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強年
-
2 # 豬爸
如題:80年代的音樂都有迴音?
其實不只是80年代,每個年代都有,只是種類不同。
確切的說,應該屬於時代音樂,以前的迴音也是混音,喜歡那種比較明顯的顫。
而隨著音樂文化的改革,又有說唱的加入,顫動的混音已不適合現在的樂理。
現在都是模仿房間混音,又有房間大小之分(尾聲消失時間和乾溼度)
所以:如題解答,就說這麼多,希望可以幫助更多音樂愛好者。
-
3 # 大鵬吉他
那是因為80年代歌曲製作的方式,那時候音樂人和現在的技術條件都有變化,入門聽覺上也都有不同的欣賞水平,有的喜歡混響大的,有的喜歡小的,如果一個業餘的音樂愛好者估計可能更喜歡混響大的,而在80年代的音樂正當流行音樂的潮流膨脹期,很多聽眾都喜歡混響大一點的,那作為音樂製作人,也都會考慮大眾喜歡什麼。而另一個因素是製作人大部分也都比較喜歡多一點的混響,後來發現混響太多會失去歌手原本演唱的真實度,後來大家聽音樂的時候發現,當現場清唱的時候會和cd有很不一樣的感覺,慢慢的大家也都把混響調整的越來越少了。
-
4 # 音凌經典8090
大家在看綜藝的時候會出現一種回聲的效果,還有一些歌曲裡邊的歌曲就用了回聲的效果,加了回聲後的音樂或聲音比較渾厚,聽起來引人入勝,好了虛的咱就不多說了,直接上乾貨,給大家介紹一種加回音的簡單方法,需要的同學可要集中精神呦。
音訊回聲新增軟體下載: http://www.leawo.cn/ND_upload.php?do=info&id=5081
看圖1
“縮放”小框中可以調節波形的長度和寬度。
看圖2
接下來就是對音訊進行加回聲處理了,點選“效果——延遲和回聲——回聲”,在“VST 外掛 - 回聲”介面開始操作,開始是“default”也就是預設狀態的回聲效果,可以在此模式下自己調節左右聲道的引數來控制回聲效果,也可以點選下拉箭頭挑選裡邊的回聲格式,不要問我那些模式是什麼意識,因為我也不懂。
看圖4
回覆列表
模擬錄音和數字錄音工作原理
當CD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問世時,它們的唯一用途是將音樂儲存為數字格式。要了解CD的工作方式,需要先了解數字錄放的工作原理以及模擬技術和數字技術之間的差異。
這篇文章裡,我們將介紹模擬錄音和數字錄音,以全面瞭解這兩種技術之間的差異。
X
托馬斯·愛迪生於1877年製作出第一臺錄放裝置,用一臺很簡單的機械裝置以機械方式儲存模擬波。愛迪生製作的原始電唱機用振動膜直接控制針,再由針將模擬訊號刻寫到錫箔圓筒上:
在對著愛迪生髮明的裝置說話時轉動圓筒,針即在錫筒上“錄”下所說的話。即隨著振動膜振動,針也產生振動,這些振動將自身記錄到錫筒上。要回放聲音,針必須經過錄音期間所刻寫的凹槽。回放時,當初刻入錫箔內的振動記錄使針振動,並使振動膜振動發聲。
Emil Berliner於1887年對該系統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也是使用針和振動膜的純機械式留聲機。留聲機主要改進的是使用帶有螺旋凹槽 的平面唱片,這使大規模生產唱片變得易行。現代留聲機的工作方式與之相同,但由針讀取的訊號是透過電子方式放大,而不是直接透過振動機械振動膜。
愛迪生製作的電唱機中的針在錫圓筒上刻寫的東西是什麼?它是模擬波,表示您說話的聲音產生的振動。例如,此處是一圖形,顯示說“hello”這個詞時產生的模擬波:
這一波形是以電子方式記錄下來的,而不是記錄在錫箔上,但它們的原理相同。這一曲線圖實質上顯示了擴音器振動膜的位置(Y軸)隨時間(X軸)發生的變化。如果振動很快,振動膜每秒會振動數千次。這就是在愛迪生的裝置中刻寫到錫箔上的那種波。注意:“hello” 一詞的波形相當複雜。純音就是以某一頻率振動的正弦波,例如這條500赫茲的波(500赫茲=每秒振動500次):
由以上可以看出,儲存和播放模擬波可以很簡單:刻寫到錫箔上的確是一種直截了當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它對訊號的保真度不是很高。例如,使用愛迪生髮明的電唱機時,許多雜音與目標訊號一同被儲存,造成不同形式的訊號失真。此外,電唱機反覆播放會造成磨損:針經過凹槽時會輕微改變凹槽,最終抹掉凹槽。
CD技術(以及其他任何數字錄音技術)的目標在於製作具有高保真度的錄音(原始訊號與再生訊號之間具有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