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研墨工具。由於墨汁的廣泛使用,硯臺的實用價值越來越低。硯,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一種名硯的歷史,可以寫一部很厚的書。硯有許多名稱,大多是從古代名家、詩人、書畫家的詩句中來的,多數人認可,名字就算定了,所以硯的別名很多。略說如下:
(1)石君。宋代蘇東坡曾為婺源龍尾山“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過一篇傳記——《萬石君羅文傳》,裡面記載:“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龍尾山”,並說羅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萬石君”。“萬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繼香的《七星硯銘》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騰昌斯文。” 不管是什麼材料製作的,也統稱石君。例如銅硯、鐵硯、竹硯、瓦硯等,都可統稱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別珍惜“情”,讀書人都把書齋中的各種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硯被俗稱為石友。宋代王炎有詩曰:“剡溪束楮生,歙穴會石友。”“楮生”指紙,“石友”指硯。廣而傳之,眾皆稱硯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硯擬人,曾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姓石,名虛中,字居默,封“即墨侯”。從此以後,人們便稱硯為即墨侯,如宋代王邁中《除夜洗硯》曰:“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硯的別稱,一般稱大的硯臺,也有稱為海硯的。例如,宋代蘇易簡《文房四寶》載:“惜黃帝得玉一鈕,治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鴻氏之硯’。”這就是傳說中制硯的開始。宋代程俱《謝人惠硯》詩:“帝鴻墨海世不見,近愛端溪青紫硯。”刊入清代高鳳翰《硯史》那方題銘“墨鄉磅礴,天空海闊。”的大瀛海澄泥硯,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灝《通俗編》曰:“今書大字用墨多,則以瓦盆磨之,謂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稱小的硯臺。即大硯稱“海”,小硯稱“池”。也有把墨盒稱為墨池的。
(6)墨盤。一般是比較淺的硯臺的俗稱,通常指像盤子狀的較大型硯臺。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這裡主要表示大,能“種墨”的地方,理解為硯。
(8)硯山。依石頭的天然形狀鑿為硯,刻石為山,所以叫做硯山。明代高謙《遵生八箋》曰:“硯山始自米南宮,以南唐寶石為之,圖載《輟耕錄》,後即效之。”
(9)硯池。有一種硯的形狀是凹形,稱作硯池。晉代傅玄《硯賦》雲:“蘆方圓已定形,鍛金鐵而為池。”說的就是這種硯。硯池,是指在硯的一端有一個蓄水池,為研墨加水方便而設的,大小不定,深淺不等,據石的形狀而定。
(10)硯瓦。俗稱瓦頭硯,又叫瓦硯。秦漢時用的建築瓦當,多采用澄泥治成,後來被人們改制成硯。例如唐代吳融《古硯瓦賦》曰:“勿謂乎柔而無剛,土埏而為瓦,勿謂乎廢而不用,瓦斷而為硯。”《邵氏聞見後錄》曰:“硯瓦者,唐人語也,非謂以瓦為硯,蓋硯之中必隆起為瓦狀,以不留墨為貴。”
(11)研磨器。對原始硯的俗稱。在新石器時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顏料的器具。例如,陝西臨潼姜寨新石器遺址中出土的一套繪畫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稱為 “始祖硯”。
硯的別稱,還有多種,例如,清代王繼香《醉庵硯銘》曰:“昔人號硯曰潤色先生,曰巖屋上人,曰鐵面尚書,餘獨取其靜而真也,諡之曰靜真先生。”“潤色先生”,早在唐代女詩人薛濤詩《四友贊》中提及,曰:“磨潤色先生之腹。”稱硯為“潤色先生”。再如,“徐公”,專指魯硯中的“徐公硯”。書法家舒同,曾為此硯題詞曰:“美哉徐公”。不知道的,可能認為“徐公”是指人,實則為硯臺的俗稱。徐公硯產於沂南縣(原屬臨沂)徐公店村附近。早年《臨沂縣誌》曰:“徐公店,縣城西北75裡,產石可為硯,其形方圓不等,邊生細碎石乳,不假人工,天趣盎然,淳樸雅觀。”“徐公”石色有蟹蓋青、鱔魚黃、沉綠、生褐、紺青、橘色等,有數色同現一石者,極為調諧雅靜,世之罕見。若用此石制硯,其硯亦珍貴也。
硯,研墨工具。由於墨汁的廣泛使用,硯臺的實用價值越來越低。硯,看似簡單,實則很複雜,一種名硯的歷史,可以寫一部很厚的書。硯有許多名稱,大多是從古代名家、詩人、書畫家的詩句中來的,多數人認可,名字就算定了,所以硯的別名很多。略說如下:
(1)石君。宋代蘇東坡曾為婺源龍尾山“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過一篇傳記——《萬石君羅文傳》,裡面記載:“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龍尾山”,並說羅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萬石君”。“萬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繼香的《七星硯銘》曰:“北斗啖啖孕石君,繁忙上騰昌斯文。” 不管是什麼材料製作的,也統稱石君。例如銅硯、鐵硯、竹硯、瓦硯等,都可統稱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別珍惜“情”,讀書人都把書齋中的各種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硯被俗稱為石友。宋代王炎有詩曰:“剡溪束楮生,歙穴會石友。”“楮生”指紙,“石友”指硯。廣而傳之,眾皆稱硯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硯擬人,曾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姓石,名虛中,字居默,封“即墨侯”。從此以後,人們便稱硯為即墨侯,如宋代王邁中《除夜洗硯》曰:“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硯的別稱,一般稱大的硯臺,也有稱為海硯的。例如,宋代蘇易簡《文房四寶》載:“惜黃帝得玉一鈕,治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鴻氏之硯’。”這就是傳說中制硯的開始。宋代程俱《謝人惠硯》詩:“帝鴻墨海世不見,近愛端溪青紫硯。”刊入清代高鳳翰《硯史》那方題銘“墨鄉磅礴,天空海闊。”的大瀛海澄泥硯,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灝《通俗編》曰:“今書大字用墨多,則以瓦盆磨之,謂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稱小的硯臺。即大硯稱“海”,小硯稱“池”。也有把墨盒稱為墨池的。
(6)墨盤。一般是比較淺的硯臺的俗稱,通常指像盤子狀的較大型硯臺。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這裡主要表示大,能“種墨”的地方,理解為硯。
(8)硯山。依石頭的天然形狀鑿為硯,刻石為山,所以叫做硯山。明代高謙《遵生八箋》曰:“硯山始自米南宮,以南唐寶石為之,圖載《輟耕錄》,後即效之。”
(9)硯池。有一種硯的形狀是凹形,稱作硯池。晉代傅玄《硯賦》雲:“蘆方圓已定形,鍛金鐵而為池。”說的就是這種硯。硯池,是指在硯的一端有一個蓄水池,為研墨加水方便而設的,大小不定,深淺不等,據石的形狀而定。
(10)硯瓦。俗稱瓦頭硯,又叫瓦硯。秦漢時用的建築瓦當,多采用澄泥治成,後來被人們改制成硯。例如唐代吳融《古硯瓦賦》曰:“勿謂乎柔而無剛,土埏而為瓦,勿謂乎廢而不用,瓦斷而為硯。”《邵氏聞見後錄》曰:“硯瓦者,唐人語也,非謂以瓦為硯,蓋硯之中必隆起為瓦狀,以不留墨為貴。”
(11)研磨器。對原始硯的俗稱。在新石器時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顏料的器具。例如,陝西臨潼姜寨新石器遺址中出土的一套繪畫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稱為 “始祖硯”。
硯的別稱,還有多種,例如,清代王繼香《醉庵硯銘》曰:“昔人號硯曰潤色先生,曰巖屋上人,曰鐵面尚書,餘獨取其靜而真也,諡之曰靜真先生。”“潤色先生”,早在唐代女詩人薛濤詩《四友贊》中提及,曰:“磨潤色先生之腹。”稱硯為“潤色先生”。再如,“徐公”,專指魯硯中的“徐公硯”。書法家舒同,曾為此硯題詞曰:“美哉徐公”。不知道的,可能認為“徐公”是指人,實則為硯臺的俗稱。徐公硯產於沂南縣(原屬臨沂)徐公店村附近。早年《臨沂縣誌》曰:“徐公店,縣城西北75裡,產石可為硯,其形方圓不等,邊生細碎石乳,不假人工,天趣盎然,淳樸雅觀。”“徐公”石色有蟹蓋青、鱔魚黃、沉綠、生褐、紺青、橘色等,有數色同現一石者,極為調諧雅靜,世之罕見。若用此石制硯,其硯亦珍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