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問答達人
-
2 # 年輕人看歷史
很幸運可以回答這道題
陳琳在袁紹發出的討賊檄文中寫到“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說明曹操挖掘的這個是是漢樑孝王劉武的墓穴。另外據《水經注疏》記載"操引兵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可以看出曹操發掘漢樑孝王的墓穴,所得的財物數目很龐大,以致有了養活軍隊三年的說法。
其實在曹操創業初期,手裡還是很缺軍餉的,為了養活軍隊,壯大自己,曹操設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兩個隊伍是特殊的存在,曹操命令他們發掘墳墓以獲取軍姿,而其中以漢朝貴族陵墓為主。
為何發掘漢朝貴族陵墓呢,因為漢朝奉行厚葬風氣,講究事死如事生,所以漢墓之中財物甚多,曹操也從墓穴中受益良多,為曹操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或許是害怕自己死後也被人盜墓,曹操掌大權之後廢除厚葬制度,並在自己死後設定七十二疑冢,混淆盜墓者。
-
3 # 夏天有雨894
東漢末年,曹操率軍四處征討,沒有軍費設立摸金校尉,軍隊所到之處掘挖墳墓。搜取墓中陪葬品,用以補充軍資。西漢東漢的皇帝陵墓,大族家墓,普通人的墓地,統統一掃而光。故曹操晚年自知掘人祖墳過多,遭人忌恨,自己的陵寢難免被人偷掘盜墓,曹操本多疑,廣立疑冢,以逃過一劫。卻不料千年以後,還是難逃被挖掘見天。
-
4 # 秦風茶語
夏侯家的後代把一個專業進行了國家化,但他比歷史上其他人在這件事情上的名聲好一點,後來的黃巢就很差,還有溫韜這個人的盜墓筆記清單做的很詳細,不過挖人家祖墳的人下場多半不太好。最近的就是提出挖定陵的幾個人。
-
5 # 我愛紅燒肉吃完再減肥
曹操是實用主義沒有軍費就成立摸金校尉,屯田養兵,不但懂得打仗也提拔有能力和專業的人,興修水利,屯田看的比打仗重要,盜墓對於他講沒什麼壓力,,自己通讀歷史
-
6 # 葉紫檀說歷史
在中國古代,盜墓的現象一直都存在,而盜墓屆的鼻祖,就是鼎鼎大名的曹操。曹操軍中射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職位,就是為了挖墳盜墓,而曹操盜墓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打仗缺錢。
袁紹攻伐曹操時有一篇著名的檄文,檄文的起草者是被列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林。檄文中說明確的指出曹操在軍中設定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職位,主要工作就是盜墓。
“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陳林在袁紹失敗之後歸附曹操,曹操曾經對陳林這篇檄文中對於他祖上行為的揭露表示不滿。但對盜取陵墓的批評卻採取了預設的態度。所以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設定或許確有其事,這個說法是有可信度的。
在這篇檄文中,陳林還提到了曹操曾盜取樑孝王劉武墓。
“樑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松柏桑梓,猶宜恭肅。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今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從春秋戰國時期,陪葬品開始漸漸盛行,漢朝以前還是流行薄葬,青銅冶煉技術不發達,商業也不發達,墓葬裡的陪葬品大多不值錢,盜出來的東西變現也沒什麼價值。漢朝以前,盜墓的投入產出比很低,所以很少有人會盜墓。
漢代很多家族都是累世公卿,盜墓他們先祖的墓無疑是刨祖墳。所以在漢朝鼎盛時期,無人敢盜墓。
到了漢末,天下大亂,軍閥混戰,連皇帝都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王親貴族就更不用說了,誰還有心思關心老祖宗墳墓是否安全。
曹操攻打天下,四處征戰,軍費開支龐大,急需鉅額資金維持軍隊的正常運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動了盜墓的心思。
曹操在軍中設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職位,主要工作就是挖墳盜墓,將盜墓所得墓用作軍用。未免引起天下公憤,曹操只盜諸王親公墓,絕不碰皇帝墓。
曹操盜的最有名、也是收穫最豐的墓就是樑孝王劉武墓,據說盜墓所得的金銀財寶足夠養活其軍隊三年時間。
樑孝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生前深得其母親竇太后喜歡,甚至差點成為皇太弟繼承皇位。劉武曾經在七王之亂中立下大功,所得到的賞賜不計其數。據說樑王府中府庫的金錢近萬億,珠玉、寶器等比京師還多。做為諸侯王下葬的劉武,墓中的財寶堆積如山,件件都是珍品,曹操開張一次吃三年也不奇怪了。
因為後期盜墓猖獗,古人開始在墓中設定重重機關,保證自己的死後的安寧。但即便如此,盜墓賊還是想盡各種辦法破除機關去盜墓。例如唐朝皇陵,在歷代陵墓中除了武則天的乾陵,其他都沒有逃過盜墓賊多的毒手。
也許是生前盜墓太多,見過太多人死後不得安寧,墓葬被破壞,曹操也對自己身後事做了安排。 《三國志·魏書》中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佈《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
7 # 沉睡的天堂
早在曹操與袁紹決戰中原之時,當時的大才子陳琳(號稱建安七子之一)就曾為袁紹寫過一篇《為袁紹檄豫州》的討賊檄文。此文在列舉出曹操的諸多劣跡之中,便有“盜墓”這一項極其惡劣的行徑。而且,檄文中還明確指出曹操組織手下盜墓的具體措施。原文如下:“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當然,陳琳為了能夠將曹操的這樁劣跡做成實錘,還曾專門在檄文中舉出了具體的案例。原文如下:“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
而這樁案例中被刨墳掘墓的墓主人,正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樑孝王劉武。換句話說,曹操在縱容自己手下的“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實施盜墓之時,不光是針對前朝歷代的古墓下手。甚至,連本朝皇家的陵墓都不放過,根本不顧忌自己漢家臣子的顏面和身份。
至於這樑孝王陵墓中究竟埋藏著多少財富,如今已然是無法考證。不過,樑孝王的地位本就非常之高,再加上漢朝權貴死後厚葬者居多的情況。不難想象以樑孝王生前擁有的財富來估算,他的陵墓中一定是堆金積玉富貴逼人了。畢竟,樑孝王劉武生前可是景帝劉啟的親弟弟,再加上“七國之亂”中他又居功至偉得到了極大的封賞。
毫不誇張地說,景帝在戰後對於劉武的封賞,無論是財物還是封地都非常之多。甚至,劉武當時所享受的待遇幾乎已經與皇帝沒什麼兩樣了。據記載,劉武在樑國所住的宮殿規模就有30餘里面積。而且,他出行的時後所帶的隨從更是達到了千乘萬騎的超高級別。
至於劉武所擁有的財富,光是其封地府庫中所存放的金錢,最富有時竟有近萬億的數目。而且,他所擁有的珠寶玉器等名貴物品,更是比漢朝京都的皇家還要多。由此推斷,樑孝王劉武在去世之後,其墓葬規格必然是遠勝於其他封地的藩王。甚至,極有可能比正牌的帝王陵墓還要富貴一些。
據《水經注疏》中的相關內容記載,曹操當年的盜墓所得可謂是極其豐厚。原文記載如下:“操引兵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而正是因為有了這筆橫財,曹操才得以平穩的度過了自己起家時捉襟見肘的初期階段。據說,這筆橫財一直供養了曹操所部整整3年的開銷,可以說是為他稱霸一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曹操在攫取了劉武的陵墓之後,從中所盜出的金錢和珠寶玉器,若換成糧餉軍械來要供養他起家時那些子弟兵的話。莫說是短短的3年,恐怕支撐5載也是不在話下。
-
8 # 芒碭雄風
曹操挖了芒碭山樑孝王的陵墓。東漢時陳琳在向袁紹發出的討賊檄文中寫到“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這裡沒說地點,但當時人皆知道樑孝王陵墓在芒碭山。另據《水經注疏》記載“操引兵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曹操別傳》記載:曹操發掘樑孝王陵墓時設計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兩個專門盜墓官職,該書還記載曹操在樑孝王墓盜取大量金銀財寶,總共拉了七十二船,養軍三年,奠定了曹魏政權興起的基礎。另據芒碭山老年人世代相傳,曹操盜寶72船的其中一船因為裝載寶貝太多而在附近山澤沉沒。
-
9 # 好幫手車友
曹操盜得的最著名陵墓是芒碭山王墓,就是漢樑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水經注疏》記載:“操發兵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室數萬斤。”據說,曹操僅憑這一次盜掘所得的財寶,就養活了手下全軍將士幾十萬三年,可見盜得財寶之巨。
回覆列表
盜墓小說裡面把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描寫的神祕的狠,他們要不把風水說研究的透徹,要不就是膽識過人,敢去常人不敢涉足之地。
當年曹操和袁紹死磕之時,為了讓曹操被天下人唾棄、不恥,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替袁紹撰寫了《為袁紹檄豫州》。
其中對曹操最痛處的指責就是他曹操“挖墳掘墓”,違背了我民族“死者為大”的傳統。同時指責中明確指出了曹操具體是怎麼幹的“(曹操)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而為了讓曹操坐實這個盜墓人的罪名,以及強調他的行為有多麼的不仁不義,陳琳特意舉例說明,他指出“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
曹操不但對本朝以前的陵墓進行大規模的挖掘,他還對本朝的王族之墓動手,絲毫不念及自己是漢家之臣的情面。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曹操在盜墓這件事上還毫無羞恥之心,慫恿自己下屬挖墓之時,自己還親臨現場“打氣”。
這個被陳琳當特例的樑孝王墓,根據《水經注疏》的說法,曹操可以說是收穫豐厚"操引兵入碭,發樑孝王冢,破棺,收金寶數萬斤。"
正是這筆錢,曹操在自己發家的初期,養了手下士兵三年,平穩得度過了自己創業的“夭折期”,為自己成為一方霸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那個樑孝王墓到底有多富,曹操拿了多少錢,目前已經無從考證了, 不過從東漢流行厚葬,權貴死後往往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搬到地宮裡面,使自己死後也可以繼續享盡生前榮華富貴的慣例來看。
我們可以從樑孝王生前的生活、財力出發,去探索這座墓會有多麼驚人的財富。樑孝王的名字叫劉武,是漢景帝劉啟的親兄弟,漢文帝時期受封樑王。
景帝時期漢朝爆發七國之亂,吳、楚、齊、趙等七國的王爺不服漢景帝劉啟當皇帝,於是起兵造反,兵鋒直指長安。劉武在此時堅定地站在了親兄弟這邊,集中封地所有兵力力抗叛軍。
為劉啟爭取到了寶貴的調兵時間,成為平定七國之亂的大英雄,相傳他所部殺的敵人,比劉啟的中央軍殺得還多。
十分的忠心、又有足夠的大功勞,劉啟事後給予了這個兄弟,從財物到封地一系列的大賞。甚至在待遇上,劉武達到了自己兄弟劉啟的皇帝狀態,不完全統計,他的宮殿連綿三十多裡,出門之時隨從千乘萬騎。
同時說起劉武的財力,還有一個明證,劉武封地的府庫,在鼎盛的時期金錢近萬億,珠玉、寶器等京師還多,可以說劉武在自己的兄弟默許下,享受著“準天子”的待遇。
既然是“準天子”待遇,劉武的身後事,極有可能就是帝王規格,如此一來,那財富養活曹操士兵3年,是綽綽有餘了。
一座帝王墓,散盡天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