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琉枷蘢珈

    西方人只有字母,而華人的文字是多麼擁有豐富的字型變化和字面含義。繁體字是反映中國古文化的精髓。

    簡化前的漢字注重表意,每個字都有淵源,每個字意都有詳細的演化過程,象形和會意都有。簡化後則拋棄了文字歷史淵源,直接強調簡單易記,文字的文化色彩大減但使用性大增。而繁體字文化色彩很濃烈,直接代表我們中國文化的特色。

    繁體字優勢與特點:

    1、繁體字符合六書造字原則,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統,大大增加漢字的科學性與邏輯性。許多漢字有其表義的結構,使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增加以表義結構推測字義的學習途徑。結果使漢字系統更加優秀。

    2、繁體字能兼照各種方言或古音,使部分地區的人理解。聯絡了聲旁與方言和古音的關係。

    3、在香港、澳門、臺灣等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文盲人口比例遠遠低於中國內地。

    4、利於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日本等外國使用的漢字也進一步聯絡。

    5、繁體字利於對中國五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繼承,很多現代華人懂得繁體字可以直接閱讀古代的典籍。

    6、繁體字音義結構佳。

    7、繁體字從書法美觀的角度出發,嚴謹,同時對於篆書、隸書等書體擁有特殊美感。

    8、繁化的過程亦一直在漢字中進行,並且在漢字發展中佔了不少比重。這主要是為了辨義的實際需要,自然而然發展而成的。

    9.繁體字利於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的閱讀。中國有一部分忠實的繁體字擁護者,古文學愛好者,歷史愛好學者。

    有一期《格言》上面專門探討過這個問題的,是09年的第9期;

    1、漢字是象形文字,它的根源是望字生義。繁體字是從甲骨文演化而來,經過了 2000 多年的使用和發展,已經很穩定,很規範,具有完善的偏旁部首體系結構。它即保持瞭望字生義的特點,也比甲骨文、小篆等之前容易識別;

    2、簡體字由繁體字簡化而來,但是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喪失瞭望字生義的特點。例如簡體字的“馬”和繁體字的“馬”,顯然後者更形象,更象形。

    3、在閱讀方面:由於簡體字是從繁體字簡化而來,因此基本上繁體字也能識別。例如我在小學四年級就已經看完了繁體版的“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等武俠小說,這對於今天更加聰明的小孩來說,更不是問題。如果當時有教授繁體字,那麼就更不是問題。

    4、在認知方面:由於簡化丟失了繁體所具備的一些特徵,許多簡體字看起來大同小異,並不利於區別,例如“處外”、“於幹”、“體休”,而它們原來的繁體字“處外”、“於幹”、“體休”更容易區別。漢字是象形文字,也是圖形文字,每個漢字都是一個圖形。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看到兩個區別很小的圖形,要花較長時間才能區別開,而看到兩個區別較大的圖形時,花更少的時間就可以區別開。例如對於“體休”,眼睛需要在木字的下方停留多一點點時間辨認到底是“休”還是“體”,而“體休”一目瞭然。這些也是大陸小學生常常混淆的字,簡化漢字增加了很多相似的漢字,使得閱讀過程的時間增加了(就是李敖大師曾經說過的“簡化字不好認,繁體字好認”的由來)。這就使得學習漢字過程時候產生混淆。所以,閱讀繁體字更快速。

    5、在教學方面:對於小孩來說,認識“馬”需要的時間和認識“馬”的時間,沒有區別,這和我們看一副有5個筆畫構成的圖形,和看一副有 10 個筆畫構成的圖形時所產生的認知、區別是一致的。

    6、在書寫方面:簡體字寫起來比繁體字簡單,這是當初簡化漢字的目的。但是對於資訊化時代來說,越來越多的文字是透過電腦錄入的,而對於後者來說,輸入簡體字和繁體字所需要的時間、所佔用的儲存空間,更沒有絲毫區別。

    7、在交流方面:繁體字、簡體字只是字形不同,發音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人們在用嘴、耳朵交流時,不會有任何障礙。

    8、有人說你要恢復繁體字,不如干脆恢復甲骨文,這就過了。因為繁體字是一種規範的文字,有完整的偏旁部首體系結構,具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之間既有聯絡,也有區別,這就縮短了漢字的學習時間和過程。而甲骨文等都是沒有規範的文字,幾乎每個字都不同,而且同一個字由不同的人書寫出來也有所不同。

    9、同樣,有人提倡要進一步簡化漢字成為拼音文字,這更不可取。這樣的話,就完全喪失了漢字的象形特點,最後變得只剩下偏旁部首(看看日文的片假名“ア イ ウ エ オ”,不就是這樣簡化下來的嗎?你能從這些簡單的偏旁部首看出它的字義嗎?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的日文中大量夾雜了漢字,就是以此來彌補),甚至變成拼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的慾望會毀掉地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