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攤創業超哥
-
2 # 龍百曉生
你看到豬場門口沒過水輪的水槽,應該是指消毒池,裡面的水是消毒溶液,是大中型豬場等養殖業關於統一車輛進出養殖區域的消毒防疫措施,透過這種控制車輛進出的方式可以有效切斷疫情的傳播途徑。畢竟現在豬瘟影響仍在一些地區持續,在疫苗出現之前應該會讓大型豬場非常謹慎從事,一般會盡可能減少一切車輛與豬場接觸的機會,而對於運輸活豬、飼料、病死豬和工作人員等必須接觸的外部車輛,需要在大門口處設定二次清洗消毒措施,例如題主這裡提到一些豬場門口處的水槽,就是他們自建的消毒池,下面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養殖場對外部車輛會有嚴格流程。關於外部車輛進出豬場其實是有一定進出流程的,尤其是對於大型養豬場,為了避免損失慘重,往往會有非常嚴格的統一車輛進出流程,具體表現為:平時豬場大門應該和生產區大門處於經常關閉狀態,預防外人和車輛私自闖入,因而外部車輛需入內應該先要大門口登記,未經請示嚴禁入內。而登記後,司機和隨行人員需要進行消毒,一般各個豬場對於消毒藥水配置和噴霧使用會有明確規範,同時也會對車輛消毒,主要是對車輛前擋和車輪等位置,而消毒後需要靜置10~30分鐘左右,最後還會進行二次消毒,也就是“過消毒池”,最後才被允許進入豬場。
養豬場門口消毒池的作用和標準。上面已經提到,門口消毒池主要作用是完成對車輛車輪等位置的再次浸泡消毒,由於車輛大小不同,往往對於消毒池的長度、寬度、深度、更換時間等標準會有一定規範,具體表現為:
長寬度:一般會將自建消毒池的長度至少要超過車輪兩倍的周長,畢竟車輪在消毒池中旋轉兩次以上要比單次旋轉一週會消毒更徹底一些!另外,消毒池的寬度要儘可能利於各類進出最大車輛輕鬆自如駛入駛出,畢竟養豬場規模很大,車輛進出很頻繁,寬度大些可以避免短時間內損壞消毒池。
深度:一般為了消毒更徹底,多建議消毒池深度要超過最大進出車輛車輪直徑的一半以上,以保障防疫措施更有效果。
而對於豬場門口處消毒池中的消毒溶液最好是定期更換,因為消毒本身就是消毒溶液分子和病毒粒子的相互碰撞過程,會受到有機物、消毒液濃度、作用時間和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影響,疫情高發期可以每天更換!另外,也可以根據消毒溶液顏色定期更換!總之,在現如今豬瘟疫情影響較重的區域,在豬場門口處設定標準規範的消毒池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嚴格遵循流程,避免出現損失慘重的情況!(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
3 # 鄉村阿兵
答:消毒用的,一般水槽蓄水長度是車輪周長的1.5倍左右,高二十釐米左右
1.集約養殖是高風險的行業,防疫和隔離也是最關鍵的技術之一,
2.外來車子不知道經過了一些什麼地方,所以為了防止車輪帶病毒,水槽裡蓄水,裡面放消毒藥物,讓車子緩緩透過消毒,
3.外來人員進入養殖區域也要進行消毒處理,可以鞋底踩過有消毒藥物的水域。
-
4 # 半隻鵝
進場消毒用的。
為了把病毒細菌有效的隔離在場外,規模豬場在大門口都會建一個這樣的消毒池,消毒池裡面裝有火鹼溶液,濃度在百分3%以上,具有很強的殺滅細菌的作用。
火鹼溶液對金屬製品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所以在設計消毒池時深度一般不會超過輪胎的高度,從而避免對車輛造成損害。
消毒池的長度一般是輪胎周長的兩倍。
室內消毒液定期更換,有特殊疫情的情況下,還要針對這種疫情更換對其有效的消毒液。
整車消毒一般採用自動消毒裝置,進廠時對整車噴霧消毒。
另外還有對人員消毒的專門設施。
大型豬場一般分為養殖區域和生活區域兩部分。
養殖區域外部車輛是不能進入的。在出售商品豬時,豬場都有對外通道,外部車輛在養殖區外就能把生豬拉走。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疫情地傳播。
這次非洲豬瘟疫情,受傳染豬場大部分是隔離消毒工作沒做好造成的。慘重的損失對我們應該是個很好的教育。
消毒工作時刻不能放鬆,不要以為看不見摸不著就感覺到可做可不做。
成果永遠都是給勤勞的人、有智慧的人準備的。
我的豬場好多一次安然度過疫情,就是我在消毒上投資的比人家多一點、消毒工作多做了一點。
養豬的朋友們,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好疫苗防疫,做好消毒工作,做好飼養管理,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我們的豬兒就會健健康康。
最後祝大家好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因為豬場的環境你可以想像一下呵呵…,出門車子一過水坑就會把輪胎清理乾淨,這樣再上路就有會把公路弄髒了!也是為了環境環保!現在好多工地都有出門清洗輪胎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