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多學歷史

    這個還真有辦法,做的比較好的現成的例子就是清朝了,宋、元兩朝也做的不錯。其實辦法很簡單,皇帝不要給宦官權利就可以了。既然道理這麼簡單,那為什麼歷史上還是出現了那麼的宦官專權、弄權?答案很顯然不是皇帝愚蠢,恰恰是皇帝精明,只是有的皇帝玩脫了

    歷史上宦官專權、弄權最兇的莫過於東漢末期、唐朝中後期和明朝中後期了。我就簡單說說這三個時期宦官專權、弄權的特點,各位看官也許就能自己想到答案了。

    東漢末期,確切地說是東漢中後期,外戚勢力大漲,專權、弄權的比比皆是,甚至一些跋扈的外戚能脅迫皇帝要爵、要權、要錢,那皇帝能不鬱悶嗎?於是,宦官這一勢力就被皇帝搬出來與外戚打擂臺,這個場面就很有點“宮鬥”的意思了,最後是皇帝玩脫了,宦官集團不但將外戚集團鬥趴下了,還擺脫了皇帝的掌控,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唐朝中後期的宦官勢力大漲就是皇帝信不過武將,而且安史之亂和楊貴妃被禁軍逼死給後面的皇帝留下了極深的心理陰影,所以就安排宦官掌握禁軍,想法是好的,但這是最容易玩脫的,因為皇子在成為皇帝之前,必須要與掌軍宦官搞好關係,不然哪天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這就造成了宦官集團的地位無人可撼動,弄死個把不開眼的皇帝簡直不要太容易。明朝中後期我就不多說了,這應該是皇帝運用宦官勢力用的最好的時期了,既能發揮他們與士大夫集團打擂臺的角色,又不擔心反噬玩脫了,沒想到的是宦官的手段實在是太“流氓”了,士大夫集團也太不要臉了,最後就是皇帝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

    而清朝與元朝避免宦官專權的方法就是朝廷始終有二套班子,漢人一套,蒙古人或旗人一套,相互制衡,皇帝就能很好地當裁判了。宋朝用的是群相制度,雖然也抑制武人集團和勳貴集團,但群相的好處也體現出來了,文官相互之間就形成了平衡。這樣一來,就不用宦官去充當打手了。

  • 2 # 文史學生仵三源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畢竟沒有什麼東西是絕對的,更何況是人。毋庸置疑,宦官是最接近權力中心的人,他們就生活在皇宮內,他們的身邊就是皇帝、太子、王爺還有娘娘們,可以說,在集權的封建社會,很難避免宦官們掌權,但是要說避免他們專權,應該說還是有可能的。

    從秦始皇建立封建王朝,到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兩千多年,皇權就在不斷的加強,尤其到了清朝,皇權達到了鼎盛。所謂的皇權加強,就是皇帝不僅要從大臣手中奪權,還要從其他皇室甚至宦官手中奪權,縱觀整個清朝,真正掌握實權的宦官並不多,至於說到專權的更是不存在。

    當然,歷史上,宦官專權的比比皆是,最起碼秦始皇手下的趙高就是這麼一個人,殺扶蘇,殺李斯,殺二世,僅僅封建社會的開端,宦官專權就達到了一個很好的高度。再往後,漢朝的大小宦官一堆一堆的,什麼廢皇帝,立新帝,這樣的例子就有很多。尤其是到了明朝,東西二廠的設立,讓宦官的權勢合法化,朱元璋廢除宰相制,被嚴重分權的內閣根本就鬥不過宦官,司禮太監和掌印太監的權力達到頂點,到了魏忠賢,九千歲,這個稱呼可以代表什麼叫做真正合法的權臣!

    這裡不得不說有一個另外的現象,就是宋朝,大概是因為宋朝的疆域太小,再加上四處征戰,宋朝宦官專權的現象幾乎可以說被避免了。宋太祖留下了一條祖訓,要子孫後代必須遵守,就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把權力分給文人,宋朝的皇帝也幾乎都遵守了,所以宋朝的文化十分的繁榮,甚至可以說宋朝皇帝的文化水平是整個封建社會最高的。當然結果也並不怎麼好,除了很多個權臣,比如蔡京、秦檜、賈似道等人。

    是人,都有趨利避害性,都有慾望和追求,宦官也不例外,尤其是他們的環境給他們提供了其他人不能擁有的便利,比如王振,明英宗就是跟他長大的,稱呼他為“大伴”,比如魏忠賢,木匠皇帝對他是言聽計從。這些也註定了權臣的出現!

    綜上所述吧,宦官專權的現象能避免,但又很難避免,權力就在這幾家,皇權,相權,外戚專權,宦官專權,其實,整個人類歷史都是鬥爭史,不過是此消彼長罷了,作為後世讀者,別太較真。分權相對來說還是要好過集權的,畢竟有制約的權力才是最有利於人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酥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