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賣碳翁_張*軍
-
2 # 絕句2
口頭語言很多是地方方言,有語音語義,有些有相對應的文字,有些卻找不到相對應的文字。如甘肅方言“拉扽"意為拖拽牽引,這個“拉扽"顯然是對應文字。又如甘肅一些地方人民把“掙扎,奮鬥,拼搏"稱呼為“die ban”,這兩個音節實在找不出對應的漢字。
-
3 # 漢字科普—新雷第一聲
要弄清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區別,首先要回答人類是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文字,人類語言是怎麼來的。
絕大多數人認為是先有語言,可是語言是怎麼來的?出生後的嬰兒都要教學說話,這個過程全世界都一樣,即使是中國的孩子,不教他漢語,教他英語照樣學的來,英國孩子不教他英語而教漢語,一樣學好。這種情況表明,語言是知識,語言知識是後天創造的東西。
也有人跟我抬槓說,語言知識是學來的,小孩子跟我們學,我們跟前輩學,前輩再跟前前輩學。那我就槓一下子吧:第一個會說話的前輩又是跟誰學的啊?
假如我說,人類始祖是沒有語言的,會不會有很多人和我急?別急,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吧,不過這個實驗很殘酷,實驗的時間可能需要幾十萬年!
現在我們發現一個能夠生存人類的星球,上面的動植物都有,就是沒有人。現在我們亞洲生一群孩子,歐洲生一群孩子,非洲生一群孩子,都不教他們說任何語言,也不教他們如何生存,甚至不教他們使用火。現在把這三群孩子送到那個星球上三個不同位置,地球人再也不去看他們,只是在地球上猜測他們會怎麼樣生活。
請問,那三個人群會說話嗎?那個星球上大山有名字嗎?河流有名字嗎?動物有名字嗎?植物有名字嗎?語言是不可能有的,整個世界都是陌生的,他們使用石頭木棒,吃的是野果,茹毛飲血,長著長髮,光著身子,住著洞穴。送去時雖然是不同血緣,但長期群居,不免血緣越來越近,最終成為血親生育,後代體質越來越差。
偶然,那個星球上燃燒起天火,族群成員嚇得躲避起來,待到山火熄滅,人們再去那裡找食物,發現燒過植物種子特別香,被燒死的動物屍體特別好吃,於是就有人尋找火種儲存下來,以便把採集打獵得來的食物用火燒了吃。到這時,他們有沒有語言呢?沒有!哦哦啊啊算不算語言?不算,一切東西還是沒有名字。
上面說過,三個不同地方的人群都是血親近親婚育,後代體質很差,人口數量一直在地位徘徊。等到有一天,兩個族群相遇了,通婚了,不管是約婚還是搶婚,後代體質提高了,這給他們很大啟發,自覺實行異族通婚。再等到第三個族群出現了(為了生活要不斷擴大采獵範圍),再與之通婚,這就徹底改變了婚育結構,這個星球上的人類才得以發展壯大。人們為了避免血親近親婚育,種群之間都做了記號,種群名也就是部落名,就是通常說的姓字。
由於通婚交流需要呼讀姓字的,所以這個星球的人產生了最初的語言。所以說,語言是由姓字固定的。請問,他們的文字和地球上的文字相同嗎?他們的語言和地球人相同嗎?從茹毛飲血到創造文字,那個星球上的人類要經過多少年?
語言是呼讀姓字形成的,那就是說,姓字還要轉化為其他含義才行。那麼,姓字是怎樣變為動植物名稱和其他名詞的?光有名詞還不能算語言,那麼這些姓字又是怎樣變化為動詞、形容詞、數量詞、副詞、介詞、助詞等詞語的?
關於有朋友說,口頭語言有些是沒有文字的,我告訴你,有的文字已經被我們丟失了,所以只有音沒有字。再者,口頭語言比較隨意一些,而書面語言需要保留,就要講究一些。一個經過語言訓練的人,都會用口頭語言表達,而書面語言必須學習文字。但不管是口頭語言還是文字語言,每一句話裡面的所有文字,最初都是姓字,這一點在《中國姓氏研究報告》中講的非常清楚!
-
4 #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謝邀。簡單的講,口頭語言比較隨便,在相互對話或單獨表達中,讓相對人在思維的空間裡,明白所講的意思就行。可以不用語法、潤色、修辭、邏輯等,甚至還可以語無論次,前後顛倒,最後再作解釋。但也不能太放肆了,以免讓人聽煩了或聽翻了。人們在相互寒喧中,有不少這樣說話的:吃了你?答曰:沒吃我。這個對話用文字寫來,是很嚇人的。有的時候說話不注意,還可能出現很大的爭議。有這樣一個段子。A向B先後兩次借款,一次一百共計二百元,之後,B又向A借了一百元。一天,A上B家玩,說:我還沒準備錢。B伸了伸脖子說:之前之後不要啦。A大喜,認為,這個富一點遠親很有感情。那天逢節,B上A家嶊債,A說:大人說話一言九鼎,是不是你說之前之後不要了?B瞪著眼回答:之前之前是口頭語,之後之後是兩次。
回覆列表
1.口頭語言親切。
2.書面語言比較正式,莊重。
3.口頭語言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理解。
4.口頭語言書寫起來困難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