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Ease清風

    改裝是一種汽車文化,特別是國外汽車改裝,不受法律限制,各種風格都能體現,比如更偏向競技改裝,改裝方向就是衝著效能提升和加強操控去的,改裝文化成熟且盛行,底盤和發動機都經過加強,外觀件也是各種碳纖維,像排氣改裝只能算入門級的。

    而反觀國內,對汽車改裝要求嚴格,受限於政策因素,多數車型只是再不變動車身結構的基礎上輕微改裝,與海外的高階改不同,多數更像是“汽配城”改裝,比如各種浮誇的車身拉花、氙氣大燈、天使眼大燈、甚至霓虹燈,還有就是您題中所說的改裝排氣。

    這種改裝是最令人討厭的行為之一,因為噪音汙染實在太大了,如果真是一臺效能車或者高階車改改也就罷了,畢竟某種程度上還能起到動力提升作用,但是很遺憾,我們常見的幾萬、十萬級的改裝車最多,很遠聽到發動機轟鳴聲,半天看不見車駛來,看似爆改的很牛掰,百公里加速10幾秒…

    什麼心態?我認為還是太年輕,更多是刷存在感的行為,您可以看一下,這一種人年齡超過30的都少,多數都是20歲左右的小孩,很早之前,我見過一臺Mondeo致勝,看外觀貌似爆改,一路上聽不到別的車聲浪,滿街都是這臺車在咆哮,我當時的是2.0T大眾,百公里加速7秒多,當時也是號稱TSI+DSG黃金組合,當時也算是比較快的,就想著和他玩玩,比了兩個紅綠燈起步,都是瞬間秒掉,比中段加速更是不行,一踩油門連降3檔就甩後面了,我超過去踩剎車等著,追上來再甩,連續幾次那車就在後面老實了,也不追了,也聽不見排氣嗷嗷叫了…

    這種人就是刷存在感居多,沒遇到對手時滿街他最牛,遇到對手就焉,摩托車同樣如此,真正的大貿好車,人家改裝排氣是為了效能和改善聲浪效果,一些雜牌甚至地平線,也把排氣改的震天響,甚至拆掉消音,一套純真蠍子排氣大幾千上萬,到了他們車上大幾百都用不了,這種不但無法提升效能,還造成了巨大噪音,而且在街上見到低調的大貿車,油門都不敢轟了。

    改裝車輛效能,絕非單單改排氣就能解決的,真正的改裝,會進行配套改裝,比如實現在車上安裝電控系統,或者按照發動機轉速,自動可調的排氣管內部風門的,我們見過的排氣,無論汽車還是摩托車,改排車輛效能會投非常多的錢,整套的改裝,包括加大節氣門、高流量進氣、刷ECU進階等等,只改排氣炸街的,不光不會提升效能,還是一種沒有素質的體現!

  • 2 # 蜈蚣車技術

    汽車改裝是一個非常高大上的事情,往往是一個人經濟實力的表現,改裝一臺車的價格,可能是非常高的,甚至是高出原車的價格。

    但是改裝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改裝排氣了。首先每輛汽車下線買到消費者手上,都有進行多輪專家除錯和路試,是主機廠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透過多方標定,最終確定下來的一種選擇。當然也不排除主機廠為了綜合性能優異,在一些效能上做出讓步,兼顧大眾消費者。

    以上想說的是,改裝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不是隨便的小廠小店,就能個去調整,整車效能的。特別是排氣系統,這種和動力總成強相關係統。在前期需要耗費百萬做動力總成標定實驗。這個實驗就是來標定發動機的工作策略。後期的相關測試就是在這個策略的基礎上進行微調和修正。

    而炸街的聲音往往是取消消音器,或者降低背壓等方式來實現這種大的噪聲。這樣的調整,其實相對最初的發動機的工作策略是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新更新ECU的標定資訊。

    如果排氣管改裝,破壞了原廠排氣系統日常駕駛的最佳設定,可能會因為排氣過於通暢,背壓不足而損失低轉速下的扭矩,造成起步無力、油耗變高等問題。

    下圖是整車的排氣管在做噪聲測試,這個實驗室需要花費的租用成本在30000元一天左右。 而實際,未了達到一個較好的噪聲水平,往往要除錯很多輪,(預估八天)

    下圖是工程師透過GT 模型在產品開發前期為了進行的前期模擬分析,採用的是GT power 軟體。透過離散發動機及進排氣的各種引數,來模擬處實際過程中的噪聲影響。方便後期測試節省成本和時間

    最終透過多輪除錯後,得出一些噪聲曲線, 下圖是產品在除錯中的過程狀態。從圖上可以看出,該車型離噪聲目標還有一段距離。特別是在高轉速狀態下。

    工程師在為了噪聲降低,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這不單單是在排氣系統上做工作,還需要對發動機系統做臺架標定。更新ECU的邏輯資訊。

    總之,改裝,最好不要改裝效能,如果只改裝外觀倒是無可厚非。但是改裝效能後,出來裝B是不道德的,同時也是不利己的。

    其他改裝誤區。如下。

    比如盲目增加尾翼來獲取想要的操控效能

    換裝一個炫酷單和實際車輛不符合的輪胎,隨便調整外輪胎的外傾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和初一,你吃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