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雪1290561844
-
2 # 史學者也
雖然同盟國陣營,在東線戰場上取得勝利,但是在西線還是處在相持階段,並且各參戰國內物資極為匱乏,革命常常爆發,反觀協約國反面,雖然元氣大傷,可是美國方面還在給其輸血,並以德國支援墨西哥向其發動戰爭為由向歐洲派兵這大大的增加了同盟國的軍事壓力,最後同盟國陣營經濟崩潰,革命頻發,只能退出戰爭。
-
3 # 武藤遊戲7
第一次世界大戰協約國和同盟國其實大的兩敗俱傷了,雙方在戰場上已經沒有多少精力了,尤其經歷了1917年殘酷一年兵力大損(凡爾登之戰,索姆河之戰,)英法德損失慘重,關鍵在於美國,美國加入哪個陣營,哪個陣營就就能贏得戰爭,美國一直在發戰爭財,本國沒有任何損失,最終美國加入協約國,這時義大利也臨陣倒戈,同盟國也就沒有任何勝利籌碼,1918年德 國 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奧斯曼帝國先後投降,一戰結束。
-
4 # 歷史文化講壇
戰爭使俄國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前線軍營軍火供應不上,士兵厭惡戰爭,痛恨沙皇政府。1916年冬天,莫斯科沒有糧食、油脂、肉類供應,飢餓威脅人們,罷工人數增加到100萬以上。1917年俄歷1月9日(公曆1月22日),彼得格勒工人紀念“流血星期日”12週年,舉行了示威,到2月25日發展成有25萬人參加的政治罷工,發生流血衝突,布林什維克號召人民武裝起義。27日,駐軍6萬多士兵轉到革命方面,同工人一起佔領了兵工廠,軍火庫、火車站,逮捕了大臣、將軍,釋放政治犯,控制了全市。尼古拉二世被迫宣佈退位,二月革命贏得了勝利。
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成立了地主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無產階級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出現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後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仍然要進行帝國主義戰爭,沒有給人民以和平,土地,麵包。
1917年美國、中國參加了協約國作戰。
在西線, 4月,英法軍發動安納河戰役,雙方傷亡慘重,沒有突破德軍防線,11月一12月又發動康佈雷戰役,雙方各損失4萬人。
東線,英法慫恿俄國臨時政府向奧匈進攻,結果俄軍敗退,彼得格勒受到威脅。
意奧戰場上,義大利軍隊慘敗,被德軍俘虜33萬人。協約國急忙成立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
列寧在4月16日從瑞士回到彼得格勒,親自指揮武裝起義。 4月17日,列寧在黨的會議上作了《無產階級在這次革命中的任務》的報告(即《四月提綱》),制定了黨從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發展的路線。俄歷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在列寧為首的布什維克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二天,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列寧簽署的和平法令,建議—+切交戰國締結不割地,不賠款,各民族平等的和約,並號召各國工人同俄國無產階級站在一起。協約國拒絕了和平法令,只有德國同意和談,以便集中力量對英法作戰。但條件是苛刻的:波蘭,烏克蘭、波羅的海沿岸諸國變成德國保護國,還要割讓一大塊領土。在國內外敵人的強大壓力和包圍下要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擺脫帝國主義戰爭,贏得暫時休息時機,蘇維埃政府被迫和德國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退出了戰爭。
1918年·3月一7月,德國在西線發動5次進攻,調集了194個步兵師,200輛坦克、16000門輕重炮,3000架飛機。結果德軍損失70萬兵力,在亞眠一帶被英法聯軍阻止,再也無力進攻了,7月18日,協約國開始反攻,8月8日,全殲德軍16個師,德軍撤退至興登堡防線,9月26日,德軍全線撤出法國領土,敗局已定。
南線,協約國9月15日發動攻勢,29日保加利亞投降,10月底,土耳其投降。安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起義,宣佈獨立,脫離奧匈帝國。11月3日,奧軍投降。
德國基爾港水軍也於11月3日起義,9月柏林爆發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宣佈退位,逃亡荷蘭。政權被右翼社會民主黨掌握,11日,德軍正式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大戰進行了四年零三個月,遍及歐、亞、非、美四大洲,33個國家先後捲入戰爭,交戰雙方動員了889個師約7400萬人,戰場上死傷3000萬人,平民死亡1億以上。這是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的戰爭,證明了帝國主義就是戰爭的根源,但戰爭也促進了各華人民的覺醒,十月革命的勝利,標誌著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回覆列表
到戰爭後期,美國,中國等國家相繼對德宣戰,協約國陣營擴大到27個國家,而俄國在1918年爆發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新成立的蘇維埃政權宣佈退出帝國主義戰爭。同年11月,德國宣佈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戰導致了歐洲兩大軍事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解體,從而奠定了今天的東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