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sir書法
-
2 # 廣州馨君畫業裝飾畫
真正的美麗,無關於所謂的長相精緻,身材曼妙,而是看氣質。
有一種美人,你記不清她清晰的長相,但是一言一行中卻是讓你不得不讚嘆
優雅而自然
骨子裡就是美人
真正的美麗,無關於所謂的長相精緻,身材曼妙,而是看氣質。
有一種美人,你記不清她清晰的長相,但是一言一行中卻是讓你不得不讚嘆
優雅而自然
骨子裡就是美人
俗話說: 距離產生美,離得遠的東西,才可能是美的東西,這符合日常經驗。
有一次我堂姐到桂林去玩,回來我們就問他:“桂林山水美不美呀?”他的回答是和老家的河差不多,就是寬了一些,當時我就大失所望,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她口中那麼差的。
今天幾個一起徒步的朋友去看梯田,說梯田很美,但是在老家就一大片梯田的我看來,看梯田已經習慣了,看見金黃的稻苗,能想起來的就是早幾年在家裡收水稻的場景,現在老家兩個月沒有降雨,老家裡的水稻要用抽水機去灌溉,完全體會不了那種美。
在從來沒有去過的人眼裡,到了有山有水的地方覺得美,是因為他們沒去過也不會靠山和水吃飯,如果是當地人鄉下的農民,看到同樣的景色,只能想到翻山越嶺的勞累、耕作的辛苦、對收成的擔心,這個時候,美感也就沒有了。
所以就有人說所謂旅遊,就是一幫在一個地方住膩了的人,跑到另外一幫人住膩了的地方,去感慨說真美,這不就是距離產生美。
單單看距離,總是感覺這話沒說透。多遠才算遠呢?遠的地方就美了嗎?距離產生美,不是那麼準確。
最近對美有了新的理解,“美是脫離了現實用途才叫美”,產生美的,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身邊實用性的距離。
比如中文和英文,為什麼中中國產品,經常會用英文字母做品牌名字?過去都覺得,這是因為崇洋媚外,為什麼很多外華人,會在身上做一箇中文的紋身?(內容搞笑)過去都覺得,這是中華文化有魅力吧 !
仔細想一下,華人聽到有人在說中文的時候,會立刻去理解其中的意思,他表達什麼,所以沒法欣賞中文的語音美還是不美。
企業設計logo,用英文字母,就是在利用對於外文的陌生感,它不實用,所以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字母的形態、輪廓等設計元素上,設計的美感會就突出了,西方人在身上紋幾個漢字,也是一個道理,身邊的人都不懂,美感就凸顯出來。
為什麼脫離實際用途就有美感呢?一幅畫看不懂,美!要是一個賣畫的商人,是不會管畫美不美的,他只管這畫能忽悠多少錢,美不美是次要的,就算他感覺很醜也待把這畫誇上天。
很多人說,藝術就是純粹的藝術,沒有實用性,其實,按照剛才說的,藝術和審美確實沒有切實的、當下的實用性。
藝術不僅是精神世界的事,它更是身體的事,這個說法有點怪,藝術難道不是一種精神文化活動嗎?
其實不是,任何藝術都是一種身心合一的活動,包含種種身體的習慣和記憶,學習一種藝術,就是透過反覆練習掌握其身體的技巧。
比如,書畫家揮動手臂的運筆技巧遠超一般人,鋼琴家的手指格外靈活,舞蹈家身體各部位的活動能力令人歎為觀止等等。
那寫詩呢,這總是純粹的精神活動了吧?也不是,就連詩歌,其實也是一種身體的運動,所謂詩歌句末的押韻,說白了,就是喉舌的運動給人帶來的氣息感受。
詩歌的節奏感,正來自於人的呼吸有節奏感,詩歌不能默讀,而一定要大聲朗誦,因為只有透過全身心的運動,才能再現詩人創作時的完整身體活動,充分感受到詩歌內在的音律之美。
靈感這個東西,好像非常神秘,即使是藝術家,也做不到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其實就是人的潛意識活動。
當人思考某個問題,或者從事某種創作時,大腦會同時開動意識和潛意識,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意識層面,人遇到了種種阻礙,思考沒有結果,只好放棄,這時,從人的主觀感受來看,思考陷入停滯或困境。
但是,這時候潛意識並沒有停止活動,甚至可能在高度興奮地活動——但人自己感覺不到而已,這就像是計算機的多程式運算,你在專心處理文字,後臺的防毒程式在幫你默默地監控網路環境,防毒、查木馬。
於是,在某個自己也想不到的時刻,潛意識思考就會突然有了結果,這個時候,藝術家就感覺:靈感來了!
理解了大腦活動的這個機制,對日常學習其實也有幫助,還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語文老師就告訴我我們一個考試技巧,考語文的時候,發下卷子,先看最後一道作文的題目,然後丟開去做前面的題目。
不要以為你沒有在思考作文,你的潛意識一直在替你打腹稿,等你把前面題目做完了,這個時候再寫作文,你會發現效率高很多。
這件事有很大啟發,工作的時候,如果一時間很多事忙不開,都可以先抽時間瞭解一下,那些沒時間處理的事到底是什麼,然後丟開,這時心裡知道,意識沒處理這事,但是潛意識早就在忙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