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凌雲志

    西周時稱學校為“辟雍”,是少數奴隸主貴族讀書的場所。古代的學校稱為庠、序、學、校、塾。在開始產生時並不都是專門的教育機構,而兼為習射、養老的場所西漢時學校分中央和地方兩種,中央設太學,是國家最高學府,相當於今天的大學。地方上置學宮唐時代辦學達到古代極盛時期,學校分類更細,明清時的學校基本是承襲隋唐的,但由於科舉制發展,使學校成為科舉制的附庸和裝飾品清末,開始興辦近代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欽定學堂章程》中稱學校為學堂。到1907年,新式學堂遍設各地辛亥革命以後,教育部公佈新學制,“學堂”一律改稱“學校”,並一直沿用至今。

  • 2 # 昔日如花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誕生在蘇美爾,這就是“泥版書屋”。20世紀30年代,法國考古學家安德烈·帕羅特在兩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馬裡發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認為是現今發掘的世界上最早的學校。這所房舍包括一條通道和兩間房屋,大間房屋長44英尺、寬25英尺;小間面積為大間的1/3。大間排列著4排石凳,可坐45人左右;小間排列著3排石凳,可坐20人左右,很像一所學校的教室。房中沒有講課用的講臺,但發現了很多泥版,像是學生的作業。這所房舍靠近王宮,附近還有泥版文書的儲存地,因此,考古學家推斷,這是一所學校,建造時間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是人類最早的學校。如果這一推斷正確,那麼美索不達米亞的學校要比古埃及於公元前2500年出現宮廷學校早1000年左右!

    其實,早在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蘇美爾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發掘出了許多學校的“教科書”。這些泥版“教科書”的時間確定為公元前2500年左右。這也說明這一時期學校已經存在於蘇美爾了。

    迄今為止,考古學家所發掘的學校遺址,大致包括三種類型:一是王宮附近的學校,包括在拉爾薩、烏魯克和馬裡等地發掘的學校遺址,這類學校可能由王宮設立;二是靠近神廟的學校,它們可能是由神廟建立的;三是臨近書吏居住區的學校,這類學校遺址主要在尼普爾和基什(今阿爾海米爾)。這三類學校究竟誰佔據主要地位,就現有材料來說還無法作出結論。有的學者認為神廟學校可能居於主導地位,但缺乏有力證據。

    蘇美爾的學校稱“埃杜巴”,意思是“泥版書屋”,又可稱書吏學校。其辦學目的主要是為王室和神廟培養書吏或書記員,為統治階級服務。與此相適應,在課程設定上,大體上分為三類——語言、科技知識以及文學創作。語言是最基礎的課程,首先要學蘇美爾語,以便適應神廟祭祀和宗教活動的需要。蘇美爾語是顯貴階層的語言,在古巴比倫時期,懂得蘇美爾語被視為有學識、有教養的標誌。除此之外,學生還要學習計算、幾何以及其他科學知識,以適應管理土地和商業貿易活動的需要。在蘇美爾出土的一些教科書,內容涉及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以及天文、地理等多種學科。

    在組織和管理上,泥版書屋已經與現代學校有些類似了。在蘇美爾,學校最高領導叫“烏米亞”,意思是專家、教授,因其學識淵博而受到學生們頂禮膜拜,被稱頌為“你是我敬仰的神”。教師在蘇美爾語中叫“泥版書屋的書寫者”,每個教師負責一門學科。助教稱“大師兄”,負責給學生準備泥版、檢查作業等。學校還有一些教輔人員,叫“泥版書屋的管理者”,負責圖書館和其他後勤工作。對學生,則實行獎懲分明的制度來管理。表現好的給予表揚,對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則實施處罰,一般是用鞭子抽打或用銅鏈鎖住雙腳關禁閉,嚴重的開除學籍。

  • 3 # 八面楚風

    學者(如孔夫子)講學發展為私塾,史官(如老子)傳學反展為官學,二者相互補充、結合,直至現代採用了西方體制的洋學校。

  • 4 # 歷史何必認真

    中國歷史上,我所知道的最早的學府應該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所建立的稷下學宮。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國學術思想史上蔚為壯觀的各種學術思想齊現的場景,就是以稷下學宮為中心展開的。因選址於齊國都城臨淄城稷門附近,故曰“稷下學宮”。

    學宮由齊威王所建,所以是一所官辦學校,諸子百家都可以來此講學,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孟子、鄒衍、荀子都曾在此宣講各自的學說,尤其是荀子,三次擔任過學宮的校長,所以說是私家主持性質,這些學者在這裡相互爭辯,又相互學習,很多學說鉅著因此面世。

    稷下學宮的成員可以做政府的智囊團,可以著書立說,也可以廣收門徒,普及教育,其意義不亞於一所綜合性的大學,中國的各種文化思潮差不多都能在這裡找到源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放了10克桂皮熬湯,具臭啊,是不是桂皮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