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cz冷玉寒

    十六國;北魏

    敦煌壁畫始於十六國和北魏時期,在西魏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北周逐漸成熟,高峰時期是唐期,題材豐富,形象生動,淨土變相、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社會現實生活,由於歷史的原因,敦煌藝術在宋朝時期走向了衰落

  • 2 # 使用者2805434994244

    莫高窟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時間最早創於公元366年(另有始建於西晉末年及東晉永和九年等說),後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時代連續修鑿,歷時千年,延續時間最長;現存石窟700餘個,規模最大;雕塑3000餘身,壁畫4500餘平方米,內容最豐富。窟內繪、塑佛像及佛典內容,為佛徒修行、觀像、禮拜處所。敦煌石窟是融建築、雕塑、壁畫三者於一體立體藝術,石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援,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佔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後,這裡才重新為人注意。近代,人們通常稱其為“千佛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季出門旅行會帶什麼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