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198809143370

    到了漢朝的繁榮期即漢武帝時期 其外交政策更多的表現為武力征服,漢武帝曾三徵匈奴; 在漢武帝在為期間不得不提的兩件事就是:張騫出使西域及絲綢之路的開闢

  • 2 # 使用者8157366860689

    漢朝開啟了絲綢之路,首次開通陸路交流,為漢武帝打匈奴,擴大中國版圖奠定定基礎,併為佛教的傳入做準備

    唐朝是最繁榮的時期,設西域都戶,和西方國家交流,海路也開通與日本等東亞諸國交流頻繁,形成儒家文化圈

    明朝鄭和下西洋,引進外來物種,如長頸鹿、香料,同時輸出茶葉、陶瓷等

    三者都推動了不同文化民族的融合,中國吸收了佛教等宗教

  • 3 # 使用者4221436266633

    漢朝的對外關係在漢高祖劉邦到文景時期主要是與民休息,主要致力與國內,因而其外交政策更多的是屈辱性的和親;到了漢朝的繁榮期即漢武帝時期,其外交政策更多的表現為武力征服,漢武帝曾三徵匈奴;到了中後期,即漢武帝死後,漢朝的對外關係更多是與周圍和平相處,比如昭君出塞等等,漢明帝時期蔡諳還去印度取經,這些都能體現出當時外交政策的一些特點。但是這各時期的和平與前期不同,這個時期是國力強盛時期的友好往來,而建國初期也進行過一些和親,這些是屈辱性的,比如,劉邦在白登山之圍後的和親就是屈辱性的

    唐朝的對外政策比較開明,和周邊的國家都保持友好的關係,例如與三韓,日本和天竺。三喊你可以算是唐朝的屬國;日本和唐朝的交往主要是透過遣唐使和民間宗教組織的相互訪問進行的;而唐朝和天竺的交往則是圍繞佛教進行的,大家都熟知的玄奘(唐僧的真人版)和義淨在這個時候都去天竺(印度)取過經。

    說到明朝的外交政策啊,無法不提到鄭和下西洋,朱棣做這樣一件大事是為了宣揚國威啊,可見當時的明王朝對周邊各國實行懷柔政策。不過到了後來,因為南倭北虜,明朝就不得不與周邊的名族對抗。同時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為了擴大其殖民範圍,侵佔了中國的領土,明王朝不與其對抗都是不行的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mate20系列和P30兩款,入手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