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王韜武彥略
-
2 # 卷太郎攝影坊
在攝影器材中,副廠鏡頭確實比類似規格的原廠鏡頭便宜。
所謂副廠鏡頭,一般是指專門生產不同卡口鏡頭的品牌,比如日本的適馬、騰龍、圖麗等品牌,南韓的三陽,中國產的中一、老蛙等。這類鏡頭廠家一般自己不生產主流相機,專門生產佳能、尼康、索尼不同卡口標準的鏡頭。
副廠鏡頭有這麼幾個特點:
1、可適配的機型比較多。原廠鏡頭一般只能用在自家產的相機上,當然有些品牌的鏡頭可以透過轉接用在其它相機上,這個除外,就從非轉接的層面上來分析,副廠鏡頭具有多卡口型號。比如適馬35mm f1.4鏡頭,即有佳能EF卡口,也有尼康F卡口,可以根據自己手裡的機型選擇同樣規格的鏡頭。
2、價效比比較高。副廠鏡頭比原廠同規格鏡頭要便宜,甚至便宜很多。還拿35mm f1.4鏡頭來作為例子,佳能35mm f1.4最新一代的鏡頭要一萬多的售價,而適馬的卻只要四千多元。雖然便宜,但是效能卻也非常不錯,畫質能達到原廠的八成功力。這給很多追求價效比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
3、適配性較原廠差一些。副廠畢竟是副廠,不是原廠直接生產的,在有些方面還是比不上原廠。比如有些騰龍的鏡頭與原廠機身之間存在通訊故障問題,偶爾會鬧一下脾氣;有些適馬鏡頭存在跑焦問題,時不時讓焦點偏移。這是因為副廠一般都是逆向開發原廠的技術,這樣肯定有些資料是不如原廠準確的,必然存在一些匹配上的小問題。另外,副廠鏡頭在用料做工方面還是比原廠差一些。
因此,副廠鏡頭是一種價廉物美的選擇,但也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有些情況下確實不如原廠穩定可靠。特別是早期的一些副廠鏡頭,比如適馬art系列推出之前的鏡頭,做工比較粗糙,對焦穩定性實在不敢恭維。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副廠鏡頭近幾年也日趨進化,在做工、光學品質、對焦技術、防抖技術等方面有了長足進步。當下適馬和騰龍這兩家副廠鏡頭已經越來越接近原廠的品質了。而隨著可換鏡頭相機逐步由單反向無反的轉變,曾經跑焦等問題也越來越成為歷史,機身與副廠鏡頭的匹配度也越來越好。比如騰龍推出的索尼E卡口28-75mm f2.8,成為了索尼相機使用者一鏡難求的爆款。
所以,副廠鏡頭價效比確實是比較高的,特別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如果預算有限,選擇比較新近推出的副廠鏡頭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不過我個人還是不建議選擇早期副廠鏡頭的一些型號了。
-
3 # 小魚大魚看世界
原廠鏡頭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要比副廠鏡頭貴一些的,但也有個別情況是反過來的,例如適馬50F1.4。
之所以貴是因為佳能50F1.4多年不更新,畫質、對焦速度、都沒用適馬優秀,才會出現這種現象,但也屬個別現象。
在大多數情況下原廠還是貴一些,尤其是專業鏡頭,在價格方面要比副廠貴,本身原廠鏡頭就對自己的系統協調性爛熟於心,不可能做不出更好的鏡頭,如果自己生產的裝置居然沒有副廠生產的優秀,那還混個啥。
例如大三元鏡頭,各個廠家都有自己的旗艦專業鏡頭,畫質都是頂級的,價格自然貴,副廠雖然用料也好,但在專業拍攝時大多數人還是更喜歡選擇原廠。
選擇原廠是一種品質與畫質的保證,保證關鍵時刻不掉鏈子,不讓你錯過精彩瞬間,副廠鏡頭偶爾會在對焦、色彩、上給人不踏實感覺,但也僅僅是心裡作用。
說到價格,就不得不提一個性價比,副廠鏡頭在畫質對焦方面幾乎可以到達原廠的水平,而價格要比原廠便宜一半。
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又需要這種焦段的鏡頭,其實副廠鏡頭也是很好的選擇。
回覆列表
原廠指的是鏡頭跟機身是一個廠家的,所以適馬的鏡頭用在適馬的機身上是原廠,用在佳能的機身上就算是副廠了。
鏡頭上存在一個介面的技術問題,原廠的廠家是不可能把這個技術無保留的告訴別的鏡頭廠商,讓你生產出符合我的機身要求的鏡頭,所以副廠透過研究這個介面,來研究它的電子技術,再生產出相應的介面,而不是象原廠一樣掌握著技術來生產介面。這樣生產的方向有可能不能很好地配合,所以原廠的自然做得更好一些。副廠一開始就處在下風,為了與原廠爭奪市場,價格上自然要取得優勢,所以會便宜些,但是為了保證一定的利潤,副廠的鏡頭在用料上,鍍膜上,做工上等方面因為技術不夠或者成本節約上都會略差一些,畫質也較差一些,存在色散,銳度,解析度等方面的一個或幾個不足。但是價格上優勢還是很明顯的,所以有不少人選擇副廠的鏡頭。
也不是說副廠的都比原廠的便宜,例如倈卡,蔡司等廠家,走高階路線,生產出品質更好,當然價格也更高的副廠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