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斗星5529
-
2 # 心正念不歪
實是求事的說農用車載人確實存在很大的隱患,其一農用車沒有專用的載人設施,;其二就車輛各方面的質量而言也不一定能過關,特別制動方面,還有駕駛員的駕駛技術方面,有一部分農村人雖然沒有考取駕照也照樣抄起方向盤就上路,給安全帶來很大隱患。是該抓一下了。
-
3 # 鞠維坤1
我認為應該以“加強安全意識和法律常識的宣傳教育為主,適度處罰為輔”為原則。
農用車載人在農村可以說是一個普遍現象,但這可不是農民喜好或習慣這樣,而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誰不喜歡座個帶棚的有空調的轎車呢?擠在後車廂裡凍的渾身哆嗦都不趕趟!
現實是客觀的,但不一定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對法律的無知不屬於“法定免責條件”,因此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重則車毀人亡,後果不不堪設想,對責任人來說可能就是傾家蕩產,甚至因此而毀了一輩子。
作為國家交通管理部門來講,應明確執法的目的,並以此開展有效的綜合治理工作,不能一罰了之。
第一,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縣鄉(鎮)村一體化聯動,透過電視,廣播和行政村入戶宣教等方式進行無縫隙對接,地毯式宣貫。
第二,體察民情,人性化管控。適當增排公交車輛,對載人較多,隱患較大,酒後駕車載人等情況,進行人員接轉。需要收費的可據實收費,這樣即避免了硬性罰款導致的不理解甚至對抗,又確保了人員的安全。
第三,村委會要對本村居民負起責任來,上級政府要逐級建立“問責制度”,實行責任連帶。
希望農民朋友要自覺遵法守法,安全出行,過一個幸福詳和的春節!
-
4 # 建行漸遠
過年了,農用車載人事故又多了起來,你覺得對農用車載人的應不應該加大處罰力度?
快過年了,又到了走親訪友的高峰期。的確,農村用農用車載人的情況很多,有時候趕個臘月集的時候,一輛農用車的車斗裡都會坐滿街坊鄰居。趕完集以後,又嘻嘻哈哈坐上農用車,一起回到村裡,這樣的場景顯然都不陌生。
農用車載人的現象屢禁不止,並非農村人喜歡坐這樣的交通工具。雖然說,人們都知道農用車載人不安全,而且違反道路交通法規,但開車者及坐車者都抱有僥倖心理兒,只要是不被交警抓住,那就沒事。況且,農村土路上很少有警車巡邏,慢一點開也不要緊。正是在這種思想下,才有了農用車載人事故的發生。
大家都知道,農村的公路有的地方窄,還有的地方坑坑窪窪,這人坐在車斗裡,先不說冬日裡寒氣襲人,就是那車斗摸哪兒哪兒冰涼,而且左右直晃,就是坐在上面也提心吊膽。或許是經常坐農用車習慣的緣故,你看他們坐在上面那開心勁兒,真是替他們擔心。
加大監管力度,做好農用車司機安全培訓其實,加大處罰力度並不能治本。說實話,如果資金允許,誰也想買輛轎車,坐在轎車裡多舒服啊。可現實就是這樣,農用車在農村用途廣,所以是農民的首選。過年的時候,沒有別的交通工具,只有開著自己的農用車,載上家人去探親。
我們也曾聽說過有些事故發生以後,被載之人出了事情以後,家人找農用車車主賠償的事例。但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駕駛技術好,那些事故離自己遠著呢。殊不知,正是這種麻痺大意的心理兒,給自己和家人埋下了隱患。有時候出於好心,讓街坊鄰居坐在自己農用車上,捎他們一程。安全到達固然好,萬一有點意外呢?那豈不是悔青了腸子嘛。
所以,我認為交管部門應該抓好農用車司機的安全培訓,加大監管力度,罰款不是目的。近年來,我們當地農村村村通了公交車,就不知道這公交車在春節期間是否正常執行,如果是春節期間公交車還是正常執行的話,那我覺得這坐農用車的也會減少。這也是一種杜絕事故頻發的方法之一,你說呢? -
5 # 使用者61516630120
農用載人是不對,教育為主,農村不比城市出門就是公交車,我們農村人坐農用車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就是開三輪車,但我很少拉人,主要還是對自己的利己著想,出了事故倍不起
回覆列表
這樣的車在鄉間公路上來往穿梭般跑,走親戚會朋友,怎麼查、誰來查?個別農用車拉人進市走親戚會朋友,這幾天就要開始大力宣傳,嚴禁超載,到時真有超載的,讓停車下人等侯,先送一趟再來接剩下的人。如超的不嚴重(應在20%以下),應警告勸說放行,儘量不做罰處理,過年了,應諒解應有一個祥和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