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03重灌營營副
-
2 # 無聊的人做事打發時間
從1943年下半年,歐洲戰局對第三帝國而言充滿了沮喪氛圍和不詳之兆:庫爾斯克會戰的失敗使德軍失去了在整個東線的主動權;墨索里尼的垮臺和盟軍在亞寧半島上的進軍,使歐洲大陸佔領區前景暗淡;不容樂觀的巴爾幹戰場勢則使南翼德軍日趨陷入被動.總之,戰線在向德國日益靠近,輸掉這場戰爭現在看來無疑只是個時間問題.同盟決定於1944年內實施一次空前的跨海反攻作戰行動(諾曼底登陸),解放西歐,以早日徹底結束西特勒在歐洲的統治.
1、首先是德國陸軍已經被蘇聯打殘了,英美看到蘇聯即將進入歐洲核心地區,為了確保戰後不是蘇聯一家控制歐洲,所以決定出兵,佔領至少半個歐洲。
2、由於諾曼底地區離英國本土近,處於英國岸基戰鬥機護航半徑以內,所以在諾曼底登陸可以得到英國為基地的支援。
3、蘇聯也是一再要求英美髮動第二戰場,牽制更多的德國士兵。
-
3 # Prussia
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即美英在西歐地區開闢西線第二戰場,這是根據一九四三年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國際會議上,共同達成的一項重要國際協議……。
一九四三年七月五日至八月二十七日,德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遭到慘敗。德軍從此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而轉為戰略防禦,蘇軍則從此獲得了戰略主動權而轉為戰略大反攻。就在德國開始江河日下之際,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美英蘇三國首腦聚會德黑蘭,就關於美英在西歐地區開闢西線第二戰場進行了會商。此外還就戰後對納粹德國的處置問題,以及其它相關問題進行了商討,包括美英蘇三國相互配合對德作戰問題。如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美英聯軍發起登陸法國諾曼底海岸的‘’霸王行動‘’;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軍於德國突襲蘇聯三週年之際,發起收復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作戰行動。會議還討論了關於分解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對柏林劃分區域,對戰敗的德國實施國際共管,以及就關於巴爾幹半島問題、蘇聯出兵遠東(中國)問題、芬蘭和波蘭的疆界等問題進行了商討。美英蘇三國首腦最後達成了相關的協議,並聯合發表了《德黑蘭宣言》。
-
4 # 戰略論
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是在1944年,而蘇聯和德國在歐洲鏖戰了整整三年時間,並且透過蘇聯軍民艱苦卓絕的抵抗,他們不僅頂住了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軍隊的進攻,而且發起了規模龐大的戰略反攻,到1944年蘇軍已經收復被德軍佔領的大部分領土,德軍面臨被逐出蘇聯國土的趨勢。蘇軍在軍事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盟軍開闢第二戰場的行動才姍姍來遲,確實讓人感覺西方盟國是在爭搶蘇聯即將獲取的歐洲勝利果實。其實事實並非如此,1944年蘇聯方面是希望西方盟軍抓緊開闢第二戰場的。
從德軍入侵蘇聯的那一年開始,蘇聯方面就一直在要求西方盟國儘快開闢第二戰場,以牽制一部分德國陸軍,以免蘇聯遭到德軍毀滅。這一要求在1941年和1942年最為迫切,主要是由於這兩年的戰局對於蘇聯來說都極為不利,蘇軍的損失遠遠高於德軍,而且無法阻止德軍的戰略進攻。直到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東線局勢才有所緩和,蘇聯最起碼保證了國家和政權的安全,蘇德雙方明白誰也無法單獨的打敗對方。蘇聯不願意承擔單獨打敗德國的重任,因為即便蘇聯最終打敗了德國,蘇聯自己也將流盡鮮血,耗盡國力。
反法西斯同盟並不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穩固,一旦德國行將覆滅,蘇聯自身也深受重創,難保這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會和蘇聯反目成仇,畢竟他們是極度的仇視蘇維埃政權的,一直都想削弱甚至毀滅這個紅色帝國。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是反蘇的堅定人士,斯大林不止擔心出現戰後敵強我弱的被動局面,更擔心同盟的突然破裂,擔心西方盟國會突然和德國握手言和,聯手對付蘇聯,所以絕不可以讓西方盟國袖手旁觀,必須讓他們迅速加入到對德作戰中,加速德國的失敗,也讓蘇軍少付出犧牲。
從世界格局上來看,就算蘇聯有能力單獨打敗德國,並將戰線一直推進到西歐,佔領整個歐洲,最終還是要吐出來的,西方國家不可能容忍蘇聯的紅色政權覆蓋整個歐洲,否則又會爆發一場新的大規模戰爭。剛剛結束和德國數年的血戰,蘇聯是否有能力對抗實力完好的西方國家軍隊存在極大的疑問,蘇聯將再次遭受生死的考驗。所以與其耗盡兵力去佔領將來肯定不屬於自己的土地,不如讓今後的佔領者來奪取,所以即便到了1944年,蘇聯也是非常願意讓西方盟國抓緊開闢第二戰場的,所謂“搶人頭”的說法實際並不存在的。世界格局早就已經在盟軍領導人之間的會議中決定了,而不是在戰場上。
回覆列表
第二戰場的開闢是實在拖不下去了,才打的。美英的目的是讓蘇德都躺在手術檯上。在斯大林的再三要求下,很不情願乾的。也是為了戰後分地盤,趕緊的搶。不然蘇聯就全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