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旅小故事與教育

    在我們這輩人中,可能大多都是這樣過來的,尤其是在農村,那一家子都是一大堆孩子。父母每天都要忙農活,根本沒有時間照看孩子,所以大多是大的帶小的,就這樣一個把一個帶大。

    我小時候就是在農村長大的,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個哥哥,底下有兩個妹妹、一個弟弟。大哥就帶過我,儘管大哥只大我兩歲,但很多事情他都要讓著我,否則就會遭到父母責罵。同樣我也帶過妹妹和弟弟,很多事也得讓他們。

    當年這樣養孩子確實也是出於無奈,那時條件就這樣,那家的孩子不是窮養出來的。不過窮養的孩子,有個明顯特徵,就是老大往往長大後,更能吃苦,獨立生活能力強;而最小的那個,卻有著與老大相反的特徵,吃不得苦,生活能力也差。

    為什麼會這樣,用父母的話說,老大是苦出來的,什麼都得幹,沒人籠他;而老細最小,什麼事都有大的頂著,大家也都順著他,是慣壞的。其實想想,父母的話不無道理。

    現在的獨生子女,大多就是被籠壞的,大事小事都是大人在替包辦,凡事都喜歡順著孩子,把小孩子的一些壞毛病也慣出來了,結果並不利於孩子成長。

  • 2 # 輝哥品未來

    對事不對人,不能助長錯誤。如果你有權利去作為裁定人(不管是家長還是師長,或者是朋友),首先要從公平的角度去分析整件事情,然後判定對錯。

    如果你愛這兩個人,那就一一給他們提供“和平解決爭端”的建議,讓他們作出最終選擇。如果還不行,那就暫時沒收爭執物,一定要及時介入解決,提出各種建議,讓大的明白大的讓小的是出於愛護,讓小的明白,凡事有個先後,一定要等事情解決了,再給回他們。原則性問題,不能放任,否則後患無窮。

  • 3 # 果非掠影

    在日常生活中,一個家庭如果有一大一小年齡有一定差距的倆孩子,一般情況在生活瑣事中大的孩子會自覺選擇讓著小的,因為大的有一定的思想覺悟,遇到芝麻小事,懶得多費口舌和小的計較。大的心胸開闊,也比較疼愛關照小的。

    當然不能事無鉅細是非不分全讓小的。以免小的養成蠻不講理,橫行霸道惡習。

    如:兄弟倆老大放學回家,馬上放下書包,在書桌上認真看書寫作業。老二進書房爬高爬低糾纏哥哥,非要搶哥哥書本作業本,或是弟弟趁哥哥不注意,不經哥哥許可掏出哥哥書包中作業本、書本、筆,在書上瘋狂地塗鴉,有時還撕起試卷作業書本,像這樣的事,就得嚴格批評教育,曉之以理,引導告知小的這樣做是不對的,後果很嚴重。諸如此類,不論是平時多疼愛小的,作為老大都要堅持原則,決不遷就盲目忍讓。以至於使孩子變成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事事時時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皇帝”。

    綜上所述,忍讓要看情況講原則,具體事情具體分析具體處理,無關緊要無傷大雅的事,讓就讓著點,但是非曲直道理還是得對小的說明白的,不能放縱任性。應該使小的從小懂得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對的。這樣有助於小的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畢竟孩子長大是要走向社會面對獨立拼搏大環境的,孩子步入學校步入職場竟爭是激烈的,總不能依賴別人忍讓生存。為人父母的更應該做到堅持原則,分清是非,不偏袒任何一方。讓孩子們從小明白,現實生活中不是什麼事都可以企盼別人忍讓能輕易得到的。

  • 4 # 我是杜佩玉

    最早關於這一方面的故事是源自我們三國時候的,我們從小都知道的一個故事,那就是孔融讓梨。

    其實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比較講究的就是這一個,我們稱之為父慈子孝,這是一個規則,也是一個秩序,這樣的規則和秩序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說,對於年齡大年齡小,我們也會有這樣的一個相關的規定。

    現在人讀了幾天書,覺得很多事情需要推翻,推翻什麼呢?那就從我們的傳統開始,於是就會討論起,年齡大和小之間的關係應該如何處理,其實更多的家長也會認識到這一個問題,更多的情況下,年齡大一點的孩子讓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並不是一味的縱容,而是在親情和感情之間進行了一些擴散,如果一些違反規則,甚至的確是違反法律的事情,肯定就不可以用這種方案來解決。

    任何事情我們都應當客觀真實的看待,年齡大小隻是一個客觀現實的存在,它是一種持續的表現,在沒有其它方案來確定秩序的前提下,這種秩序是最穩定的,因此我們覺得,在感情處理的範圍之內,在道德和法律的規則之下,年齡大小,他們之間的確有一些可以相互依賴的親情和感情。

    所以說正常情況下,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因為知道的事情比較多,懂得道理比較多,他可以讓著孩子,也就是讓著年齡小一點的孩子,但是這不是無原則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沉迷手機,自己在家帶孩子,靠老公打一點小工維持生活,自己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