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鴨梨Vlog

    留守兒童如今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留守兒童人數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上漲

    隨著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中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 2000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他們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著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這個群體的關注。

      相對較貧困的農村地區。地方生活條比較艱苦,自然環境也較為惡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為了改變這中現象,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年輕人紛紛外出到沿海發達地方打工。在這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這一型別!年輕人外出大工就把家裡的孩子留給父母和親戚來照顧!這就是大部分“留守兒童”的來源!

      “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裡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普遍偏差、作業常常不按時完成、有孤獨感和失落感的傾向,不願與其他同學和小朋友交流、有嬌縱、任性等壞脾氣……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根據留守兒童家庭狀況,家庭環境及臨時監護人的文化素質,年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留守兒童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1)無能為力,只管“吃”的放縱型。

      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群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許多孩子還承擔起家裡全部家務事,有時,連幾歲地孩子也得下地幹活兒。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說說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裡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其實,這一現象在留守兒童家庭裡普遍存在。他們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溫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顧“給”的溺愛型。

      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著。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裡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說說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裡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3)寄居他家,無法管的放縱型。

      農村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養在親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因為他們畢竟不是和自己的親人一起生活起居。他們中有一些人總感覺在親戚家裡畢竟沒有在自己家裡那樣自由,束手束腳的,看起來膽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離開了親戚,就像老鼠離開了貓,他們就無法無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膽子很大,親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親戚頂撞,親戚稍微說重了,就懷恨在心或是逃離出走,使得親戚無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 2 # 泯散人

    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平衡的,南北看南,東西看東。特別是現在的社會消費越來越高,不說貧困縣,就是我在的所謂的全國百強縣,我們這年輕父母的外流率都非常的高,也有很多的留守兒童。

    因為雖然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可是網路確實平衡的,網路讓年輕人認識了整個世界,人見得多需求也就更大。特別是自己雖然有些沒享受到,可是孩子必須不能比別人差!

    所以未來,如果經濟照現在繼續往區域差異拉大發展,將會有更多的留守兒童。

  • 3 # 湘女彩雲贛州行

    都說是貧困縣了,那說明家庭人均收入很低。做父母的為了生計,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質量,不得不與自己的小孩暫時分離,遠赴它鄉。小孩也自動成了留守兒童,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交通這麼發達,到處都是高鐵動車,使得大家外出更加便捷容易,所以出去打工的年輕人更多了。哪天非常想見小孩了,也能很快就回來。這也是一些父母選擇外出打工,讓小孩成為留守兒童的一部分原因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彼此關係漸漸疏遠是一個人的錯還是兩個人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