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紅7788
-
2 # 孤煙遠影
說到離別,古往今來,總是讓人充滿了不捨、無奈和悲傷,讓每一個親歷者無法釋懷。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出去打拼的那一年,面對淚汪汪的妻子和不知愁滋味的幼子,不禁流下了熱淚。想必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哪怕你只是個孩子,第一次住校,心裡是不是很難過呢?尤其是現代社會,離別已經成為人生常態。親人的離別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生離死別,心如刀割般的痛。“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母親一面怕就要離家的兒子穿的不暖,臨別一針一線為兒子縫製寒衣。一面又怕兒子此去久久不回,矛盾複雜的情感讓我們感同身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離別就是無奈的選擇,也是無法避免的。離別,是人生的選項,也是踏上希望之路。多少熱血男兒為了救國救民,從此再也沒有回家。如果當初的毛澤東主席沒有心懷天下的志向毅然訣別父母,哪有我們現在的相聚時光的幸福!離別就是為了更好的相聚,為了更好的幸福生活。不管你是自願還是被迫無奈,離別,也許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
3 # 金壪
00
人世間聚少離多是常態。自古好男兒志在四方,求仕的人要長途跋涉別妻離母千里赴京;商人為利四海為家;……人非草木,華人自古以情為重。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與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都是表達友人的離別之情;唐.孟郊的《遊子吟》中“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句更是一個長久別子的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和呵護。華人民偉大的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也是一位感情細膩、重情義的偉人,他在《沁園春.長沙》中對於羈旅海外友人的昔日崢嶸歲月作了深切懷念與憧憬;對於與楊開慧為了革命聚少離多而寫下了《虞美人.枕上》曉來百念都灰燼,剩有離人影的眷戀和思念!
編輯
-
4 # 笑觀滄海
人生離別不由己。緣來相聚,緣去人散,歡聚時要珍惜每一天,分別後就將深深的嘆息和思念埋在心底。生寄死歸,每個人的歸宿皆是如此,再難割捨也無可奈何。
那天的凌晨四點,當佈滿繁星的天空籠罩著廣袤的河北平原時,我站在一望無際的玉米地裡,肥沃的沙土地中靜靜躺著我親愛的表弟。我星夜兼程一千餘里,依然沒來得及見到他最後一面,此刻我與他天人永隔,距離一抔黃土。姨媽和姨父想盡一切辦法也未能挽留住弟弟,飽受病痛折磨的弟弟,離世前憔悴不堪,彌留之際喃喃自語要回家,家人依囑把他安葬在家族墓地中。
曙色中,當紙紮的祭品伴火焰騰空,隨旋風而去之時,淚眼朦朧中的我感覺弟弟的目光在深深注視著我們,我寧願相信他在另外一個維度繼續生活。
也許未見到辭世前的他,對我悲痛的心情是一種安慰。在我的心裡弟弟依然是那個高大健壯,溫暖細心的大男孩,會體貼的提醒我:“姐姐,你怎麼生了孩子就不打扮自己了呢?穿的漂漂亮亮的多好看呀!”會充滿愛心的告訴我:“姐姐,我又收養了一隻流浪貓。”會熱愛生活的來點小資格調:“姐姐,我在學習品紅酒,下次你來,我們一起喝酒!”
以前共同度過的畫面,一幀幀的閃過:過年時,我們一起貼春聯;聚會時,我們在KTV一起唱歌;春雨中,我們滿腳泥濘的一起爬山;煩惱時,我們互相鼓勵。
如今,這一切都隨風而逝,離別的傷痛總要在世的人細細咀嚼,心中縱有萬般不捨也要揮淚前行,這肯定也是弟弟的最後心願。希望親愛的弟弟在另一個世界幸福的生活,沒有病痛。
回覆列表
人生,總有離別,有時無可奈何。既然如此,我們就學著接受它,並把它轉化成生活的動力和對那人的思念。離別了,不代表沒有相聚的可能。我們,至少要滿懷希望,為著那天的相聚而認真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因為,能讓我們傷感的離別,可見對方是值得我們珍惜的人,於是,他們也不會希望有一天看到傷感憔悴的我們。離別,人兒不在了,思念是可以的。思念並不總是苦的。看我們的心怎麼想吧。對某個人的思念,把那份一起擁有的記憶珍藏在心底。生活中,每每想起,某個遠方有那麼的一個人在,有祝福,有掛念,有溫暖,那是人生寶貴的情誼。我們始終相互牽掛著,那時,即使沒能見面,那份情也不變著。這就是所謂的永恆。如果太傷感的話,會對不起那份曾經共同擁有的美好記憶哦!每一天,更加的快樂,更加的支援,更加的祝福,更加的放開,生活著,維繫著,會令那份共同的記憶愈加的美好,愈加的深刻。 其實,現在這個時代的通訊交通很方便的,好好加以利用吧。一個電話,一封信,……網上聊天,還有影片呢,看得到對方的。偶爾大家假期有空或騰出時間,那遠方的人兒沒來你這,你也可以主動去那邊看對方的。 但願以上對你有所幫助。願傷感淡化。願平安。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