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機器人觀察

    海量資訊,逼迫我改變自己對世界的認知。

    第一次有人跟我說,計算機二級考試需要考:word,excel,PowerPoint;我內心慌得不行。我心想這什麼高大上的軟體,怎麼沒聽說過?啥叫PowerPoint,又害怕,又敢問!萬一人家發現我智商不行怎麼辦?

    2012年,第一臺膝上型電腦:DELL靈越,售價3400元,core i-3處理器,500G硬碟。

    第一次寫一篇文章論述《戰爭之與社會變遷的意義》,約24000字。信紙手寫50多頁,為了發表對著電腦手動打字,從手指頭一個一個挫,到盲打大約花費了3個月。這篇文章就是我打字的入門訓練。

    同年,自學photoshop,p了一張圖,至今還記得是公益戒菸的圖

    一顆子彈,從燒了半截的眼裡漏出來,我後來才發現這個思路是滿大街的雷同。

    2013年,去一家報社兼職實習。第一次用大眾點評檢索大量的餐飲店鋪電話,一家一家電話拜訪,希望對方支援我策劃的一個活動:美食試吃活動。

    至今記得,進入一個西餐廳,手臂紋身的美女同一個虎背熊腰的老闆再聊天。我簡要陳述完我的目的後,得到一句:去去去,不做。後來才知道,臥槽,這個地方是吃飯的地兒!

    2014年,充著自己熱情,以及在大上海被氣得不輕的法資企業面試談話,用蹩腳的PPT(PowerPoint技術)混進一家影視公司做影視後期技術。

    那時候,我住在一個隔板房裡,旁邊的姑娘大晚上不睡覺嗑瓜子我都聽一個一清二楚。我也幻想她晚上有點其他活動。但沒幾天我就離開了。

    摸著兜裡僅有的幾百塊,買了一個你想象不到的智慧手機:天宇小黃蜂。(是不是感覺很神奇)

    在一頓躊躇,一頓迷茫後,憑藉極強的學習能力,自學去了網際網路公司。開始了我第一次系統的城市的認知。

    從編輯到策劃,從策劃到爬蟲工程師,到資料分析師,而後到一個行業的研究員。

    在策劃時:第一次知道,一篇看似很好的文章,其實可能是一個軟文。就為了突出那個泡麵的品牌.

    在做一個站長:第一次知道,網站權重,訪問IP數量,反鏈數量,網站內容質量的關係。

    第一次知道:CMS系統可以快速搭建網站,花35買一個com域名備案,買一個空間,域名解析後就可以訪問了。

    第一次知道:python的抓取可以節省我大量的ctrl+c,ctrl+v的時間,並且不用我使用excel進行去重,分行,替換。

    第一次知道:資料分析師,是在分析資料前,其實就有自己想要的結果,有自己的一個模型。這些資料的產出,其實就是佐證一個既定的事實。或者讓一個環節的工作,提高更快的效率。

    第一次在海量的報告面前,開始用輿情工具,找到這些冰冷文字的情感。什麼事負面?什麼是正面?

    未來還有更多的第一次,我們透過網際網路,透過其他的智慧手機,智慧家電,獲得的更多改變,會一直進行。這些科技其實也在塑造我們。

    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科技進步,讓我第一次逾越了社會固化的層級。

    我們一直在強調,商業是吃資訊不對稱的利潤。但後來發現,在浩瀚的資訊面前,認知才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每個人看到的資訊背後的內容不同,這就是認知差造成的。

    科技進步,在我們身邊,最不可分割的莫過於網際網路。我們獲取資訊,透過手機應用實現出行,外賣,娛樂,溝通,購物,交易,甚至自己的生意都在上面。

    但根源在於,硬體,軟體等所有科技的進步,在傳遞海量資訊後,逼迫你改變對世界的看法。

    你開始能夠接受二次元文化,能夠接受宅的生活習慣,能夠接受電競不是網癮,能夠接受虛擬就是實體的感受。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有一個觀點:技術變革不僅會改變人的生活環境,還會改變人的思維模式和評價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豆湯什麼時候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