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符合邏輯
-
2 # 營養百事通
【2018年10月7日 本題文字:725 劉筱慧】步行是非常適合糖尿病患者的一種運動形式,和慢跑、健身操、太極拳、游泳等運動形式一樣,步行需要消耗較多的氧氣和能量,強度不是很大,有節奏,連續不中斷,能堅持較長時間,通常稱為耐力運動或有氧運動,既能消耗糖,又能消耗脂肪,可以直接降低血糖水平,也可以減肥。《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推薦,糖尿病患者每週累計至少進行150分鐘耐力運動,如一週運動5天,每次30分鐘。所以,如果您選擇步行,就要堅持一週五天,每次不少於30分鐘。
至於如何走效果最佳,則要結合步行的運動強度來說,不管什麼運動形式,運動量都要足夠大才行,運動量過小,能量消耗太少,降低血糖的效果就不明顯。一般來說,中等強度的運動量就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什麼是中等強度呢?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測心率,心率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通常是用脈搏來測量的,可以計數脈搏10秒,再X6得出,中等強度運動時心率一般要達到“150-年齡”,但不超過“170-年齡”,比如某糖尿病患者40歲,那麼他運動時心率應控制在110-130次/分鐘【150-40=110,170-40=130】。另外運動強度還可以根據運動時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中等強度運動時,會感覺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隨著呼吸節奏連續說話,但不能唱歌。運動後明顯疲勞感在20-30分鐘內消失,次日沒有或僅有輕度疲勞感,說明運動強度適合;如果運動後疲勞感持續很長時間,甚至次日早晨仍覺四肢痠軟沉重,周身乏力,說明運動強度過大,需要適當降低。
按照這個標準,您選擇步行鍛鍊時,就應該隨時測量一下自己的脈搏,適當的運動強度對降糖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高強度的運動益處更大,但並不鼓勵糖尿病患者盲目地高強度運動,因為一次短時間劇烈運動,會使兒茶酚胺等對抗胰島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導致血糖急劇上升,加重病情,隨即血糖過度下降,又容易引起低血糖反應。
回覆列表
說起走路這種鍛鍊方式對糖尿病的好處,以及如何走能獲得效果?筆者真的可以藉此說點親身體會。僅供參考。本人在患糖尿病初期就被醫學教科書和醫生告之,一定要“邁開腿,管住嘴”。糖尿病人被確診時,內心上多少有一些牴觸心理,我也不例外,很難承認自己是一個糖尿病人。面對現實和在相關檢驗報告面前似有呆若木雞之感,又似乎是一臉茫然外加一籌莫展。怎麼辦?痛定思痛,先行鍛鍊身體吧!改變生活習慣,將晚睡晚起改為早睡早起,早起後在居住地附近小跑半小時。同時控制自已喜葷少素的飲食習慣,儘量少吃葷菜,減少米麵進食量。當時是拒絕吃任何降糖藥物的,期盼用這種以運動加節食的方式改善超標的血糖值。大概三月有餘,再次查驗血糖值,只是略有好轉,但仍然超出允許範圍最高值三個點,但是體重確實減輕了十多斤。哦,前面忘了介紹了,我初查時血糖值達到十一點多,有點嚇倒自已了。出現這種情況後,問診醫生建議我服用一種醫保允許的中藥丸劑,應該說開始一段時期這藥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當時上班期間時而需要出差,那種中藥服用量較大,攜帶也不太方便,後來就改用西藥治療至今。回到正題,經過前幾年的運動、飲食、藥物的綜合運用,血糖控制只能說是基本穩定。因為一旦每頓食用主食達到三兩左右,餐後二小時血糖就會升高至十二左右,真的是心煩意亂啊!後來在自已有限的文化水平的基礎上,再認真學習糖尿病防治知識,和老糖尿病人交流溝通,取長補短,以切身體驗力爭相互幫助,以求共同提高防治效果。後來我們幾個“糖友”每天吃完晚飯,稍事休息後就一塊到開放的露天體育場快走,速度基本上維持在一小時十華里多,行走時把手膀擺動幅度稍大些,步伐速度近似快走,心率控制在每分鐘一百左右,身體微微出汗即可,也就是達到所謂“有氧運動”的效果。為此我為了準確掌握運動效果,還買了智慧手環,對每天的步數和動態心率、血壓做到心中有數。另外,家用血糖儀也是必備用品,方便自已隨時掌控餐前、餐後的血糖值和運動後的血糖值。在此也建議糖友經濟條件允許,也有必要自購上述小裝置,本人感覺作用還是蠻大的。至於走路這種方式的降血糖效果,應該理解這隻能是一種輔助作用,還是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作規範的綜合治療。從自身個體感受認為:一是運動要持之以恆,不能三天打漁二天曬網;二是走路運動要和藥物治療及科學的飲食控制相結合,否則單靠運動降低高血糖是不現實的;三是在外出走路運動時,要養成每次都需隨身攜帶一點糖果的習慣,主動預防因運動有可能發生的低血糖。以上可以說是患糖尿病十多年病人的一種淺薄體會,雖不可能有普遍指導意義,但估計會有同病相憐之人吧,哈哈!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