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說清代十二朝
-
2 # 汗青正浩
張作霖應該是近代中國最有名氣的軍閥了,東北人對這位統治了東北幾十年的“老帥”,也最為熟悉不過。張作霖是一個帶有“土皇帝”氣質的軍閥,動不動還喜歡罵人,這樣性格的人當然少不了有幾個拜過把子的好兄弟,他們一共有兄弟八人,在張作霖死後,剩下的七兄弟去了哪裡,又有著怎樣截然不同的命運。
張作霖誓死抗日,日本人惱羞成怒,一代梟雄殞命皇姑屯
張作霖馬匪出身,幹過很多心狠手辣的事,靠著自己的本事和運氣成了“東北王”,統治東北二十多年,修鐵路、辦學校、改善民生,東北人很少有說他不好的,張作霖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在民族大義上絕不含糊,面對日本人的花言巧語,他直截了當的說:“老子是馬匪,不是君子,惹急了明天我就跟你開戰”。
日本人看到威逼利誘沒有用,心想這個人簡直是太不知好歹了,乾脆除掉算了,於是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爆發了,張作霖被炸得只剩下一口氣,抬回家以後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七個兄弟從此各奔東西。
七兄弟命運不同,有人淪為漢奸,有人英年早逝,有人守住氣節
張作霖雖然在兄弟中排行老七,但他可不是說不上話的人,他是所有兄弟中最有本事的人,除了老大馬龍潭能和他平起平坐,其他人都要聽他的話,老三馮德麟經常罵他“張小個子”,出了事還得是張作霖罩著。
大哥馬龍潭是一個生性彪悍的人,從小就喜歡拉弓射箭,到了六十歲仍然生龍活虎,氣魄不減當年,馬龍潭的文學修養也很高,寫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詩,是一個文武全才。
這樣優秀的人當然逃不過日本人的眼,主動邀請他做偽滿洲國的官,並且用高官厚祿來誘惑他,馬龍潭一生風風火火,豈能被金錢地位所誘惑,直接就撞向了床頭,把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也不跟日本人合作,於1940在病死在四平。
老二吳俊升出身貧寒,實在沒有活路了才投身軍營,他愛國的態度相當堅決,任何賣國行為都會遭到他的痛罵。後來吳俊升認識了張作霖,成為了張作霖的得力助手,當年北伐軍一路打過來,張作霖想退回關外,吳俊升為了表示兄弟情誼親自到山海關迎接他,結果兩個人一起回來的路上,遇到了日本人的埋伏,吳俊升當場身亡,也算是實現了當初同生共死的誓言。
老三馮德麟按理說是張作霖的前輩,可是他這個人脾氣大、性子直、又看不清時局,最後總是要他瞧不起的“張老七,張小個子”來替他解決問題。
張勳復辟的時候,馮德麟就去湊熱鬧,帶著部隊進京支援皇帝復位,結果這場鬧劇僅僅十二天就收場了,馮德麟被投進了監獄,幸虧張作霖出面幫他說好話,他才死裡逃生,出來之後的馮德麟學會了“夾著尾巴做人”,一直都沒什麼大動靜,1926年因病去世。
老四湯玉麟性格衝動放肆,動不動就打人罵人,還縱容他的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幹一些違法勾當,甚至開設賭館和大煙館,後來張作霖親自任命的警察局長王永江處處針對他,張作霖不僅不管還表示支援王永江,湯玉麟一氣之下就離開了張作霖。
可是他這個人本來就沒什麼影響力,離開了張作霖誰還認得他湯玉麟是誰,很快就連抽大煙的錢都沒有了,只好厚著臉皮回來求張作霖,張作霖又重新給他安排了職務。
湯玉麟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不抵抗日本人,守了十天就放棄了熱河,讓日本人佔領了承德。1942年,一輩子沒有什麼成就的湯玉麟病死在天津。
老五張景惠最開始混的比張作霖好,手裡要人有人,要槍有槍,是稱霸一方的“土豪”。有一次被人追的跑不動的張作霖剛好路過張景惠的地盤,張景惠一看,這個人啥也沒有還敢出來幹大事,是條漢子,於是乾脆帶上他所有的家當跟張作霖一起走了,兄弟倆一起打天下。
日本人佔領東北的時候,因為張家一家人都走的很匆忙,所以張作霖的棺材就被扔在那裡沒人管,張景惠看見張作霖身後如此淒涼,一再出面請求日本人幫忙安葬了張作霖,最後讓他入土為安。可惜的是張景惠後來又做了漢奸,1959年走完了他既傳奇又罪惡的一生。
老六孫烈臣早年就出來當兵,作戰十分勇猛,不僅每次打仗都充當馬前卒,而且沒有一次是戰敗的,在張作霖剿滅陶克陶胡的戰鬥中立下大功,張作霖非常信任他,在張作霖當27師師長的時候,孫烈臣就是旅長,後來又接替張作霖當了27師的師長。
不過孫烈臣在1924年就因病去世了,去世時張作霖抱著他的遺像嚎啕大哭,責怪自己給了他太多壓力,才讓他英年早逝,可見兄弟二人情誼之深。
老八張作相和張作霖的關係一直都很好,用東北話說就是“老鐵”,張學良稱他“老叔”,因為他的字叫做輔臣,所以後來大家都尊稱他“輔帥”,是奉軍中說一不二的大人物。
張作相為人正直,從來不做賣國求榮的事,“九一八事變”的時候,日本人請他出山,張景惠也來勸說他投降,張作相寧肯死也不做傀儡,後來蔣公敗退臺灣的時候邀請他一起走,他也沒有答應,一直閒居在家,1949年在天津去世。
兄弟七人,在張作霖死後分道揚鑣,有人是浩然正氣的有節操之人,有人淪為漢奸,留下千古罵名,有人英年早逝,大業未成,時過境遷,這兄弟八人的故事,總是讓人想起那個鐵蹄聲四起的時代中的風風雨雨。
-
3 # 叨叨聊教育
公元1928年,由於不敵勢如破竹的北伐軍,在6月2日那天,張作霖宣佈離開北京城,退守東三省。而在早前由於他不同意日本在華利益,惹怒了日軍,日軍於是打算在張作霖退回東北時打算對張作霖下手。
6月4日凌晨,當張作霖所乘北京至奉天專列駛到皇姑屯附近時,被日軍預先就埋好的炸彈炸燬,張作霖身受重傷,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三歲。
張作霖出生於貧苦農家,後來投身於綠林,當過土匪。在1907那一年,他結識了七位兄弟,即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七位,他才得以打下東北基業。(按年齡排,張作霖排老七,在張作相之前)
1907年!張作霖與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相結為同盟兄弟,按年齡大小排序,張作霖排第七!!!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後,他的這七位兄弟,結局各不相同;有堅決抗日的愛國英雄,也有通敵判國的漢奸走狗,還有同赴黃泉的生死兄弟;
馬龍潭
馬龍潭風流倜儻,愛玩槍、騎馬,亦精通文墨,文武雙全,才華橫溢,堪稱一代儒將,是一位愛國志士,一生以民為本,堅決不做漢奸走狗,多次拒絕與日本人以及袁世凱合作;九一八事變後,馬龍潭定居於四平,1940年,於四平病逝,享年84歲!!
最終還是在張景輝的協調下,張作霖得以入葬,也算是全了兄弟間的情誼。
沒想到最終還是投降日本人的張景輝,給張作霖入葬,卻不知大漢奸張景輝,是如何面對被日本人害死的張作霖的。
-
4 # 不忘初心1998
“東北王”張作霖作為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除了妻妾多、兒女多外,兄弟多也是張大帥一大特點。張作霖兄弟八人:老大馬龍潭,老二吳俊升、老三馮德麟、老四湯玉麟、老五張景惠、老六孫烈臣、老七張作霖、老八張作相,在1907年剿滅蒙古叛匪後於洮南關帝廟,跪在關老爺像前結為生死兄弟。此後兄弟八人相互扶持,最終將老七張作霖推上“東北王”的寶座,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張大帥這七位結拜兄弟和他們的結局。
首先還是從老大馬龍潭說起。馬龍潭在兄弟八人中年齡最大,故位列兄長。他出生於軍人世家,父親為清廷振威將軍,19歲時馬龍潭承襲雲騎尉世職,少年時的馬龍潭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堪稱一代儒將。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馬龍潭暫居四平,日本為儘快奪取東北的控制權,想用馬龍潭的名望收買人心,特成立中滿自治會,擅自發出文告,委任馬龍潭擔任會長。馬龍潭不顧日本人的威逼利誘,當著日本人的面拍案拒絕,甚至一頭撞到床頭,頓時血流滿面,寧死不做賣國賊。1940年,馬龍潭病逝於四平,享年83歲。縱觀馬龍潭的一生,他文韜武略,致力於慈善,不斷賑濟因戰亂流離失所的災民,在國家大義面前,他展現了中國將領的崇高氣節,寧死不屈。在他去世下葬之日,奉天、洮昌、鳳城等地的群眾紛紛趕往四平,數萬群眾自發去送他,隊伍綿延五華里,足以體現東北民眾對其的愛戴。
老二吳俊升,奉系軍閥三號人物。吳俊升出身貧窮家庭,七歲變開始給地主放羊謀生,因其性情頑劣,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大勁,在17歲的時候加入了遼源捕盜營,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吳俊升主政黑龍江期間貪慾極強,完全不顧老百姓死活。在直奉戰時,他為支付鉅額軍費,不顧損害人民利益,竟動用省內大部財力,又指令黑龍江省廣信公司增發紙幣,造成地方貨幣貶值,使地方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但在國家大義面前,他還是有些中國軍人的血性,堅決抵制日本人侵略東三省,因此成為張作霖最為看重的兄弟之一。1928年,張作霖乘專列離京返奉,吳俊升聞訊遠迎至山海關,二人同乘一節車廂回奉,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當場炸死,時年65歲。
老三馮德麟,他與張作霖的關係就是典型的相愛相殺型代表人物。馮德麟出身綠林,年長張作霖9歲,在張作霖年少時就經常在其打工的大車店裡給張作霖講綠林好漢的故事,張作霖對其是充滿了敬畏之情,並最終投到馮德麟麾下。
在張作霖的崛起之路上,馮德麟可謂功不可沒。兩人設計搞走了當時的奉天督軍段芝貴,而張作霖更會做人,他沒有把跟段芝貴的關係搞僵,還專門派人武裝護送其安全回到天津。當時東北督軍的候選人只有張作霖和馮德麟兩人,在袁世凱糾結選誰的時候,段芝貴站在了張作霖這邊,力推張作霖上位。
馮德麟畢竟是土匪出身,此後心有不甘處處與張作霖鬧矛盾,沒想到後面還竟然協助溥儀搞起了復辟,失敗後被段祺瑞打入大獄。最後還得靠老弟張作霖四處打點,把他從大獄中撈了出來,並且給了他“三陵督統”的肥差。1926年8月11日,馮德麟心臟病突發,死於北鎮,終年59歲。
老四湯玉麟,綽號“湯二虎”。其同樣出身綠林,但其胸無大志,並縱容手下燒殺搶掠,而且數次與張作霖差點差槍走火,還敢帶兵帶張作霖府上“逼宮”。多虧眾人求情,張作霖才不計前嫌,但也對其“不復使用”。
1928年,東北易幟後,湯玉麟出任熱河主席。但其消極抗日,不抵抗政策將熱河、承德讓與日本人,這也成為其一生的汙點。湯玉麟在抗日戰爭其間多次拒絕出任偽職,度過了一生中最為平靜的歲月。解放戰爭時為了安全,湯玉麟曾搬到花園路3號居住。1949年2月病死於天津,終年78歲。
老五張景惠,八兄弟中唯一的漢奸。雖然他當了十多年的漢奸總理,但在張作霖在世的時候,其對張作霖是最忠心的一個,在張作霖被炸身亡後,其不斷與日本人周旋,最終使張作霖得以入土為安。1959年張景惠病逝於撫順戰犯管理所,終年88歲。
老六孫烈臣,是張作霖最信賴的心腹干將之一。他出身於染匠世家,1922年直奉大戰,孫烈臣戰功顯赫,出任東北軍陸軍總部參謀總長,重組部隊、舉辦軍校、籌建空軍,建立了東北地區第一家兵工廠、奉天兵工廠。
孫烈臣身兼數職,疾病纏身,1924年4月25日,孫烈臣病逝,終年52歲,一生無子女。張作霖聞訊躬往弔唁,至則竟抱孫烈臣之屍體痛哭有半小時之久。
老八張作相,與張作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卻勝於親兄弟。張作相一生對張作霖一家忠心耿耿,在張作霖被炸身亡後,以張作相在東北的影響力,其完全可以取而代之成為新的“東北王”。但是他並沒有選擇這麼做,但是他卻選擇力保張學良出任東北保安司令,並竭盡全力進行輔佐。抗日戰爭期間,他一再拒絕偽滿洲國和華北偽政權的引誘,拒絕擔任任何偽政府職務,為此惱羞成怒的日本人甚至將其父親的墳墓炸燬。
錦州解放後,中央派人護送張作相返回天津的家中,1949年3月,張作相因病去世,享年68歲。
縱觀這兄弟八人,有人暴斂橫財,有人做了漢奸,但更多的人與日寇勢不兩立。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兄弟八人始終保持著深厚的情誼,即便中間發生過許多不愉快的故事,但最終都能一笑泯恩仇!
-
5 # 珍貴影像Pa
首先,我們還是按照慣例,視訊回顧一下張作霖被炸死的影像資料。張作霖的七位兄弟,有六位都是有民族氣節的人,唯有這人不配和他們做兄弟!
事件回顧1928年,蔣、馮、閻、李率北伐軍對奉系進攻,奉軍全線崩潰。當年6月2日,張作霖聲言要退出北京,他不肯滿足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包括開礦、設廠、移民和在葫蘆島築港等),日本人惱羞成怒,於1928年6月4日晨5時許,在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滿兩鐵路交匯處橋洞處,將張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專列炸燬,這位亂世梟雄身受重傷,當日逝世,享年53歲,這就是當時轟動中外的“皇姑屯事件”。這一年12月,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發表通電,宣佈東三省及熱河省服從南京國民政府,這就是史稱的“東北易幟”。
下面,我們看看張作霖的七個拜把子兄弟結局一、老大馬龍潭馬龍潭出身於1861年,家裡面算是軍人世家吧,而馬龍潭本人,可謂是文韜武略才華過人,並且是張作霖手下獨當一面的大將。在張作霖因"皇姑屯事件"被謀害之後,馬龍潭堅決不與日本人合作,自己躲起來過起了隱居生活,其一生多行善事,被稱為“馬大善人,”直到84歲去世時許多百姓自發為其送行,實屬不易。
張景惠,給他們另外七兄弟丟盡臉面,不愧和他們成為結拜兄弟!你認為呢?
-
6 # 比爾吉沃特養爹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一個人會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會走得很遠。這句話特別明顯的體現在歷史人物身上,特別是那些軍權在握的人。歷史上那些能夠走向成功的人,除了自身的聰明才智之外,身邊都會有一群人真心扶持。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這樣一個人,他就是張作霖。提起張作霖“東北王”的名號,應該很少有人不知道。他曾經也效仿古人,在年輕的時候與七位朋友結成兄弟。大家都知道,張作霖因為拒絕和日本人合作,後來在火車途徑皇姑屯的時候被炸到,最終因為傷勢太重,搶救無效而死亡,屬於他的黃金時代過去了。他留下了六個妻子和起個拜把兄弟。他在他的幾個拜把子兄弟裡面按年齡排行第七,算得上小的了,那麼他在被炸死之後,這七個拜把子兄弟的結局是怎樣的?排行老大的是馬龍潭,年輕時候的他喜歡玩刀弄劍騎馬放槍,家中有世襲職位。後來袁世凱曾想封他為男爵,被他拒絕了。在張作霖去世後,他開始行善,曾經擔任過紅十字會的名譽會長,出資幫助修建了很多慈善建築。後來在九一八之後,日本人幾次拉攏他,都被他拒絕了,有一次甚至用頭撞桌角以示自己的決心。他經常為無人收斂的死者出錢買棺材送葬,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馬善人,最終在84歲的時候去世。排行第二的是吳俊生,他有一個綽號叫做五大舌頭,他從小生活艱苦,所以做過很多活,給人當過夥計,也放過羊。後來參軍,因為聰明機智所以逐漸往上升。後來隨著張作霖一起佔據東北,曾經擔任過黑龍江省長。當時張作霖回直奉的火車上有兩個拜把兄弟一起陪著,其中一個就是吳俊生,他也比較不幸,爆炸的時候就被鐵道釘穿透頭部,當場去世。排行第三的是馮德麟,他比張作霖更早投身綠林,算是前輩。當時也算手握重權,和張作霖一起把持東北。但是後來他心思偏了,想要支援溥儀搞復辟,最後被段祺瑞俘獲。還是張作霖這個七弟在中間不斷運作,才把他就出來。經過這些事後,他就開始從事商業。但是他後來沒事不會和張作霖見面,見面的時候也是藏一把槍才去,可見拜把兄弟也有離心的時候。最終他因為心臟病發而去世。
排行第四的是湯玉麟,這個人大家不陌生,他有一個外號叫二虎。年少時候的他給人打工趕車,結果被搶劫,索性就自己上山當了土匪,最終稱霸了遼西。在他有勢力之後,曾經救過張作霖,所以兩人成了生死之交。不過後來兩人的關係因為一些事情逐漸惡化,彼此不怎麼來往。可是在他得知張作霖是被日本人害死之後,多次拒絕日本人的籠絡。最終湯玉麟病死於天津。
排行第五的是張景惠,年輕的他因為出身不好,所以跟著父親買豆腐,但是經常去賭場,也結交了一部分人。在戰亂時期,他跟著建立了自衛團。後來在與張作霖初次相見的時候,兩人一見如故,張景惠心甘情願給張作霖當副手,並支援他做自衛團的第一把交椅,在那之後堪稱言聽計從。但是在張被炸死之後,他不願意聽命於張的兒子,所以就投敵為敵人做事,最終被關押與戰犯看守所,並在裡面逝世。不過他是這幾個兄弟中最長命的。
排行第六的是孫烈臣,這個人是張作霖最信任的人之一,他在張作霖的事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張作霖與老四起衝突的時候,他始終站在張這一邊。不過他是在張作霖之前就去世了,據說他去世的時候,張作霖趕去弔唁,曾跪地痛哭半小時,可見二人關係只好。排行第八的是張作響,看這個名字很多人以為是張的親兄弟,其實不是。他在張作霖去世後,拒絕了給自己的職位,而是盡心輔佐張學良。他也痛恨日本人,不願與其合作,最終患病逝世。縱觀張作霖的這幾個拜把子兄弟,彼此結識於微末之時,雖然期間有些衝突摩擦,但是還是念著情義並沒有反目成仇。除了老五給投靠敵寇之外,其他人也算是守住了底線,甚至有些人一生都無愧於張作霖。在亂世之中,面對利益的誘惑還能不動搖,可見那個年代的匪盜還是有真性情的。 -
7 # 木劍溫不勝
眾所周知,“土匪頭子”張作霖是東三省的土皇帝,東三省的經濟、政治、軍事都掌握在他手裡。張作霖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卻非常有政治頭腦,在民族大義上看得非常清楚。為了維持東三省的和平局面,張作霖和日本、俄國這兩大帝國主義國家周旋,雖然在表面上與兩大帝國主義國家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但是在暗地裡卻對其虛與委蛇,不肯履約。正是因為如此張作霖才惹惱了日本人。1928年,張作霖的專列在皇姑屯這個地方被日本關東軍事先安排的炸彈炸成重傷,後雖然緊急轉移到大帥府但是仍舊不治身亡,不久就撒手人寰了。
張作霖雖然死了,但是跟張作霖結義的那七個兄弟卻仍活在人間。那麼跟其結義的七兄弟後來都遭逢了怎麼樣的局面呢?
首先要說的就是馬龍潭。行伍出身的馬龍潭也是軍人世家,父親是清朝的振威將軍,哥哥在鎮壓捻軍起義中身亡,清朝政府授予馬家世襲雲騎都尉一職。馬龍潭曾經在清政府當中擔任多職,每每遇到棘手的事情總能夠迎刃而解。文武雙全的馬龍潭比張作霖年長十八歲,在張作霖一統東北的過程中馬龍潭作為張作霖的高階幕僚在其背後給他出謀劃策,對他幫助不少。1928年張作霖被炸死以後,馬龍潭逐漸淡出東北政壇。九一八事變以後,日本人想要馬龍潭出任中滿自治會的會長,馬龍潭堅決不予接受。後日本人單方面釋出佈告說馬龍潭已接受會長一職,馬龍潭得知訊息以後當即找到日本人要求撕毀佈告,並且自此隱居在四平,不再過問政事。馬龍潭在四平期間做了不少好事,他經常收受大街上無主屍體,救濟災民,所以當地的百姓稱他為“馬善人”。1940年,馬龍潭病逝於四平。
老五張景惠是最忠心於張作霖的,他也是八個兄弟當中唯一一個當漢奸的。張景惠在偽滿時期擔任了國務總理。他上任以後一直心心念念地想著珠林寺裡面還未下葬的張作霖的棺槨,為這件事張景惠不止一次找到日本人,日本人最終同意給其舉辦盛大的安葬典禮,張景惠就作為整個葬禮的主持人。1945年日軍戰敗以後張景惠被蘇軍逮捕,1959年身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張景惠撒手人寰,終年88歲。老六孫烈臣是最受張作霖賞識的,張作霖卸任二十七師師長以後就把二十七師交給了孫烈臣,而除了師長之職以外孫烈臣還身兼數職,終日忙碌的他日漸消瘦,病逝於1924年。孫烈臣死後張作霖親自前去弔唁,進大門以後就趴在地上放聲哀嚎,可見其對孫烈臣的一往情深了。
-
8 # 歷史小跟班
張作霖出身草莽,綠林中人都是比較喜歡講義氣的嘛,所以不可避免的有幾個結拜兄弟。在他這幾個結拜兄弟的幫助下,經過打拼終於成為了一代梟雄。
但世人宗室能同甘而不能共苦,再加上人各有志,發達後幾兄弟之間不可避免的疏遠了。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張作霖一帶豪傑,和他結拜的兄弟也都不是狗熊,出了一個人當了漢奸,其他人還是可以當得起“英雄”二字的。
在結拜的8人當中,張作霖排行老七,其他的幾個人結局如下:
老大馬龍潭作為老大,卻心甘情願的讓張作霖來領導眾兄弟。此人能文允武為人又低調,在功成名就之後便過起了山水田園生活,和張作霖的來往也變少了。
面對日本人,他不卑不亢,以死抗爭。1940年病逝於四平,活到了83歲。
二哥吳俊升結拜的時候“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皇姑屯事件的時候,他和張作霖在一起,一起唄炸死了。
老三馮德麟馮德麟死在張作霖前面。或許是為了韜光養晦,也或許是政治理念不合,他早就遠離了東北的政治中心,1926年就病逝。但他有一個好兒子,創辦了“馮庸大學”,後來併入東北大學。
老四張景惠這是幾兄弟當中唯一投靠日本人當了漢奸的。日本戰敗後,於1950年被蘇聯遠東紅軍逮捕,後再牢獄中被關了9年後病死。
老五湯玉麟九一八後雖然先是丟失了很多土地,但後來能配合吉鴻昌繼續與日本人作戰抗爭到底,收復多倫古源等地。日本人多次試圖招攬他都被他拒絕了。
解放戰爭的時候也拒絕為國民黨辦事,1949年病逝。
老六孫烈臣幾兄弟當中死的最早的,比張作霖早死了4年。
八弟張作相聽起來像是張作霖的親兄弟,實際上並不是。他在東北軍中位高權重,張小六能順利掌握東北軍全靠他的支援,所以張學良特別信任他,入關的時候都留他在瀋陽主持大局。
這也是一個有節氣的人,為了拒絕日本人,跑到天津的租借當起了寓公,1949年病逝。
-
9 # 澳古說歷史
張作霖能成為日後的“東北王”,他離不開馬龍潭、吳俊升、湯玉麟、馮德麟、張景惠、孫烈臣、張作相,這七位結拜兄弟的幫助,若不是他們,張作霖很難有後來的那般成就。
馬龍潭馬龍潭是張作霖的七位結拜兄弟中出身最高的,他的父親是同治年間的振威將軍,1868年,因他的哥哥馬龍文在鎮壓捻軍過程中戰死,馬家得以獲得世襲的雲騎尉爵位,1876年馬龍潭承襲雲騎尉。
馬龍潭可以說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他認為“大丈夫捨身報國,此其時也”,於是率領著數百人加入到奉系,並積極地率軍抵抗列強的入侵。之後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為了達到完全佔據東北的目的,於是希望藉助馬龍潭在東北的聲望來達到穩固東北局勢的目的,因此日本人就想用“中滿自治會”會長的位置來拉攏他。可馬龍潭卻是堅持不受,他不但在日本人面前嚴詞拒絕,甚至為了表示自己不受的決心,他用頭猛撞床頭,企圖以自殺來斷了日本人想拉攏他的念頭。
同時,馬龍潭在清末算是難得一見的能臣,是一個實心實意為國為民的好官。1920年,他任奉天省洮昌道道尹時,曾支援和鼓勵梨樹縣知事尹壽鬆抗衡日本的經濟入侵,他與尹壽鬆這樣說道:“凡事但期有益於公,即當堅決進行,勿辭勞怨”,就是隻要對國家,對百姓有利的事情,就都可以大膽進行,他都會支援。此外,為了表示對尹壽鬆的支援,馬龍潭還先後捐資在四平街修建梨樹縣第十五小學校和慈光小學等。
當然,馬龍潭優點雖多,但他也存在著讓人所詬病的缺點。馬龍潭在清朝為官期間,對革命黨人實行了殘酷的鎮壓手段,辛亥革命爆發後,馬龍潭駐紮的遼寧地區也開始發生革命黨人起義事件。1911年11月,鮑化南、劉純一等人在遼寧鳳城舉旗反清,馬龍潭獲悉後,遂派陳鈞九等人前往鎮壓,27日即擊潰起義軍。而後,何秀齋、何宗齊等27人被押至鳳凰城,馬龍潭下令將其全部處死。
1928年,張作霖逝世後,馬龍潭即遠離軍政界,而後一直居住在四平市,並先後擔任四平街紅十字會名譽會長、道德會會長和直魯同鄉會會長等慈善性的社會職務。1940年2月,馬龍潭病逝於四平寓所,享年83歲。
吳俊升吳俊升是張作霖結拜的七兄弟中唯一一位從底層士兵開始做起的人物。17歲時,吳俊升加入遼源捕盜營,做了一個養馬的馬伕,而後因善長養馬被騎兵營官看中,做了一個什長。再之後,在數次大戰中,因他作戰勇猛,是屢次戰功,得以被升為奉天后路巡防營統領,與張作霖、馮德麟、馬龍潭四人同為奉天權勢最大的四大軍事人物。
吳俊升這一生最大的功績無疑是1912年率部給於欲勾結日本人搞“滿蒙獨立”的蒙古王公沉重的打擊。當然,吳俊升這人打戰的確可行,他曾數次擊退蒙古軍對於東北的進攻,並相繼幫助張作霖擊敗孟恩遠、郭鬆齡等強敵。
不過吳俊升這人打戰可以,治理地方卻是實在不行,主政黑龍江期間,黑龍江是被他搞的是烏煙瘴氣,民怨沸騰。不過因他對張作霖實在是忠心耿耿,因此他雖貪得無厭,行事可是不遵法度,但始終是被張作霖重用。
1928年,吳俊升在皇姑屯與張作霖一同被日本人炸死。
湯玉麟湯玉麟這人在歷史上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他為人是貪得無厭,目無法紀,為當世百姓所痛恨,在抗擊日寇的過程中更是不戰而逃,致使日軍在不到10天就佔領了熱河全境,如此被世人所詬病,更是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所通緝。但是,你說他是漢奸,他卻不算是,晚年湯玉麟在天津居住,在這期間日本人曾幾次三番邀請他去偽滿洲國擔任偽職,可他都嚴詞拒絕,甚至還在被民國政府通緝時,他也未接受日寇給予的任何條件,始終不願意做賣國賊。
只得說,湯玉麟就是一個矛盾體,你說他怕死,畢竟防守熱河時,碰到日軍是不戰而逃,真的是貪生怕死之徒。可是在張作霖被郭鬆齡團團圍困之時,他卻不怕死,他親率麾下第11師向郭部發起了最猛烈的攻擊,為張作霖調兵遣將贏得了時間。因此,對於湯玉麟真的是無法精確的評價。
1949年2月湯玉麟病逝於天津,享年78歲。
馮德麟馮德麟是張作霖七個兄弟中最早發跡的,1906年在其餘人多數還是小人物的時候,他就是巡防營左路統領,彼時張作霖還在替俄國、日本兩國賣命。後來,袁世凱將奉天巡防營改編為二十七師和二十八師時,馮德麟就是二十八師師長。可以說在奉系初期,他是與張作霖平起平坐的人物。
也正是因為這個資質,促使了馮德麟後來與張作霖的決裂。其實他與張作霖決裂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權力,在當時馮德麟與張作霖聯合逼走了段芝貴後,他原本以為已自己的資質是能接任段芝貴的職務,坐上奉天將軍的位置,可熟料張作霖最後坐上了這個的位置。如此,馮德麟見原本的小弟突然躍居自己之上,自然是不甘心的,也就這樣他與張作霖開始交惡。
但顯然馮德麟是鬥不過張作霖的,每過多久,馮德麟就被趕出奉天。而後,他又因支援張勳復辟,被民國政府革職查辦,從而徹底失去軍權。之後,雖然因張作霖的幫忙,他又有了一個官做,但是始終過不去那道坎的馮德麟在不久就宣佈下野,從此再不踏入軍政界。
1926年8月11日,馮德麟因心臟病病逝於北鎮,享年59歲。
張景惠張景惠是張作霖兄弟中唯一的賣國賊,曾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同時他也是七人當中最反覆無常的一位。當年張作霖為了報張景惠的提攜之恩,於是在發跡後就接連重用於他,先是任團長,後任師長,直至做到奉軍的副司令。但張景惠這人實在是太不爭氣,也太沒用,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之時,張作霖任命張景惠為奉軍西路軍總司令,可在與直軍對戰時,他卻畏敵不前,最終致使西路軍全線崩潰,奉軍大敗。
而後,張作霖為了平息眾怒,只得先將他被革職,想著等風頭過去,再讓他復出。可是,張景惠這人卻不理解張作霖的良苦用心,他以為張作霖這是在過河拆橋,於是就投靠了直軍的曹錕。再之後,曹琨消亡,他在張作相等人的幫助下又重新回到奉系,張作霖不計前嫌,還是重用他。
可張作霖的不計前嫌卻並沒有讓張景惠徹底忠心於奉系。1928年6月張作霖被炸身亡後,他在不久就直接棄奉系而去,投靠了蔣介石,坐上了軍事參議院院長的位置。再之後,他又覺得跟著日本人有前途,於是就直接投靠日本人,做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漢奸。
1945年日本戰敗後,張景惠被蘇聯俘虜,後移交我黨管理,在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了自己最後的時光,1959年病逝,享年88歲。
孫烈臣孫烈臣對張作霖可謂是忠心耿耿,且張作霖對其也是信任有加。他是張作霖麾下少有的能打硬戰的大將,當年直奉戰爭正是因為他在錦州擋住了直軍數十天的進攻,奉系才能免遭滅亡,得以安然退回關外。此外,孫烈臣也是奉系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大將,他不但軍事能力強悍,政務處理能力也十分強悍,當時奉天兵工廠、東三省空軍、東北講武堂等都是在他的手上建立起來的。
但是這麼一位對張作霖,乃至是整個奉軍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人物,卻是張作霖的七兄弟中最早病逝的,因為當時張作霖時常是太信任他,所以給他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再加上常年的戰爭生涯讓孫烈臣是傷痕累累,最終他是積勞成疾,於1924年4月25日病逝於奉天,享年52歲。
張作相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時,張作相本來是最有希望擔任奉軍的下一任領導人的,但是他始終都不願意接受,而是盡心竭力的幫助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來繼承衣缽,最終在他的幫助下,張學良得以成為奉軍新一代的領導者。
如此,正是張作相對於張學良有擁立之功,所以張學良是十分信賴於他,在1930年他率兵入關是,他就讓張作相留守東北總攬東北軍政事務。 九一八事變後,張作相退守北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同時負責擔任熱河戰役的總指揮,不過此後因熱河戰事失利,再因其他一些原因,張作相在不久宣佈下野,在天津做起了一個不問世事的寓公。
而同馬龍潭、湯玉麟一樣,張作相也是堅持不做賣國賊。當時因張作相在東北頗有威望,所以當時日本就想讓他去東北擔任偽職,替日本人穩定東北局勢,可張作相卻是誓死不從,他堅持不願做漢奸,因此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張作相也從未接受過日本人給予的任何好處。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作相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負責接受日本在東北遺留下的所有財產。錦州解放後,張作相返回天津居住,直到1949年3月病逝。
總的說,張作霖的七個兄弟,除張景惠做了漢奸遺臭萬年外,其餘六人皆在民族大義上保有最後一絲底線,因此他們名聲雖差,但卻是不至於遺臭萬年。
-
10 # 史學資訊
張作霖被炸死後,他的那七個拜把子兄弟,後來的結局是怎樣的?
瞭解過這一段歷史的的人都知道,張作霖是在1928.6.4這一天,張作霖在皇姑屯地區被日本人給炸了,一開始並沒有死,當被人接回家之後才死的,張作霖有這樣的結局是令人感到意外的。
他從小生活不是很好,而他也從事過各種行業,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坐到了今天的位置,這樣的成果不是一般人能夠堅持下來的,在此期間他的七個拜把子兄弟也給了他很多的幫助。這些兄弟有馬龍潭,吳俊升,張景惠,湯玉麟,孫烈臣,還有張作相,馮德麟,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先來說說吳俊升,當時他在軍隊裡的地位也就僅次於張作霖,當時他跟張作霖是在一節車廂裡,日本人在炸張作霖的同時,他也受到了牽連,最後也去世了享年65歲。再來說說馬龍潭,他是所有兄弟中最大的,在戰爭中也立下了無數軍功,而日本人也很怕遇到他,曾經還想拉攏他,不過失敗了,最後在1940年因病逝世。
馮德麟最初的時候是張作霖的前輩,他們兩個人同時在一個車店裡打過工,不過後來馮德麟卻站錯了隊伍被捕,不過在張作霖的幫助下,保住了性命,在1926年因病去世。張景惠是所有兄弟中對張作霖最忠心的,不管張作霖遇到什麼情況,他都會跟在他的身邊,不過最後卻為日本人做事,到了1945年被抓,到了1959年去世。
而孫烈臣一生中也跟在張作霖身邊打了很多的仗,最後卻因積勞成疾而死。湯玉麟曾經救過張作霖無數次,死於1942年,享年78歲。而張作相在一生中跟隨著張作霖父子,也可以說是一個愛中國人士,在張作霖死後,他拒絕了國民黨的一些任職命令,最後病逝於天津,享年68歲。
回覆列表
張作霖的七個拜把子兄弟分別為:馬龍潭、吳俊升、馮德麟、湯玉麟、張景惠、孫烈臣和張作相。
貧苦農家出身的張作霖,能在晚清如此複雜的局勢下,投身綠林,成為晚清政府不敢招惹而只能招安的一股強大勢力,並最終成為掌控東北三省大權的“東北王”,得益於張作霖的權謀手段、自身努力,但也均離不開他七位拜把子兄弟的鼎力相助和巨大貢獻。
七人中,老三馮德麟和老六孫烈臣先於張作霖去世。
老六孫烈臣:張作霖兄弟八人中最先離世。1872年出生於豐田黑山,乃系張作霖最為信任仰賴的心腹干將,先後擔任吉林督軍兼省長、黑龍江督軍兼省長,東北陸軍整理處總監等顯要職位。1924年,身兼數職、積勞成疾,52歲的孫烈臣病逝。
老三馮德麟:1868年生於奉天海城,就綠林行業來說,馮德麟乃系張作霖的前輩。1916年,馮德麟和張作霖聯合兵力共同將奉天督軍段芝貴趕出奉天,而後兩人共同執掌東北大權。但在1917年,缺乏政治遠見和大局觀念的馮德麟進京支援張勳鬧成“復辟”,被段芝貴大敗俘獲,雖然後來被張作霖斡旋救出,但其實力已經不能和張作霖相提並論,從此誕出東北權利中心,投身實業。1926年,因心臟病發死於奉天北鎮,終年59歲。
和張作霖一塊被炸死的還有老二吳俊升。
老二吳俊升:1863年出生於奉天昌圖,1912年粉碎“滿蒙獨立”陰謀;1925年擊敗郭鬆齡部隊;1928年,65歲的吳俊升前往迎接張作霖返回東北,被一同炸死。
1、兩次捐款故里,編修《慶雲縣志》;
2、保護瀋陽皇陵及相關文物免受劫難;
3、鎮守日本覬覦的東北邊疆,使之得以粗安;
4、1920年,遼河河水氾濫,組織抗洪救災;
5、面對日本招降,誓死不從,頭撞床頭,鮮血直流,以彰其志。
1940年,83歲的那龍潭病逝於四平寓所。馬龍潭治下縣屬,為其立碑傳世,對其的評價為:
老八張作相:1881年出生於奉天錦州,唯一比張作霖小的把兄弟,也是著名的愛國主義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就建立新中國的貢獻而言,張作相無疑是八人中的佼佼者。1949年3月,張作相病逝於天津。張作相去世的訊息被周恩來同志得知後,非常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