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永秋
-
2 # 活通透甲鳥培訓基地
我怎麼寫一些東西來,佛教的本質是懶惰,寺接待外賓的可以處理外族矛盾的地方。。西藏,有喇嘛教叫宮。
道教是很低調的啊,也不去強求什麼是吧?實實在在地融入人心的。是我們,尊敬敬仰的。我們的祖宗,先人。神被皇帝敕封的鬼。神一說你說會沒有嗎?我們的神是有的。神廟有一個儀式所在的場所。
-
3 # 善海眾緣和合
寺和廟不是一回事兒,是有區別的。
第一,組織單位不同。在古代寺是由國家統治階級來定的,相當於公立的;而廟是由民間組織籌集建立,相當於私立的。
第二,功能不同。寺的產生最初是統治階級為了教化民眾,穩定民心,用於國家統一和穩定,為了讓外來佛教傳播者方便傳教而專門建立的用於學習誦經的地方,就叫寺;而廟是中國民間智慧孕育出來的本土道教用來供奉先人的地方,比如祭祀聖人孔子的孔廟,此外還有土地廟、龍王廟、關羽廟等等,“廟”通常是某個對人民做出過傑出貢獻,影響深遠的人才有資格接受眾人供奉。
第三,宗教指向不同。寺是佛教的道場,而廟是中國本土道教的道場。
-
4 # 喬瞧的歌詞
不是一回事。
“寺”是專指僧人藏經,講佛和生活居住的場所。也可以理解成:寺是外來宗教的宣講場所,供奉的是佛。
“廟”是中國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廟所祭祀都是有功於國家的名族英雄,祭祀的是神。
-
5 # 快樂de田野
對佛教道教的東西少有關注。這裡只談體驗跟體會,不妥之處,請方家指正。
從“寺廟”這個詞語的順序分析推斷,寺的稱呼應該比廟早。或者說,寺的影響力大於廟。類似的詞語組合,比如城郭、兄弟、影視……從生活經驗看,比如我們煙臺有個重修的galu寺(第一個字左山右合,第二個字左山右盧),據說古時候香火較盛。福山縣誌有“奇泉梨花”一說,這奇泉,說的是曾經的奇泉寺,聽老人講,規模宏大,足足有三個蓬萊閣那麼大。可惜建國後,縣政府修建大禮堂,“拆借”了磚石木料……
說到廟,在我們這裡,我只聽說過老人們曾唸叨的土地廟。還有外出旅遊參觀過的城隍廟、關帝廟、喇嘛廟等等。寫到這裡,突然想起我們老家有句俗語——廟小神靈大。所以,見廟就進吧,見佛就拜吧!寺廟再小,心誠則靈。
晚上值班,寂寞難耐,接著寫。到杭州時,看了靈隱寺;到北京,住處緊挨雍和宮;遊鎮江,進過金山寺;爬峨眉,擦肩而過萬年寺……
-
6 # 易昀命理
寺與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當下,由於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大多數人都分不清寺與廟的區別。人家問你去哪?你說去寺廟祭拜,你怎麼可能同一時間去兩個地方?除非你有分身術!
寺是古代的行政單位,不可單一的理解為供奉菩薩佛祖的地方,比如我們常常聽到古裝電視劇中說到大理寺,這就是一個行政單位,官府衙門,掌刑獄案件審理,相當於現如今的最高法院。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
而廟,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江湖之遠,廟堂之高,一個高字就凸顯了廟的地位,廟是古代帝王處理政事的地方被稱為廟堂,也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比如皇家有太廟,民間有土地廟,龍王廟等等。
寺最早是官署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後佛教傳入,寺被用來供僧人藏經,講佛和生活。而廟是供奉祭祀先祖的地方;廟,貌也,先祖形貌在也。
佛講隨心隨緣,不必刻意拜佛,心中有佛則為善,心到則誠至。但對先祖的紀念不可隨性而為,因為那裡記錄著人類的歷史和由來,提醒後來者尊重和傳承的責任!
-
7 # 共命之鳥
寺與廟好比,中央與地方,皇家與民間,男修行人或女修行人等等的區別眾說紛芸,但核心是一樣的,都是一個修行的道場,出家僧人踐行佛菩薩教誨的道場,也是一個叢林,學校,在這裡學習佛法博大精深的智慧,祈求永離六道三途的道場與空間。
-
8 # 少俠留部
現在的我們由於生活的壓力,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學習,去了解,把寺和廟的概念慢慢淡忘了,以至於把寺和廟連成了一詞,統稱為寺廟。
其實,寺和廟還是有區別的!
寺,我們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少林寺,少林寺是和尚修行和居住的地方,供奉的是佛菩薩,菩薩是超然於世外的。廟,在身邊常常遇到,像土地廟,城隍廟,山神廟等,這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和習俗所帶來的產物,廟裡奉祀的是我們的祖先和先輩聖人。其實這也是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碰撞帶來的結果。不管是寺還是廟都是給人帶來希望和精神上的追求。
回覆列表
寺,在漢代時是政府機構的名稱,如太常寺、大理寺。兩漢末年,佛教開始傳入中國,此後,寺又指寺院(僧侶居住的地方)。
廟,原本是奉祀祖先或神仙的處所,如龍王廟、土地廟。到後來,也有為有德有才的人立廟奉祀,如關帝廟、夫子廟等。
在現代,寺與廟除了奉祀的神仙不同外,在人們的心中大體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