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潛行前行TJR

    1、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zhi,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

    2、貼年畫

    很多地方,為了祈求一家福壽安康,還保留著貼年畫的習俗。據說,在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門神一般都是成雙成對的,一般是一個是白臉,一個是黑臉。都是玄弓配劍,威武非凡。

    3、倒貼福字

    在中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4、放鞭炮

    鞭炮也叫“爆竹”。古代的時候,人們在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後,先把竹子放在火裡燒,竹子爆裂發出巨大的聲響,就能嚇跑怪獸與惡鬼,保護全家平安。

    隨著時代的變遷,爆竹的功能由辟邪軀鬼,轉變為營造喜慶、祥和、熱鬧的氣氛。

    而現在,因為安全、噪音和汙染等問題,中國很多城市已經禁止放鞭炮。

    5、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

    6、拜年與壓歲錢

    拜年的風俗,在漢代就已經除夕,到了唐宋,尤其盛行。

    現代中國,拜年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習俗。正月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漂漂亮亮的衣服,打扮整齊,到親朋好友家拜年,互致問候。

    在古時,一般在祭神祭祖之後,晚輩要給長輩拜年,向長輩三叩首,長輩接受晚輩拜年之後,把早已準備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等食品端出來,給晚輩品嚐,並將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分給晚輩。這就是壓歲錢。

    7、年夜飯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全家團圓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

    8、鬧元宵

    正月十五,是全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為元宵。東漢明帝為了表示對佛祖的尊敬,下令元宵點燈,到了唐代的時候,元宵賞燈活動盛況空前。

    可以說,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狂歡,為整個春節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大爆炸組成銀河系和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