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棲湖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南部的雁棲河出峽口處。雁棲河原稱雁溪河,屬潮白河水系,是潮白河一條常年不息的支流。
“雁溪河”之名,古已有之。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欽定日下舊聞考》載:“……雁溪河源出塞外,經神堂峪,由縣東王化莊入白河。”懷柔境內自古河流縱橫,清泉流淌,“奔淙遠自千山落”,過境河流及本區內源河流就有20餘條,其中最具水資源優勢和文化內涵的當數雁溪河、白河和懷河,而所有河流中以“溪”命名者唯此一條。
據傳,“雁溪河”最初稱小清河,因河水清澈而得名。早年間河畔水草豐沛,每年秋冬時節大雁南飛,春分時節大雁北迴,多在小清河畔棲息,所以該河又被稱“雁溪河”,後諧音為“雁棲河”。它源於八道河鄉西柵子村,由多股山泉匯流而成,自西北向東南蜿蜒前行。河水雖不大,但清澈見底,河水倒映著兩岸的青山,景色秀麗。
1959年人民公社初期,為擴大農田灌溉面積,且蓄水防洪,在雁棲河出峽口處修建了一座水庫,因臨近範各莊鄉北臺上村,得名“北臺上水庫”。其主壩長493米,壩高31米,庫容量達3830萬立方米,常年水面兩公里,灌溉面積達4.5萬畝左右,與懷柔水庫、大水峪水庫合稱為“懷柔三大水庫”。此後經過數十年的綠化,水庫區域生態環境不斷改觀,呈現一派綠色景象。1985年被北京市政府列為“七五”期間重點開發的旅遊景區,因地處雁棲河出峽口處,且湖水多源自雁棲河,而每年春秋兩季常有成群的大雁來湖中棲息,遂更名為“雁棲湖”。
雁棲湖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南部的雁棲河出峽口處。雁棲河原稱雁溪河,屬潮白河水系,是潮白河一條常年不息的支流。
“雁溪河”之名,古已有之。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欽定日下舊聞考》載:“……雁溪河源出塞外,經神堂峪,由縣東王化莊入白河。”懷柔境內自古河流縱橫,清泉流淌,“奔淙遠自千山落”,過境河流及本區內源河流就有20餘條,其中最具水資源優勢和文化內涵的當數雁溪河、白河和懷河,而所有河流中以“溪”命名者唯此一條。
據傳,“雁溪河”最初稱小清河,因河水清澈而得名。早年間河畔水草豐沛,每年秋冬時節大雁南飛,春分時節大雁北迴,多在小清河畔棲息,所以該河又被稱“雁溪河”,後諧音為“雁棲河”。它源於八道河鄉西柵子村,由多股山泉匯流而成,自西北向東南蜿蜒前行。河水雖不大,但清澈見底,河水倒映著兩岸的青山,景色秀麗。
1959年人民公社初期,為擴大農田灌溉面積,且蓄水防洪,在雁棲河出峽口處修建了一座水庫,因臨近範各莊鄉北臺上村,得名“北臺上水庫”。其主壩長493米,壩高31米,庫容量達3830萬立方米,常年水面兩公里,灌溉面積達4.5萬畝左右,與懷柔水庫、大水峪水庫合稱為“懷柔三大水庫”。此後經過數十年的綠化,水庫區域生態環境不斷改觀,呈現一派綠色景象。1985年被北京市政府列為“七五”期間重點開發的旅遊景區,因地處雁棲河出峽口處,且湖水多源自雁棲河,而每年春秋兩季常有成群的大雁來湖中棲息,遂更名為“雁棲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