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大軍出征,準備千輛馬車,網羅大江南北的俠士奇才!
沁園春 夢孚若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我們在何處相逢?一同遊覽成陽的寶釵樓,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銅雀臺。把廚師喚出來,讓他把東海鯨魚切成細片;把馬伕叫出來,讓他牽來西域的寶馬。天下的英雄,除了你我二人,還有誰配與我們飲酒抒情。我們準備千輛馬車,網羅大江南北的俠士奇才!暢飲之後,酣然大醉,耳邊響起了如雷的畫鼓聲。誰料想,美夢被雄雞的輕啼聲驚醒。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過去,但是還沒有建立功名。難道非要等到書生老後,建功立業的時機才會到來。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廣將軍,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劉邦,區區一個萬戶侯又算什麼!披上衣服起床,只覺得淒涼孤寂,於是更加懷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傷。
《沁園春·夢孚若》是南宋劉克莊所作。這首詞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藉助夢境寫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上片以虛為主,下片以寫實為主,對比強烈,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報國無門的憤憤之情。
賞析
詞的下片寫夢醒之後的現實景象。“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晨雞無情地喚醒美夢,使作者不得不面對現實。夢境值得留戀,但實際生活的境遇卻如此殘酷無情。 “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是作者與方孚若共有的無奈嘆息,但決不是絕望悲鳴。在劉克莊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已處於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經歷了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歷盡波折,他曾四次被罷官,因此,懷才不遇之感,黍離哀痛之情,在他的詩詞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作者還懷有強烈的願望,幻想能像李廣那樣在國家多事之秋建功立業。作者在表現思想矛盾、表達一貫的愛國感情時,用的不是平鋪直敘的手法,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三句話基本上引用《漢書·李將軍列傳》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漢書》原文稍加點改,用在詞中,顯得自然妥貼,同時賦予這個典故新的含意。時局是如此危急,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該起用李廣這樣的名將;而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賢才能臣根本就是報國無門,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呢?這首詞下片抒發的正是作者這種真情實感。摯友已乘鶴西歸,恢復國家統一的大業更難以實現,感舊生哀,一腔淒涼悲憤的感情發洩無遺,傷時憂國的思想就是這樣被充分地表現出來。下片描寫以實為主,跟上片恰成強烈的對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首詞充分體現了作者“拳拳君國”和“志在有為”的氣慨,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
解釋:大軍出征,準備千輛馬車,網羅大江南北的俠士奇才!
沁園春 夢孚若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我們在何處相逢?一同遊覽成陽的寶釵樓,又登上了曹操所建的銅雀臺。把廚師喚出來,讓他把東海鯨魚切成細片;把馬伕叫出來,讓他牽來西域的寶馬。天下的英雄,除了你我二人,還有誰配與我們飲酒抒情。我們準備千輛馬車,網羅大江南北的俠士奇才!暢飲之後,酣然大醉,耳邊響起了如雷的畫鼓聲。誰料想,美夢被雄雞的輕啼聲驚醒。感慨自己的一生就要過去,但是還沒有建立功名。難道非要等到書生老後,建功立業的時機才會到來。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廣將軍,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劉邦,區區一個萬戶侯又算什麼!披上衣服起床,只覺得淒涼孤寂,於是更加懷念亡友,在感慨中心生哀傷。
《沁園春·夢孚若》是南宋劉克莊所作。這首詞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藉助夢境寫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上片以虛為主,下片以寫實為主,對比強烈,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對故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報國無門的憤憤之情。
賞析
詞的下片寫夢醒之後的現實景象。“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晨雞無情地喚醒美夢,使作者不得不面對現實。夢境值得留戀,但實際生活的境遇卻如此殘酷無情。 “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這是作者與方孚若共有的無奈嘆息,但決不是絕望悲鳴。在劉克莊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已處於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經歷了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歷盡波折,他曾四次被罷官,因此,懷才不遇之感,黍離哀痛之情,在他的詩詞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作者還懷有強烈的願望,幻想能像李廣那樣在國家多事之秋建功立業。作者在表現思想矛盾、表達一貫的愛國感情時,用的不是平鋪直敘的手法,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三句話基本上引用《漢書·李將軍列傳》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漢書》原文稍加點改,用在詞中,顯得自然妥貼,同時賦予這個典故新的含意。時局是如此危急,國家處在多事之秋,正該起用李廣這樣的名將;而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賢才能臣根本就是報國無門,這怎能不叫人“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呢?這首詞下片抒發的正是作者這種真情實感。摯友已乘鶴西歸,恢復國家統一的大業更難以實現,感舊生哀,一腔淒涼悲憤的感情發洩無遺,傷時憂國的思想就是這樣被充分地表現出來。下片描寫以實為主,跟上片恰成強烈的對比。
作者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做到虛實相彰,使主題思想表達得更加充分、深刻。這首詞充分體現了作者“拳拳君國”和“志在有為”的氣慨,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