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姆山姆啊
-
2 # 歷史早知道
自古以來,亡國之後的前朝皇族後裔的日子並不好過。有的前朝皇族後裔被殺;有的被俘做監;有的被新朝優待;有的流落在民間;有的隱姓埋名過著自己的日子。
晚清後期,滿清的皇族人員已經高達到14萬人了。在孫中山的領導的辛亥革命之下,滿清滅亡,那麼那些剩下的那些皇族成員又到哪裡去了呢?
“愛新”在滿語中是“金子”的意思,因此,清朝滅亡之後,為了避免被歧視,愛新覺羅氏後代紛紛改漢姓,多數改姓金,少數改姓肇。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個皇帝均無子嗣,因此如今的愛新覺羅後裔應為道光後代。
有個特別的現象,愛新覺羅後代職業多為書畫家,藝術造詣極高,據統計有100多位書畫名家。
有少部分的滿清皇族後裔去了國外,有的是偽滿洲國結束之後去的國外。在國外也只能是自食其力,誰也不會再把他們當做皇族後裔。
滿清最後的皇室成員流落世界各地,但從前的身份早已作廢了,什麼都不是。
中華民國代替清朝繼承中國國統後,在北京的和全國各地相當一部分滿族人隱姓埋名,變成了漢人,沒有改民族的滿族人則說起了相聲、幹起了小生意,比如著名的相聲演員常寶華、侯寶林家族等都是旗人改了生計後才去說相聲的。
他們和漢人百姓一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曾經皇室淪為平民,與旗人、滿人,改名換姓,漢化融入到社會當中,其中不乏方方面面的人才,例如著名歌手那英,就是慈禧太后家族其中一支的後代,原姓葉赫那拉,現在就簡稱“那”了;
還有王珞丹的同學愛新覺羅啟星,曾祖父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嫡堂兄,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
3 # 那年的路人甲
清朝滅亡的時候,整個光緒年間,親王人數加起來就有五十四個,其中有十三個是蒙古外藩親王,其餘四十一個是皇室宗親的親王。
如果計算整個愛新覺羅這個姓氏,那麼,清朝末年愛新覺羅氏的成員數量是29000人。而且這些人不都是宗室,很多都是賜姓。真正的宗室其實不超過1萬人。清朝宗室生育能力和壽命,普遍不行,明朝宗室末期可以達到百萬,清朝也就幾千到1萬人。
按清代宗室的規定,繼承爵位,除皇帝特批的外,其他的一律隨年代降等襲爵。就是說,第一代是親王,第二代長子就只能是郡王,以此類推,一直到沒有任何爵位為止。
到了清朝末年,經過幾代人以後,這些閒散宗室大都已沒有爵位,而且,隨著國勢式微,能得到的俸祿也越來越少,大多數閒散宗室家已經入不敷出,只能靠典當變賣過日子。
其實絕大部分從清朝末年開始,就已經入不敷出,都等不到清朝滅亡的時候了。其實就在清朝還鼎盛時期,閒散宗室一個月也只有2-4兩白銀收入,收入水平就是一個騎兵軍餉。
到了清朝滅亡,在北京的宗室和滿人主要工作,當警察很多。本來在清末就安排了大量滿人當警察。其次是拉黃包車比較多。除非是光緒宣統時代的幾位親王,家裡有萬貫家財,其他都只能靠自己工作掙錢養家餬口。
回覆列表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著14萬的皇室成員,這是一個超級龐大的數字啦,當然肯定有很多人想知道,在清朝滅亡後,這14萬皇室成員都去向了何方,做著怎樣的工作?
在清朝,光親王加起來就有54個人之多,對我們來說,清朝已經遠離我們很久很久,不不,也不是很久遠,因為相信小夥伴們經常看宮鬥劇嘛,愛新覺羅這個姓氏還都是不陌生的,而且愛新覺羅姓氏的人數也非常龐大,畢竟在清朝滅亡的時候,愛新覺羅的親族就有3萬人,那麼大家就會問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清朝一共就有12代皇帝,怎麼算都不會有那麼多啊?
那麼這個時候,就有一項很好玩兒的賞賜了,那就是賜姓氏,要知道在以前,能得到皇帝的姓氏那可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哇,祖墳一定冒了青煙。其實大家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皇帝還是比較喜歡這種賞賜方法的,要不然哪來的14萬的皇室宗親,講真其實真正的皇室成員也就一萬左右吧。
按照制度,宗親一般是可以承襲爵位的,但是清朝滅亡後,這種想法必須歇菜啊。
其實沒有等到清朝滅亡,就在清朝的後期,許多王爺就沒有了往日的風光了,日子過得窮困潦倒,甚至要靠典當東西來維持生活,更別說收入了。
那麼在清朝真正滅亡後,他們的日子就更加潦倒了,承襲爵位這條路堵死了,生活還得繼續啊,那麼他們都去做了什麼事情呢?
據說大多數的皇室成員都成為了警察,沒錯,俺們依舊是國家公務員,這是混的好的,混的不好的一般就去拉黃包車了,總之昔日的親王,也成為了不得不為生計奔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