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nnah

    自然拼讀應該是在一定的單詞量的基礎下學習的。英語國家的小孩很早就會接觸到自然拼讀,但是人家四五歲小孩詞彙量已經有幾千了。說白了自然拼讀之於英語母語的小孩,就有點像我們的拼音及“有邊讀邊”的識字技巧。就是讓他們學習自主閱讀時,看一個單詞可以大概讀出它的讀音,從而靠著孩子本身的詞彙量,就能明白眼前的單詞是指什麼。就好像華人閱讀就算認不得字,但是如果有注拼音,你讀“nian ling”根據你的詞彙量你能猜到那是“年齡”。

    所以,自然拼讀本身不要求你背單詞,但是你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彙量,學自然拼讀意義也不大。

  • 2 # 朱顏7

    作為一名英語教育從事者,上次看到一個博主說的很有道理,我很贊同。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我們並沒有一個沉浸式的語言環境,所以要把音標和自然拼讀當做兩種獨立的截然不同的工具來使用。音標才是相當於漢語拼音,幫助你去讀單詞。自然拼讀相當於偏旁筆畫,幫助你去記單詞的拼寫。也就是說在使用自然拼讀的時候,應該已經對讀音有一定基礎的掌握,再透過自然拼讀的規則,聯絡他的發音,對於拼寫的字母組合去進行記憶和組合。自然拼讀本身的規則非常的複雜,非常的多,再沒有一個語言環境,孩子年紀又比較小的情況下,透過記憶這些規則再去習得讀音本身其實是事倍功半的。

  • 3 # 散木17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自然拼讀。

    所謂的自然拼讀就是人為地把某個字母或字母組合與某一個或幾個發音聯絡起來,為什麼說是人為地。因為同一種發音在不同的語言裡是用不同的字母來代表的,比如,英語/ ʃ /這個音素,在英語中用字母sh來表示,在法語中用ch表示。在俄語中用ш來表示,音素和字母沒有必然的聯絡,是人為地聯絡在一起的。

    它的好處是,經過適當的訓練後,當我們讀或聽到某一個發音時,我們就能想到某個字母,反過來,當我們看到某個字母時就能想起它所代表的聲音,實際就是我們的口腔器官每做一個小動作,都代表著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嘴上這個動作做出來了。大腦就會指揮手去把那一個或幾個字母寫在紙上。這樣我們就能做到看見單詞就能根據它所代表的那些小動作把它讀出來,聽到單詞就能想到哪個或哪些字母代表這些音素,從而把他們它們寫出來,英語還做不到百分百地讀寫正確,俄語,法語和德語差不多都能讀寫正確,因為這幾種語言和英語相比還是比較純潔,不想英語那樣大雜燴。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英語單詞都能透過詞形認讀出來。

    至於學會了它還要不要記單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單詞有音,形和意三方面的資訊的。掌握了拼讀規則,你就解決了音和形的問題,解決了三分之二的問題。只剩下一個“意”。這樣記單詞的難度是不是就降低了?

    但是,單詞的記憶可能不像大家想象的和大家都在做的那樣。上面說詞形和讀音的問題解決了,也就是說萬一你沒記住單詞的讀音,當你看到它的時候馬上就會了,這和漢語完全不同,漢字的讀音忘了就是忘了,看到字也不會讀。

    那麼會了拼讀規則,就剩單詞的意思了,意思怎麼記呢?可能大家都想著用單詞表來背單詞。把單詞表拿過來,從字母A開始背,背到字母c,發現背不下去了,再回來,從字母A開始背,又背到字母C,又走不動了。有點好一點,能背到字母d或f,g。能背到字母z的絕對是鳳毛麟角。大概能有萬分之一?這可比孔夫子的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賢人的比例小多了,人家還能上百分之,這可是萬分之的比例。太難了。於是就形成了一個也死迴圈。就算按照我的編排方法,把相同發音的單詞都集中在一起(參考我的專欄課程的最後三課),你也會走同樣的路。

    所以,拼讀規則是用來記單詞的,不是用來背單詞,說記單詞,是因為詞形能提醒讀音,讀音也能提醒詞形,有了這個能力,剩下的就是要把你學的課文聽熟讀熟了。拼讀規則只能提醒你讀音,但不能讓這些讀音在你的大腦中永久保留下來,而讓讀音永久保留在大腦裡才是學習語言的真正的目的。看見單詞會讀還不夠,還必須在沒看見的情況下也能想說就說,聽了就懂,那才叫記住單詞了,但這個結果卻不是,或者不應該是透過背單詞表得到的。而是透過大量地聽讀慢慢自然積累的,只有透過大量地聽讀,才能使你學過的詞彙沉澱下來,永遠駐紮在你的大腦裡,形成你記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單詞的意思也是透過大量的反覆聽讀記住的,這是學外語很麻煩的過程,但沒有這個過程你就記不住單詞,這一點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無數次了。而且還會繼續證明下去,因為想找捷徑,想投機取巧的人層出不窮,所以失敗的人也會不斷湧現。

    想要學習拼讀規則,可以看看我的專欄課程《散木新概念英語課堂,語音入門》,說是語音入門,但我講的是拼讀規則。就是教你如何記單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通旗艦MPVG20的第二排VIP座椅值得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