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嘟嘟愛美食呦
-
2 # 凡耀說事
平時過年大慨我是這麼過的:
放煙花
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燃起鞭炮,放起禮花,辭舊迎新,釋放一年的快樂。我當然也不例外,過足了放鞭炮的癮,爽!
陪伴父母
春晚小品《真假老師》中說到“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錢!”在我看來,父母需要的也是陪伴。今年春節放假回家,陪父母看春晚,陪他們散會步,陪他們打兩圈麻將,陪他們做飯,跟父母在一起享受這最平淡的幸福。
打餈粑
過年要準備食材和小零食,我最喜歡的就是打餈粑了,糯米蒸熟之後,堆在石槽中,然後用大木杵反覆捶打,直到成為黏在一起的餈團,打餈粑真的很費力,我們幾個人輪流上陣。雖然現在超市就能買到餈粑很方便,但是自己打出來的更好吃,更香。
包餃子
大年三十,最喜歡的便是闔家團聚包餃子,老人擀麵、拌餡兒,年輕人比學趕超,看誰包的餃子最有型、餡兒最足。吃完團年飯,全家人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守歲,邊看邊聊家常,冷不丁搶個紅包,女兒在一旁隨歌起舞,一家人其樂融融,著實令人難忘!
吃團年飯
一滿桌子菜,全家人聚在一起,一年的辛勞,不就為了家人圍坐一桌,好好吃一頓年夜飯嗎?看看家族興旺、父慈子孝、兒孫滿堂,每人嘮嘮一年的收穫和煩惱,一家老少共敘天倫,再沒有比這個家家戶戶都會上演的團圓飯。
看春晚
每年必看春晚,似乎成為了新年的習俗,但覺得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春晚最喜歡的一個節目就是這首唱跳《最好的舞臺》,邊看春晚邊搶紅包,一家大小坐在一起,對著手機,大喊,快點,開始搶紅包了,刷刷,紅包瞬間沒了,至於搶到多少不用計較,就是圖個開心。
走親訪友
從大年初一開始,接下來的每一天都是在走親戚拜年中度過,初一到外婆家,初二到舅舅家,初三到二姨家,初四到姑媽家……初七就來到了辦公室。
迎財神
貼對聯
貼對聯、掛燈籠……新年陪家人採購年貨,我感受到了濃濃的喜慶氛圍,在挑選年貨的閒逛中,體會到家庭溫馨,大年三十一大早,親手貼上春聯和“福”字,紅紅火火的喜慶感久久不散。
每年春節 都是舊人 舊事 舊風俗
而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
是在於在這段時日
可以一家團聚,享受到闔家歡樂的氣氛
那些春節的幸福和快樂
就藏在每一段同家人相處的時光中
-
3 # 秦寶海9
最有年味兒的春節還是小時候,雖然那時窮,可春節卻過得有滋有味,熱熱鬧鬧的。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那時過年雖沒有現在這麼紅紅火火的,卻年味兒十足,一進臘月就開始熱鬧起來了,那時學生也放寒假了,手裡雖沒幾塊錢,我們這群孩子們便結伴去集上,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那時還沒腳踏車呢,都是步行去集上,一路上連走帶玩兒的好不熱鬧啊,那時就喜歡三樣東西,鞭炮,糖塊,小人書,小人書都是一毛多錢一本的,後來有電影連環畫了就貴了,兩毛到三毛了,糖塊好像是一毛錢五個吧,鞭炮也就二十根一聯的,兩毛錢吧,最喜歡的就是小人書了,不買啥也要買小人書,買了小人書回來都蹦著走,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臨近過年了,父母也不讓我們幹啥活了,隨便玩耍,有時幫著母親燒燒火什麼的,那時過年的飯也簡單,高粱米飯,燉一碗肉,燉一條魚,一盤酸菜炒肉,一盤土豆炒肉,像蒜薹了,菜花了,圓蔥了,等等,這些菜根本沒有呢。可卻吃的挺香的,晚飯就是包餃子了,母親身體不好,我就幫著母親擀麵皮,我包餃子就是從那時學會的。那年頭還沒有電視呢,吃完飯就去串門了,那時我們這一個大院了裡住七八家呢,太有意思了,串到七八點就回來睡覺了,因為是點煤油燈,也圖省錢,所以就早早的睡了,好像是我八歲那年吧,才有了電燈,家家戶戶告別了黑暗的煤油燈。人民的生活有了點好轉。
現在雖然吃喝不愁了,可那濃濃的年味兒卻再也找不到了,現在沒事兒的時候,總是回憶那童年的往事和那濃濃的年味,只能感嘆,童年時的春真好。
回覆列表
本人是80後,小時候天天都盼著過年,隨著年齡增長,現在都過年的期盼一年不如一年,2000年之前,物質還不夠發達,生活條件整體也不如現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只有在過年那一天才能得到滿足,現在生活條件跟以前比,簡直就是每天在過年,自然就沒了期待。但不變的還是放鞭炮,走親訪友去拜年。
印象最深的還是小時候從除夕晚上就盼著大年初一,趕緊去同村族人和親朋好友家拿紅包,然後下午和小夥伴拿著零花錢去買好吃的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