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睿吖
-
2 # 蕭赫—日知錄
很早之前,有首歌《常回家看看》說出了父母的心聲,也說出了孝的含義。“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樣的事情無疑是最令人痛心的。所以,還是趁著父母在世多和他們聊聊天,聚一聚,因為他們的日子現在真是按天過了。
-
3 # 楊毅124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中華美好品德和傳統。如果在世時都不孝順,那麼去世時還能奢望能孝順。所以,毋庸置疑,是在世時陪父母過節的兒女孝順。
在一個充滿新農村氣息,一棟裝修上佳的現代房屋裡,一位老人手裡拿著剛從銀行裡取出來的500塊,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老伴早早的丟下他們,老人獨自把他們拉扯大,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而他的兒子們也很孝順,畢業後努力工作,在老家為老人蓋了新房,一家人其樂融融,每隔半個月,兩個兒子都會輪流給他打電話噓寒問暖,跟他說給他匯錢了,叫他去取,他也不拒絕,每次都會樂呵呵的去,樂呵呵的回來,完了還跟兒子打電話報告了一下,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很多人都不解他們父子三的做法,老人解釋道,取的不是錢,是兒子的關愛,他不會拒絕,每次去銀行取錢的行為也會讓兒子知道自己還很健康,不要擔心他,父子三這麼默契的行為,是互相關愛,互相關心的體現。
孝順其實很簡單。
-
4 # 胖兒讀書
我們常常說“樹欲靜而是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但是也有人生前不盡孝,死後陶然大哭。這是真的恍然醒悟,內心愧疚嗎?
以下影片是成龍大哥在做客《曉說》中對孝順的看法,以及自身做法。
接下來說說自己關於孝順的身邊事
零幾年初,我的大舅舅做木材生意。當時身家在附近縣來說數一數二,說起他的名字大家基本都知道。我很少見到他,更別說交談,他的事也是多於聽說回來。直到今天我已經忘了上一次是什麼時候見到他。但對於他的樣子我清晰,可能源於他經常板著臉,不苟言笑,聲音粗獷。
我外婆由於中風了,偏癱了一段時間,那時候治療費用由我大舅舅出。老人家這個時候難受,有時候言不由衷說一些不會好的話,比如連累子女,不如早點走。大舅舅對著外婆吼,整天說死還不見你死,要死就早點去死。無論有意還是無意,這句直到今天我會想起來還是一把利劍,直插心臟。菩薩保佑,外婆好起來了,撐著柺杖勉勉強強還能行走。
有一年中秋快到了,我與二哥兩人單獨跑去外婆家過中秋節,當時我們走了一上午到的。倆人空手去,沒有想到揣上兩個月餅。現在想想,那麼小的我們,那麼遠的路,那麼的彎彎曲曲,一路上我們跑跑停停,渴了到溪流邊掏起水就喝。至今我回想起來,仍然記得清清楚楚。童年的快樂純粹簡單。那應是唯一一次與外婆相處最久。呆了三天,外婆給了我們每人10塊錢,還有一點月餅還有自己種的柿子,我與二哥便坐上三輪車回家。
沒多久,外婆摔跤再次偏癱。大舅舅很少回家看過。後來外婆走的那晚,大舅舅跪在廳門口大哭,哭的十分厲害。我外公扳著手走過來狠狠對他說,人走了你才來哭,有什麼用。
外婆走後,沒多久。大舅舅便請了風水先生回來,想替外婆選個風水寶地。遷墳那天,請了全村的人去送。鞭炮響了幾圈,紙錢燒了不少。
無論你是千萬身家,還是三餐溫飽。珍惜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父母是等不起我們的。愛就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愛就要現在開始。
-
5 # 難得糊塗25432
一,父母在世時陪他們過節的兒女孝順嗎?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百事孝為先”已深入人心。一首“常回家看看”又勾起了多少人的孝心?
父母在世時陪他們過節的兒女,在外人看來是孝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在過節的時侯,你們一家三口或者四口空著手來家裡陪父母,讓父母為你們操持一桌子飯菜,吃飽喝足以後連碗筷也不洗就走了。名義是陪父母過節,實質是給老人添堵。你說,這是孝順嗎?
如果陪父母過節的兒女,不管是不是拿東西,來到家以後,幫著老人整理家務,打掃衛生,嘮嘮嗑,談談心,老人能不高興嗎?
二,老人去世了,不管老人在世時是不是孝順,去祭拜是理所當然的,與是不是孝順沒有多大關係吧。
四,當然啦,在老人在世時不孝順,去世了祭拜表現的再好,也是不可取的。人在做,天在看,是不是孝順,大家都看得清!
回覆列表
孝順不分方式與區別,只要我們有心就對著父母就可以了,父母在的時候我們儘可能的空出時間陪陪父母。等到不在的時候我們也要去祭拜,人要知道感恩和報答,不能狼心狗肺,父母對我們好 我們也要對父母好。所以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怎麼答覆題主!我們不應該把孝順當作我們強勉的責任,更應該的是我們的一種感恩的義務。孝順不分方式與等級 只要我們有心感恩父母就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