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墓是殷墟唯一儲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該墓五米多長,約四米寬,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據說享堂原是商王武丁為祭祀妻子婦好而修建的宗廟建築,尊其廟號為"辛"。婦好墓雖然墓室不大,但儲存完好,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928件。
共出土不同質料的隨葬品1928件,有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體現殷墟文化發展水平的是青銅器和玉器。青銅器共468件,以禮器和武器為主,禮器類別較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成對或成組,婦好銘文的鴞尊、盉、小方鼎各一對,成組的如圓鼎12件,每組6件,銅鬥8件,每組4件。司母辛銘文的有大方鼎、四足觥各一對。其他銘文的,有成對的方壺、方尊、圓斝等,且多配有10觚、10爵。
有銘文的銅禮器190件,其中鑄"婦好"銘文的共109件,佔有銘文銅器的半數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穎別緻的器物。如鴞尊、圈足觥造型美觀,花紋繁縟。三聯甗、偶方彝,可說是首次問世。
三聯甗是灶形器與甑配套使用,它可以同時蒸出三大甑相同或不同的食品,又可移動位置,使用方便,是炊具的創新。汽柱甑形器實為汽鍋,在昆明用汽鍋蒸雞,是一道美食,同樣的炊器在3000多年前已出現,足以說明殷人對食品也是刻意求精的。大銅鉞是中國古代用於劈砍的格鬥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組成。斧身為石質、銅質或鐵質,斧柄為木質。鉞與斧形制相近,區別是鉞形體薄、刃部寬且成圓弧形。鉞主要是作為軍權的象徵,所以鉞大多鑄造精良,鉞身上刻有人面或獸面紋飾,形象猙獰而華美,給人一種威懾力。3件象牙杯,有兩件成對,其中一件夔鋬杯的形狀似觚,通體以雙線陰刻繁縟精細的饕餮、夔龍、鳥等圖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鑲嵌綠松石,圖案周圍刻以細纖的"回"紋作為襯托。杯的一側安以鳥、夔龍圖案的鋬(提樑),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鑲嵌綠松石。另一件象牙帶流虎鋬杯,高42cm,直徑10.6~11.2cm,壁厚 0.9cm,是現存歷史上最高的象牙杯,造型美觀,雕琢精緻,堪稱國之瑰寶。
婦好墓是殷墟唯一儲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該墓五米多長,約四米寬,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辭稱為"母辛宗"的享堂。據說享堂原是商王武丁為祭祀妻子婦好而修建的宗廟建築,尊其廟號為"辛"。婦好墓雖然墓室不大,但儲存完好,隨葬品極為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質地的文物1928件。
共出土不同質料的隨葬品1928件,有青銅器、玉器,寶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體現殷墟文化發展水平的是青銅器和玉器。青銅器共468件,以禮器和武器為主,禮器類別較全,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等。多成對或成組,婦好銘文的鴞尊、盉、小方鼎各一對,成組的如圓鼎12件,每組6件,銅鬥8件,每組4件。司母辛銘文的有大方鼎、四足觥各一對。其他銘文的,有成對的方壺、方尊、圓斝等,且多配有10觚、10爵。
有銘文的銅禮器190件,其中鑄"婦好"銘文的共109件,佔有銘文銅器的半數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穎別緻的器物。如鴞尊、圈足觥造型美觀,花紋繁縟。三聯甗、偶方彝,可說是首次問世。
三聯甗是灶形器與甑配套使用,它可以同時蒸出三大甑相同或不同的食品,又可移動位置,使用方便,是炊具的創新。汽柱甑形器實為汽鍋,在昆明用汽鍋蒸雞,是一道美食,同樣的炊器在3000多年前已出現,足以說明殷人對食品也是刻意求精的。大銅鉞是中國古代用於劈砍的格鬥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組成。斧身為石質、銅質或鐵質,斧柄為木質。鉞與斧形制相近,區別是鉞形體薄、刃部寬且成圓弧形。鉞主要是作為軍權的象徵,所以鉞大多鑄造精良,鉞身上刻有人面或獸面紋飾,形象猙獰而華美,給人一種威懾力。3件象牙杯,有兩件成對,其中一件夔鋬杯的形狀似觚,通體以雙線陰刻繁縟精細的饕餮、夔龍、鳥等圖案,其口、眼、眉、鼻以及身部鑲嵌綠松石,圖案周圍刻以細纖的"回"紋作為襯托。杯的一側安以鳥、夔龍圖案的鋬(提樑),其目、喙、羽、爪、眉及身部也都鑲嵌綠松石。另一件象牙帶流虎鋬杯,高42cm,直徑10.6~11.2cm,壁厚 0.9cm,是現存歷史上最高的象牙杯,造型美觀,雕琢精緻,堪稱國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