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州王如僧律師
-
2 # 阿福150298048
有相通之處,那就是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相通: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疾病的發生會產生各種症狀,醫生在各種症狀中尋找致病的原因。糾紛的發生也有各種原因,律師在各種原因中尋找符合法律要求的糾紛原因。
-
3 # 倍兒爽8
現在律師分工很細的,有刑案、婚姻、經濟糾紛、醫療糾紛、醫患矛盾等方面的專職律師,所以是相通的。如同醫生分科一樣,都在某一方面較強。
-
4 # 徐曉婷律師
相通之處多了,關於執業資格之類淺顯的就不說了。最大的相通在於,兩者都是要將患者或者當事人的問題當作是自己的責任,承擔著極大的壓力。我們辦的不僅僅是一項工作,而是別人的人生。
-
5 # 掃地小法師
作為一家三口中兩個醫生一個律師的家庭成員之一,這個問題感覺我可能說的不會很高大上,都是一些生活上的小細節,均是本人生活體驗之總結,日後還會繼續補充。
第一,髮際線都比較高。大概都是用腦過度,導致髮際線都普遍偏高,而且越來越高。前段時間還跟朋友開玩笑,透過髮際線可以區分主任律師、合夥律師、授薪律師和實習律師。同理在醫生行業也可以區分科室主任、主治醫師、助理醫師和實習醫師。
第二,手機都是二十四小時開機,隨時stand by。現在社會低頭族的手機娛樂和消遣屬性比較多,但醫生和律師的手機似乎通訊屬性更加強烈。醫生的手機在等待著急救任務的召喚,律師的手機在等待著緊急case的降臨。作為資深老醫生的我爹,有次喝多手機掉水裡,我怕壞就一晚上沒幫他開機,第二天差點被我爹罵死……
第三,都是越老越吃香的職業。老律師和老大夫自帶資深和權威的光環。年輕律師做各種圖表、分析法律關係、絞盡腦汁做法律方案、對著客戶磨破嘴皮,還比不上老律師的一句法律意見;年輕醫生對著病人家屬說的再好再專業,用著最新的技術和裝置,病人家屬還是要想法設法掛專家號只為了再說一句“專家麻煩您再看看”。
第四,工作之餘很少再談論專業的事情,甚至連話都不想說。大概是工作期間見的人太多,話說的也太多吧。醫生坐診時嘮嘮叨叨,律師開庭時唇槍舌劍,但工作之餘真的很安靜,寧肯自己安安靜靜看書鑽研,反差比較大。爹孃都是醫生,但兩人在家真的不會討論專業問題,偶爾說說僅限兩三句,再多就煩了。
第五,實習期間工資奇低。律師的實習期,醫生的規培期,收入微薄,苦不堪言,相當難熬。實習律師和實習醫生交流非常能產生共鳴,時常產生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經典畫面,頗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為了求生,為了執業信念才咬牙堅持。
第六,都對家族生活十分有用,堪稱高價值職業排行的榜眼和探花。長這麼大,還真沒見過哪個親戚沒逮住我爹問問自己的頭疼腦熱手破腳麻的。打電話要我爹上門給看看的,開車大老遠來說是走親戚實際三句不離看病的,到醫院生個孩子還特地指名道姓要找我爹給看看的(可我爹是內科醫生啊!!)……至於我,隔壁家的二虎子爸媽要離婚財產怎麼分啊,王嬸和自家媳婦因為拆遷款打起來進派出所怎麼辦吶,鄰居的弟弟被工廠辭退了怎麼要錢呢,表姐夫的朋友的同學開車撞到人怎麼賠啊等等法律諮詢都在我的親戚圈中廣泛存在……家裡必須要有一個學醫的和學法的,當你遇上事和遇上病的時候,就知道有多省事了。
(現在暫時想到這麼多啦,以後想到再續……)
回覆列表
1.律師、醫生都是取得相應的資格證後,方允許執業的專業人士。
2.律師治的是社會的病,醫生治的是身體的病。
3.律師是分領域的,分為刑事律師、房地產律師、智慧財產權律師、勞動律師、婚姻家庭律師……醫生是分科的,分為兒科、婦科、骨科、腦科……
4.律師不可能每個領域都精通的,每個領域都精通往往就是每個領域都不精通;當然,這個人是天才除外。因此,複雜的離婚問題建議找婚姻家庭律師,被公安刑拘了建議找刑事律師…醫生也是如此,每種病都會看的律師肯定水平不怎的,因此小孩發高燒建議找兒科醫生,摔斷腿了建議找骨科醫生,腦長瘤了建議找腦科醫生……
5.律師打官司的時侯,正常的話,估計是不敢包贏的;醫生看病的時候,正常的話,估計也是不敢沾好的。
6.一個官司能不能贏,除了與律師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有關之外,還與這個官司本身有空間有關。一個販賣冰毒40KG的主犯,沒有任何從寬情節,證據又確實充分的話,請什麼律師都是判死刑立即執行的;一個病能不能治,除了與醫生的專業水平、職業道德有關之外,也與這個病本身的性質、階段有關。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請什麼醫生都是治不好的。
7.遇上官司,律師介入越早越好,患上病,越早去看醫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