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春目

    這是不知道的多神論,秦始皇合國是不是有二千多年,那時五千多年,也有世上都有義道。總的在聖經神學院裡面,清楚為準好和平。

  • 2 # 王松林

    中國最早朝代是夏朝,地址是在河南省。經歷的朝代:夏、商、周、秦、漢、三國、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1,夏朝 約公元前2146-1675年 安邑 山西夏縣 華夏族 禹

    2,商朝 約公元前1675-1029年 亳 河南商丘 華夏族 湯

    3,西周 約公元前1029-771年 鎬京 陝西西安 華夏族 周文王姬昌,此朝不稱帝,只設王

    4,春秋 前770-476年 洛邑 河南洛陽 華夏族 周平王姬宜臼。此朝不稱帝,只設王。

    5,戰國 前475-221年 華夏族。此朝不稱帝,只設王。

    6,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是由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傳三世,共兩帝一王,國祚共十四年。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此朝不稱帝,只設王。

    7,西漢(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又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從此不設王,開始稱帝。

    8,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又稱後漢,與西漢合稱漢朝。

    9,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10,西晉(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5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

    11,十六國時期(公元301年——公元460年 ),在眾多遊牧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十六個。

    12,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13。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14,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15,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891年~979年)的合稱。

    16,北宋(960—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作趙宋,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

    17,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恥後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權,與北宋合稱宋朝,共傳五世九帝,享國一百五十三年。

    18,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以忽必烈建元稱帝為始)。

    19,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20,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21,至今。

    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有1238個帝王(包括地方政權) 。稱帝的有503個 ,稱王或被稱王的有735個。

  • 3 # 沉140769451

    如果從目前的人類學研究的證據來說,現代中國和其他地區的人類都是非洲現代人的後裔,現代華人的祖先首先從南方進入中國,可能是從雲南進入的。中國發現最早的古人類也是雲南元謀人。中國過去的神農炎帝傳說,由於在湖南會同的發現,認為可能存在兩個炎帝,出現了南、北炎帝說,湖南會同發現了比北方早了千年以上的人工栽培稻。所以,也有觀點認為炎帝(應該是指炎帝部族)源起於湖南會同,但由於當時還是旱地耕作的影響,炎帝部族要在已耕作土地肥力下降前,不斷遷移,耕作新的土地,逐漸遷移到了黃土高原上,到達了陝西寶雞、甘肅天水一帶,因為當時落後的生產工具條件下,黃土高原上更為鬆軟的土地更便於開墾耕作。因為相同原因,從甘肅向西和向北,都沒有適合當時條件下耕作的土地,便逐步向黃河中下游遷移,進入到中原地區,並與那裡的黃帝部族發生了衝突,炎帝部族戰敗,轉而與黃帝部族聯合。從炎、黃二帝的傳說來看,這是一種強強聯合,炎帝部族善於耕作,黃帝部族善於製作工具。後來,他們又擊敗了善於馴養動物的蚩尤部族,於是作物栽培加生產工具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又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也有了多餘的資源馴養牲畜,炎黃子孫因而生存發展了下來,並發展出了農業文明。從古代史書的記錄看炎丶黃丶蚩尤部族的活動範圍在今天的湖南、湖北、陝西、甘肅、山西、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炎帝南巡死於江南(秦漢時主要是指湖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兩廣、雲貴多為百越之地,秦收南越國,漢武帝時平定百越),葬於湖南株洲炎陵。後舜帝南巡亦死於江南,葬於湖南永州的零陵,其妃娥皇女英尋至湖南,殉夫投湘江而亡,葬於湖南嶽陽君山,君山有竹曰湘妃竹,竹上斑斑點點傳為娥皇女英的傷夫血淚。現代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城市遺蹟,也是湖南的城頭山遺址。關於早期人類農業文明的擴散和發展,想更仔細瞭解,可以去看看《全球通史》。

  • 4 # 陳湘餘536

    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從那省開始很難斷定。因為歷史發展是動態的,但最早發展在黃河流城和長江流這是肯定的。現發現的最古人類是東非肯亞1470號人,距今三百萬年前,中國巳發現的最早人類是方南元謀人和北京周口店人,分別170萬年和4—50萬年前。如果只限於5000年曆史,就只能從父系氏族階段算起,山東的大汶口文化就是4—5000年前,具體就是傳說中的黃帝炎帝部落時,主要活動在中原地區河南一帶。為什麼中華民族歷史五千連綿不斷,主要是由中國的地理位置和生產力水平決定的,西高東低,象搓箕形,東南是大海,西北氣候惡劣,邊境人類向中原匯聚,從事捕魚狩獵及原始農業,栽培了世界最早的粟和水稻。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不斷融合,針造出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至今影響著世界和豐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北魏孝文帝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