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唐推書
-
2 # 醉眼觀唐
以初唐為例,先解釋一下為什麼宰相任期通常僅有寥寥幾年。
在封建王朝中,宰相班底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國會或政府,許可權很大,既可以參政議政,決定國家大事,又能對皇上的權力形成制約,防止皇權氾濫,危及國家社稷。
但封建社會的本質還是君主集權制,因此皇帝自然也要擔心相權過大,對自己形成威脅。
例如貞觀時期的長孫無忌,他陪伴了整個李世民的時代,又以託孤大臣的身份輔佐唐高宗李治,官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前後共當了32年宰相。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既是發小,又是舅哥與妹夫的關係,以他的立場自然不會真的去打李唐王朝的主意,但權力慾膨脹卻是不受理智控制的。
江山還是你李家的,但得由我說了算!
這就是長孫無忌,一個歷任兩朝宰相的權臣,最後逼得李治不得不引入武則天干政來對抗他,結果釀下滔天巨禍。
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李隆基從登基伊始便定下了宰相短任期的格局。從姚崇、宋璟到源乾曜、張說,每一屆宰相都幾年便更換,就是為了防止宰相當得久了,相權過大,不受控制。
李隆基戒心這麼重,卻為何容許李林甫當了十九年宰相呢?
首要原因,是“野無遺賢”“野無遺賢”啥意思?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李隆基宣佈要在全國範圍內網羅優秀的治華人才,凡事具有一門突出學問的人,都有機會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面試。
但這事生生被李林甫攪黃了,他擅改了面試條件,又把“一門突出學問”的錄取條件改成了必須是“詩、賦、論”的全才,才能被錄用。
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全部考生集體落榜,無一人獲得面見李隆基的機會,這裡面還包括詩聖杜甫。
皇上就想招攬些“術業有專攻”的專門人才,要是真的能達到“詩、賦、論”樣樣精通,人家早就去考進士,透過正式渠道進入官場了,誰還來考這個所謂“殿試”?
天下英才怏怏而歸,李隆基的一番苦心落了空,總要有所交代吧?
李林甫回奏皇上說:“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全天下有才華的人都已經被朝廷重用了,民間沒有一個剩下的,因此這次考試才會無一人勝出。”
這就是“野無遺賢”,從這件事看出,李林甫事實上已經封住了全天下賢能之士進入朝廷的機會。長此以往,朝堂上再沒有賢能之人,全是一幫碌碌無為,對他這個權相唯唯諾諾的媚臣,李隆基即便想換掉他也無人可用。
野無遺賢是幌子,他的真正目的是朝無賢能李林甫是個野心和權力慾都極度膨脹的人,甚至超過了長孫無忌。斷絕了天下英才的投效之路,他還不滿足,他想把朝堂上對他宰相地位有威脅的人一網打盡,即使是潛在的威脅也絕不放過。
他當宰相十九年,一直孜孜不倦地幹著一件事,從未停止過,他想嚴實地捂住唐玄宗的眼睛,目的是在皇上的心中,合格的宰相只有自己一個。
李隆基看中了兵部侍郎盧絢的風采不凡,想重用他,結果這事透過耳目讓李林甫提前知道了。李林甫利用宰相的身份哄騙盧絢,逼著他主動上奏請辭,謀了個閒職,讓李隆基的想法落空。
這一招還讓他照方抓藥用在了嚴挺之和齊濣身上,這三位最有可能繼李林甫之後當上宰相的老臣卻就此被踢出權力核心,再也沒被重用過。
戶部尚書裴寬資歷不凡,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的宰相。雖然這只是李林甫心中的想當然,但他一樣不遺餘力加以打壓,還鼓動刑部尚書裴敦復與裴寬爭鬥。
二裴相鬥的結局是雙雙倒臺,功績是給李林甫穩固宰相之位的豐碑上再填了兩塊磚。
為相十九年,李林甫為了鞏固相權,打壓和被牽累的官員有百名之多,這才是他能把宰相做得長久的根本原因。
當然,李隆基因年老昏聵,不思進取的做派,以及對李林甫的無條件信任也功不可沒。
回覆列表
李林甫最大的“成功之道”,就是懂得如何去討領導歡心。“逢迎”這樣的道理,官場中人都是懂的,只不過是願不願為之的問題。李林甫不但知道要“為之”,而且知道如何“為之”。
李林甫出身高貴,且根正苗紅,是宗室之後。其實早期的他還有頗有些能力的,雖外圓內方,但行事卻也還算公平,有駕馭百官的手段,尤其他的“以法治國”理念,是觸動玄宗重用他的根本原因。
但此人的人品實在是極差,他對上極盡阿諛逢迎之能事,對下則頤指氣使,獨斷專行。唐玄宗在他的矇蔽之下,不理政事,而一眾官員對事也三緘其口,唐朝發生“安史之亂”,並由此走向衰敗,李林甫是直接責任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