和“興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興的樣子,可刪去其中一個。)
七、不符邏輯——句子中某些詞語概念不清,使用錯誤,或表達的意 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一:“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綠,一派豐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時是一片金黃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綠,不合事理。)
八、分類不當——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範圍大小歸 屬混亂。例一:“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這裡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屬於“古蹟”,歸屬概念不清,應改為“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
九、指代不明——說話寫話時,為不避免重複,我們常常使用一些代 替人或事物名稱的詞語——代詞。如:我、你、他、它、這、那等等。但是代詞不能濫用。如果不該用的時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確,就會產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一:“中午,許敏和童林一起上學,他問他下午的班會將討論什麼問題。”( 句中出現兩個他,不知道是隻許敏還是童林,因此改為:中午,許敏和童林一起上學,許敏問他下午的班會將討論什麼問題。)
十、關聯詞誤用——複句中,我們一般用關聯詞把各分句連線起來表達一定的關係。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亂用,錯用關聯詞語,也會造成病句。 例一:“不但黃山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遊覽一下。”(這句話構不成遞進關係而是因果關係。因此,要把關聯詞“不但„„而且„„”改為“因為„„所以„„”) 例二:“你只有認真刻苦地學習,就能取得良好成績。”(句子中“只有„„就„„”關聯詞搭配不當,應改為“只有„„才„„”)
一、成分殘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有的謂語不帶著賓 語,如果一句話裡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達就不完整,不明確。就是成分殘缺。一般說來,成分殘缺有三種情況①主語、謂語、賓語殘缺;②必要的修飾語殘缺;③關聯詞殘缺。對於毛病,我們只要按“誰幹什麼”或“什麼怎麼樣”的格式去檢查,就可以發現缺少什麼成分。知道缺少什麼成分,才可以對症下藥進行修改。 例題一:為了班集體,做了很多好事。(誰做了許多好事?表達不明確,因此這個句子缺少了主語) 例題二:少先隊員們積極響應學習雷鋒。(“響應”一般與“號召”搭配在一起,不能說響應學習雷鋒,因此改為:少先隊員們積極響應學習雷鋒的號召。)
二、用詞不當——我們在說話寫文章時,應恰當地選用詞語,否則就就容易在詞義範圍大小、褒貶等方面用得不當,特別是近義詞,關聯詞用錯,造成病句。 例題一:“他做事很冷靜、武斷。”(“武斷”是貶義詞,用得不當,應改為“果斷”。)
三、搭配不當——句子中的主、謂之間,謂、賓之間,主,賓之間,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間,都要搭配正確。句子中某些詞語在意義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來不合事理,違反了語言的習慣,造成了病句。 例題一:“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和優美的舞蹈。”(“聽到”與”優美的舞蹈”顯然不能搭配,應改為“在聯歡會上,我們聽到悅耳的歌聲,看到優美的舞蹈。”)
四、語序混亂——在一般情況下,一句話裡面的詞序是固定的,詞序變了,顛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會發生變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一:“語文對我很感興趣。”(“語文”和“我”的位置顛倒了,應改為“我對語文很感興趣。”)
五、前後矛盾——在同一個句子中,前後表達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語意不明。例如:“我估計他這道題目肯定做錯了。”(前半句估計是不夠肯定的意思,而後半句又肯定他錯了,便出現了矛盾,到底情況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為“我估計他這道題做錯了。”或“我斷定他這道題做錯了。”)
六、重複羅嗦——句子既要完整、正確,又要簡潔、明瞭。不恰當地連續使用幾個形容詞,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會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複,囉嗦累贅。 例如:“他興沖沖地跑進教室,興高采烈地宣佈了明天去春遊的好訊息。”(句中“興沖沖”和“興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興的樣子,可刪去其中一個。)
七、不符邏輯——句子中某些詞語概念不清,使用錯誤,或表達的意 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一:“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綠,一派豐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時是一片金黃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綠,不合事理。)
八、分類不當——指句子中詞語的概念不清,屬性不當,範圍大小歸 屬混亂。例一:“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這裡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屬於“古蹟”,歸屬概念不清,應改為“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古蹟。”)
九、指代不明——說話寫話時,為不避免重複,我們常常使用一些代 替人或事物名稱的詞語——代詞。如:我、你、他、它、這、那等等。但是代詞不能濫用。如果不該用的時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確,就會產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一:“中午,許敏和童林一起上學,他問他下午的班會將討論什麼問題。”( 句中出現兩個他,不知道是隻許敏還是童林,因此改為:中午,許敏和童林一起上學,許敏問他下午的班會將討論什麼問題。)
十、關聯詞誤用——複句中,我們一般用關聯詞把各分句連線起來表達一定的關係。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亂用,錯用關聯詞語,也會造成病句。 例一:“不但黃山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遊覽一下。”(這句話構不成遞進關係而是因果關係。因此,要把關聯詞“不但„„而且„„”改為“因為„„所以„„”) 例二:“你只有認真刻苦地學習,就能取得良好成績。”(句子中“只有„„就„„”關聯詞搭配不當,應改為“只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