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哥與麗姐
-
2 # 橙子甜爸爸的育兒經
嚴重的時候就是要罵和打,讓孩子知道這是錯誤的,下次再也不敢了。太縱容只會讓孩子覺得沒事,反正爸媽不會打的。
-
3 # 廈漂阿濤
批評是一定要的
1小孩子對對錯是沒有概念的必須要靠大人引導
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生下來都是一樣的以後能成什麼樣與家長教育有直接的關係
3俗話說三歲看到老,這個時候是習性養成的關鍵也是最好改變的時候、大人一定要去引導不然等到大了想改也改不了了
4孩從出生到成人就像一顆小樹長成大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修枝剪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千萬不能過於溺愛放任該管一定要管
-
4 # 喜仔麻麻
一般而言,三歲左右的孩子,幾乎都處在反抗期。和父母“作對”是這個時期孩子最有趣的一種遊戲。父母越禁止的事情,對他來說越具有吸引力。
他發現了語言的效力,可以用來戲弄大人。看到父母的反應,孩子會更加樂此不疲。與“討父母喜歡”的行為相比較,反抗期的孩子有更多的自我成長,所以,父母們不要草率地就此認定孩子就是愛調皮搗蛋,是個“壞孩子”。
1、“唱反調”,是孩子最喜歡和父母玩的一種遊戲
有時,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事而得不到應有的響應時,並不是孩子不聽話,很可能是他聽不懂父母要他做什麼。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原本就很薄弱,當父母太過於囉嗦時,孩子根本聽不出父母要講的重點是什麼,父母說不讓幹這個不讓幹那個,最後他只聽到了“不”字後面的內容,對於父母的停止性指令毫不在意。
另一個讓孩子覺得很好玩的遊戲是,以“唱反調”來測試父母的權威及自主性,看看父母會重複幾次,以及會有多生氣。
孩子所謂的“調皮搗蛋”很可能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或者與父母爭奪自主權。他喜歡這種掌控感,而當父母因為孩子的某一行為大發雷霆時,往往說明孩子贏得了權力之爭。
2、孩子聽話時,就不要再對他說教或提供回報性獎勵
當父母一講再講,孩子還是不聽話時,父母應該先忍耐、保持沉默,等到孩子的行為真的太過分了,再嚴厲加以指責,讓孩子知道媽媽是認真的,如此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在嚴厲的指責之後,只要孩子已經接納了,就不要再對他說教,尤其不要給孩子提供任何回報性獎勵。
以物質誘惑孩子聽話,只會使物質成為孩子努力的目標,造成孩子是非觀念混淆。這些不斷重複、強調以及脅迫的約定,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該責罵的時候就要責罵,而且要一針見血,然後便恢復成一個普通的媽媽。
孩子認識到錯誤後,家長的批評要適可而止,不要再長篇大論,更不要逼他當場表態。孩子的自尊很敏感、脆弱,家長的逼迫反倒會激起孩子的報復性反抗。
點到為止、恰到好處的批評,不僅能讓孩子意識到錯誤,而且能讓孩子切身感受到寬容的可貴,從而學會以寬厚待人。
3、認真傾聽孩子,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
很多父母通沒有傾聽孩子的習慣,孩子說的話對你來說也許都是“廢話”,但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從來不認真聽孩子在說什麼,孩子就會覺得被忽視,情感被忽視的孩子會慢慢喪失自尊感,他覺得自己很渺小,反正自己說什麼、做什麼都不會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乾脆就用最激烈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希望“被看見”的願望。
而在家長看來,這就是孩子“怎麼說都不聽,就是要肆意調皮搗蛋”,他的心聲從不曾被聽見,他又怎麼會認真聽你說的話呢?
4、移動孩子的身體,讓他停止“調皮搗蛋”
如果孩子壓根不理你的制止與批評,就用其他方法得到他的注意力。用身體語言、語氣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但要保持友善的態度,如果他能立即接受你的安排,要稱讚他的聽話。絕對不要把他從他正在做的事情上強硬拖走,以防他發脾氣、又踢又叫。
例如你想讓孩子不要碰某樣東西,你可以把他抱起來,用遊戲和輕鬆地語氣說“現在我們要去別的地方玩更好玩的遊戲啦”。
當你無法用語言的力量制止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時,用你的行動做正確的事。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是沒有自主權的,需要聽從大人的意見。
回覆列表
個人意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們不會聽,當然這肯定和自己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那孩子出現問題了,說理肯定是沒用的,那怎麼辦呢,只有來點狠的,讓他長記性,當然,過後你得給孩子說,不然孩子會繼續出現那些問題。就會出現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現問題和家長有很大的關係,當發現問題的時候就應該反省自己了。要清楚自己以後怎麼做,怎麼教育孩子,不然以後肯定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