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媽的幸福小滋味

    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決定戰爭的三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

    【原文】《孟子公孫丑下》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典故】春秋末期晉國知伯迫使魏、韓兩家圍攻趙襄子於晉陽,三年而不下,最終被趙策反魏、韓,遭到圍攻被滅的故事。

    【解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決定戰爭的三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指戰爭的所具備的勢(命運、勢運),地利指戰爭的環境條件,人和職戰爭中與人或夥伴的條件。這裡可以看出孟子舉例說明了有發動戰爭的空間和時間條件的一方,不如戰爭中掌握地理環境條件的一方有利,而有時間、空間條件也好,有地理條件也好,都不如有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者的幫助重要。所以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永遠站在道義一方,則無往而不利。

    最好的例子就是隆中對,諸葛亮說天下三分,劉備必會有其一。曹操佔天時(漢朝四百年,氣數已盡),孫權有地理(江東地險),劉備當時在荊州,無兵無地,但是擁人和(人心思漢)。所以最終開創了蜀漢基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順利接收愛情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