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通鑑
-
2 # 蓋世楠爵
首先我是不贊成這種說法的,所謂的康乾盛世並不是乾隆這一個皇帝的功勞。準確的說應該是康雍乾盛世,這裡就牽扯到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其中康熙、雍正更是康雍乾盛世功勞最大的。
首先說康熙在滅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親征葛爾丹後,使清朝的統治趨於穩定,期間經濟文化有了發展。這就為盛世的出現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試想要是清朝的統治不穩定,還談何盛世?
其次說雍正繼位後,著手政治康熙晚年遺留的吏治問題,並且實行一系列的政策,比如火耗歸公、攤丁入畝,改土歸流。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使清朝的吏治,經濟有所好轉,再加上雍正的勤勤懇懇國庫的銀子從康熙時期的800萬兩變成6000萬兩。
最後說乾隆,乾隆剛當皇帝時還算是勤懇的,對吏治也比較嚴,也免除了拖欠的農業稅。還推廣種植高產作物玉米紅薯,這就養活了很多人,使清朝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但由於後期乾隆驕奢淫逸,多次下江南揮霍了雍正留下的銀子,官員貪汙,破壞了吏治。同時大大小小的起義,比如我們熟知的白蓮教。這些加起來就無形的毀掉了一個盛世。
等嘉慶繼位後就是一個爛攤子,估計雍正知道,都能從棺材中跳起來。
綜上所述,乾隆恰恰是盛世的摧毀者。
-
3 # 豫北老崔
首先乾隆遊江南並非體驗人民生活,康乾盛世本來就是飽受爭議的紅薯盛世。以人口多卻飽受飢餓的盛世?乾隆下江南遊玩取樂的盛世?
遊江南好的目的卻不得其果對於乾隆遊江南我個人認為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事與願違卻變成了壞事。乾隆遊江南主要目的是要籠絡民心、監察水利、加強與江南名門建立關係、檢查江南吏治、探訪民情等目的,目的是好可是事情並沒有往好的地方發展。
籠絡民心變成失民心,由於每次乾隆遊江南花費巨大,每到一處必須修建行宮,其好大喜功排場異常巨大,讓百姓看到的不是一個仁君而是一個貪圖享樂的皇帝。
監察水利變成了過場,遊江南去看水利工程如何,乾隆這麼大的排場,要來江南變成了人盡皆知,督造水利的官員便於提前佈置,乾隆所看到的只是下面官員想讓乾隆所看的,其實並無效果。
檢查吏治探訪民情和建立好關係更是效果甚微,如此排場去江南整治官場效果可想而知,江南世家人人自危,探查民情更是看不到任何真實情況。
乾隆遊江南體驗人民生活根本就是笑談,只是為了享受而已,連自己老年也評價自己悔不該江南之行,勞民傷財不說,雙眼完全未識一物。
康乾盛世之下的真實社會稱之為康乾盛世主要是以版圖人口來定義,站在的角度並非群眾。在清朝時期,清朝領土得到了擴張,人口急劇增長才被稱之為康乾盛世。這只是站在了統治者的角度來評價康乾時期為盛世,而百姓生活根本毫無改變,依然生活在貧困這一線。由於紅薯等高產量的作物傳入中國,才有了人口增長,並非康乾之功,所以康乾盛世是以文治武功來評定與乾隆下江南並無關係。
康乾盛世的形成功勞誰最大其實康乾盛世的功最大勞我覺得應該是雍正,在雍正時期廢除了人頭稅收,得以讓人口增長,人口是國力發展之基礎。
創立軍機處更加加強中央集權,沒有戰亂,才能修養生息。懲治貪汙、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可以這麼認為那怕沒有乾隆遊江南體驗人民生活,依然會出現假象的康乾盛世,乾隆可以說完全是命好,坐上帝王就可以安枕無憂,自稱十全老人,自負的閉關鎖國也是讓清朝變的無知。
這些只是個人觀點,並非抹黑乾隆大帝。
回覆列表
我是笑著看的。
乾隆6次下江南,每一次都是浩浩湯湯,哪裡像是體驗人民的生活,是換了一個遊走的皇宮,玩得挺不錯,否則,也不會有6次下江南的史載了。
美其名曰,是體驗民情,瞭解民意,誰不知,這只不過是乾隆皇帝的幌子,是藉著下江南玩的名義,順道看看江南人民的生活。可是他作為一個高高再上的皇帝。如此陣仗的隊伍在江南,哪裡還能看到江南子民的真實生活狀況呢?
乾隆盛世一方面是延續了,乾隆前面兩個老爺子的勵精圖治,已經把大清朝打理的井井有條;另外一方面,是乾隆皇帝自己不辭辛勞,沒有浪費前人栽樹,也沒有荒廢大清朝業務。
6次下江南,可能開闊了乾隆的眼界,但勞民傷財,比起乾隆想要看到的江南生活,恐怕給江南子民帶來的賦稅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