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山425
-
2 # 詩詞奴隸
有那些古典詩詞形容聲音的動聽。
都市的夜晚,燈紅酒綠熙熙攘攘不夜城。看不到月亮的圓缺,星星也不知躲那去了。想聽一下秋蟲鳴叫是多麼的奢侈的想法。睡夢中聽到蛐蛐兒的叫聲,醒來一臉茫然。多想回到過去鄉村生活,大人們搖著扇子講身邊發生的趣事,小兒捉螢火蟲,藏貓貓。
秋夜多愁思,虛堂風露涼。
觀書燈可近,欲睡漏可長。
蛩響頻催織,螢飛爍有光。
雨梢窗外過,散入稻花香。
-
3 # 魅力苗族Hmoob
1、“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
唐代: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釋義:
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裡哪能聽見幾回?
2、“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省試湘靈鼓瑟》
唐代:錢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釋義:
常常聽說湘水的神靈,善於彈奏雲和之瑟。
美妙的樂曲使得河神馮夷聞之起舞,而遠遊的旅人卻不忍卒聽。
那深沉哀怨的曲調,連堅硬的金石都為之感動、悲傷;那清亮高亢的樂音,穿透力是那樣強勁,一直飛向那高遠無垠的地方。
當如此美妙的樂曲傳到蒼梧之野時,連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也為之感動,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長在蒼梧一帶的白芷,在樂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樂聲順著流水傳到湘江,化作悲風飛過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終聲寂,卻沒有看見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煙氣消散,露出幾座山峰,山色蒼翠迷人。
3、“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長恨歌》
唐代:白居易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釋義:
於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變了心意,變成重女輕男。
驪山上華清宮內玉宇瓊樓高聳入雲,清風過處仙樂飄向四面八方。
輕歌曼舞多合拍,管絃旋律盡傳神,君王終日觀看,卻百看不厭。
漁陽叛亂的戰鼓震耳欲聾,宮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4、“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臨江仙·千里瀟湘挼藍浦
宋代:秦觀
千里瀟湘挼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月高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釋義:
千里瀟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蘭舟曾駛過。明月高掛中天,清風漸漸停息,玉露清瑩,微波不興,漫天星斗映寒水。
獨倚高高桅杆,心中無限憂思,遠遠傳來悽清的瑟聲,低低訴說著千古幽情。一曲終罷人不見,江上青峰孤聳。
5、“練色娛目,流聲悅耳。”——出自於《七發》兩漢:枚乘
釋義:精選美色娛悅心目,流美的歌聲悅耳動心。
回覆列表
琵琶行 唐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聽鄰家吹笙 唐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箏 唐 張祐
綽綽下雲煙,微收皓脫鮮。
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
翠佩輕猶觸,鶯枝澀未遷。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嬋娟。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寄楊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瑞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