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言詹詹

    筆者經常和老人的子女探討這個問題,發現她們幾乎用了能想到的所有方法,但就是沒用。但是,如果筆者去勸,反倒老人在一定程度上願意去接受。

    那這是不是說筆者更具說服力呢?當然不是,而是子女們用錯了方法。

    子女最愛用的一種方式,其實就是“結構性處理”

    大體的意思其實就是他們會分析自家老人因何去買保健品,特別是因何被騙買到虛假宣傳的保健品。然後,再透過老人買保健品的原因,分析其心理動機,確立情感訴求,再提出解決方案。但是,基本沒用。

    後來有些人甚至心灰意冷到提出了:是不是老年人存在什麼心理弱點,導致很容易被騙?並且,這些人中真的有人把父母帶到心理醫生那裡做建設。然而,還是沒用。

    最後一些人沒辦法,開始反其道而行之,研究那些擺脫被騙的老年人,但是研究來研究去,結論得出一大堆,卻還是沒有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大家會好奇,難道“老年人愛買保健品”已經成了未解之謎不成?

    當然不是,筆者後來參與到一些家庭的勸阻行列,發現老年人並不難勸,甚至有些僅僅幾句話就能解決問題。因此,也有一些人開始效仿筆者的方法去勸阻自家老人。可是,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同樣的方法,他們就是產生不了效果。

    就這樣,透過近百案例的接觸,筆者得出了一個算是不太嚴謹的實證結果,

    那就是:誰勸都行,子女就不行

    對於老人買保健品這件事情來說,幾乎所有外人都能影響老人的決定,只不過程度大小不同而已,唯獨子女勸解毫無作用,甚至有反作用。

    筆者深入瞭解之後,發現了特別有現實意義的一種情況。大家知道子女勸老人別買保健品的時候都是怎麼說的嗎?

    “那都是騙人,你有那錢吃了不好”、“都活那麼大歲數的,能不能別出去讓人騙了”、“你看看這東西,三無,連個標籤都沒有,買的時候不知道看著點”、“這個都曝光了,你怎麼還信”。

    大家看看這些話,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呢?像不像咱們小時候做錯事,父母教訓自己的場景?無非是把內容換成了保健品而已。

    這時候大家恐怕不難理解了,老人之所以不聽兒女勸阻,是兒女勸阻的時候,實在是沒把老人當老人啊。

    說句難聽的,這是把老人當老糊塗了。話說雖然他們老了,但是還沒糊塗呢好伐。

    所以,不讓老人買保健品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和父母好好說話

    至於交流的技術,其實真無所謂,你去例證、去考證都行,也可以拿資料說話,拿研究報告說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些都是有說服他人的方法。

    但是,話得好好說,而且大家都是成年人,肯定知道怎麼說話才能有效率。

    子女跟老人說話,可以有你們熟悉的交流方式,但是要達成目的,不考慮效率怎麼行?

    難道大家跟老闆說話的時候,也會說:“這是上週的報表,下週我要求十萬推廣費用和四個人力。”估計你這麼說,恐怕呆不到下週了吧?

    對老人不也是這樣嗎?就算不願意低三下四,是不是起碼要做到平等和尊重?我們至少不能去指責老人吧?

    況且,子女在老人心理,不管你混的多好,都是孩子,孩子去指責大人?

    要是你兒子掐著腰說:“今天做的是什麼飯?都說了多少次了不要放姜,能不能記住?”那你會怎麼辦?當然是男女混合雙打了。

    也就是說,老人不聽你的算不錯了,他們要訓你一頓,不還是要受著?

    所以,想達成效率,就要用容易達成效率的方法。另外,對待自己的父母,還是應該保持起碼的尊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和我一樣,在一線城市工作,結婚了,卻不敢要寶寶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