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秋暮散人
項羽是楚國貴族,他要的是恢復貴族的榮光,要像周天子一樣分封天下。總之貴族意識在作怪,應接受周王朝親疏而亡的教訓。
-
3 # 影迷人生
當然是正確的,在那個年代,不分封就沒有人跟著你幹,劉邦不是也大封諸侯王嗎,項羽的失敗在於統兵不能統將,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爛,不然哪有劉邦什麼事,從鴻門宴就可以看出項羽沒有帝王之氣,不殺劉邦還給個漢中,真是奇葩的少有。
-
4 # 金蛙王子
項羽分封自然是正確的啊!那些說分封錯的有病吧!
分封不是開歷史倒車,而是項羽當時的實力不濟,不足以剿滅所有諸侯,只能透過分封,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同時,給諸侯來製造矛盾,裂變諸侯,從而一一擊破,最終統一天下!劉邦崛起,只能說他更厲害,不能說項羽錯!
-
5 # 大桶礦泉水
項羽分封是否是正確的決定?為什麼要這樣問呢,或許是項羽戰敗了吧。
推翻秦制後,這是項羽能做出的唯一的選擇。秦制中央集權,項是堅定的反對者,他是分封制的舊貴族,主觀上不會選擇走秦的老路,客觀上也走不通,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不是拍拍腦袋就能行的,政治,經濟,軍事,人才,個人能力,威望都是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做到的,項羽哪一樣也沒有。所以他的決定沒什麼錯。錯在封王不姝,用人不明,重武輕文。
-
6 # 西嶽頑石
秦朝滅亡後,十八路諸侯都伸長了脖子盼著等著項羽分蛋糕,如果此時項羽登基稱帝,十八路諸侯會答應嗎?這就好比一夥人投資做生意,賺錢之後領頭人把利潤全部據為己有,其他投資人會甘心嗎?
再者項羽個人也非常認同分封制,眾所周知,他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地地道道的楚國舊貴族。在六國舊貴族的心中,他們認為周王朝世代沿襲的分封制才是天下正統,秦始皇的那套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是倒行逆施,所以秦朝才惹得天怒人怨,短短十五年光景便灰飛湮滅。
其實,分封制不僅在六國舊貴族的心中根深蒂固,當時天下百姓也奉分封制為正朔,分封制沿襲了好幾百年,不可能如此簡簡單單的被淘汰,人們對於新鮮事物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舉個例子,當年滿清入關,搞了一個剃髮易服,留髮不留頭,一時間激起了無數人的反抗,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流成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剃髮易服是奇恥大辱,這是制度更替博弈傳統認知導致的結果。可到了清末,人們又視辮子為生命,剪掉辮子成了大逆不道,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事實上,草根出身的劉邦奪取天下之後,也沒有完全廢除分封制,他汲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實行了郡縣制和分封制並用的制度。只不過劉邦進行了改良,廢除了異姓分封,建立了白馬之盟的同姓分封。此後整個封建時代,分封制一直如影隨形,從未退出歷史舞臺,只是退居二線罷了。
項羽就是一個生猛的復仇者,滅亡秦朝後,他便大功告成了,可以衣錦還鄉了。對於他來說,秦朝的一切都是牛鬼蛇神,必須與之劃清界限,他斷然不會繼續沿用不世死敵的制度。換句話說,項羽根本沒有稱帝的意識和野心,西楚霸王已經足夠牛逼,他心滿意足了。
當皇帝多爽啊,項羽居然對帝位沒有絲毫覬覦之心,究竟為何?因為在當時來說,皇帝的九五之尊,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根本沒有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項羽之前,只有秦始皇一個皇帝,秦二世就是傀儡皇帝,做皇帝究竟有多爽多威風,沒有更多的參照系。
劉邦登基稱帝后,面對文武百官三叩九拜,山呼萬歲時,他才深切感受到,原來皇帝這麼尊貴,真是有種天下老子最大的酸爽。西漢維持了二百多年,皇帝的威嚴和尊貴,人們盡收眼底,才會有後來那麼多人做夢都想當皇帝。
所以,我們姑且不論項羽有沒有能力和實力當皇帝,單單以他的認知來看,他也不會當皇帝,那麼擺在他眼前的只有分封制一條路可走了。
回覆列表
從項羽的認知來說,分封確實是符合當時普遍的意識形態。
秦始皇建立的專制體制對各國貴族與知識分子都是壓制性的災難,就如劉邦建立漢王朝同樣進行分封一樣,當時很多人(當然是主流世家與貴族階層)都認為,秦朝的集權制度是邪惡的、不合周禮的。是暴秦,是應該被放棄。秦這麼短暫就滅亡,也證明秦制不好,不能用來治理國家。
項羽是舊楚貴族,從父輩學到的就是對秦及秦制的敵視思想。所以項羽即便可能知道分封不利於自己未來對天下的控制,但他,一是不屑採取秦制,二是認為自己武力天下第一,諸侯都恭敬尊重自己,不會也不敢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