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起侃電影

    我看的電影少,就說說我看哭了的幾部電影吧。

    1:日本電影《情書》

    2.《忠犬八公的故事》

    3.《海上鋼琴師》

    4.《當幸福來敲門》

    5.《我腦海中的橡皮擦》

    對了,動漫收不收?可能我淚點比較低,最近看《狐妖小紅娘》也淚目了

    官方結尾:先醬紫~~

  • 2 # 看電影的廚子

    我來說一部動畫短片,名字叫做《父與女》。

    這部短片只有8分多鐘,沒有對白,畫風也很簡單。但是,這部短片感動了太多太多人,建議看一看。

    片子的開始,是高大的父親和嬌小的女兒,一起騎著腳踏車出現。

    一大一小兩人,並排騎著腳踏車,騎上山坡。

    騎到河堤。

    父親看了看船。

    又回去抱了抱女兒。

    之後,父親就自己划著船離開了,女兒就在岸邊默默地看著。

    等了很久父親也沒有回來,女兒只好自己騎著腳踏車回家了。

    之後,女兒就每天騎車過來,看父親有沒有回來。

    慢慢的,女兒就這麼長大了,但是父親還是沒有回來。

    女兒有了男朋友,路過這裡依然要看一看,看父親回來了沒有。

    女兒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還會帶著一家人來這裡,看父親回來了沒有。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直到有一天,女兒老了,只能推著腳踏車來了。

    這時候,湖水已經幹了,女兒小心翼翼的走了下去。

    在湖中央,女兒找到了當年父親的小船。

    女兒蜷縮在小船裡,彷彿又回到了父親的懷抱。

    最後,父親又出現了,女兒奔跑過去,自己也變年輕了,父女倆緊緊的擁抱在了一起。

    短片看哭了很多人,父親之於女兒,永遠是高大的、溫暖的,女兒一輩子都在等待父親,因為只有在父親眼裡,她還是那個愛撒嬌的小丫頭。

    豆瓣關於《父與女》的短評,排第一位的是這樣寫的:“爸爸你離開之後我再也沒有長大。我怕有一天你來接我的時候,認不得我的樣子。”

  • 3 # 編劇演繹法

    最近看了胡波的《夜奔》和文牧野的《安魂曲》,兩部短片都很感人

    前者是胡波一貫的屌絲悲催式故事,男主因滿足不了女友的物慾生活始終窩囊,在一次兩人大吵不歡而散後他來到超市竟撞上劫匪,結果卻因腰脫蹲不下身只好面對兇手的斧子站邊搶劫,尷尬的身份使他既要逃離警方的追捕,又最終沒能躲過兇手的追殺。

    故事中男主的處世方式和癥結所在多少會讓人想去連想作者本人。

    角色之間的互動邏輯是,主人公從和女友的矛盾出發被推向了與劫匪的相遇,而當與劫匪相遇的困境又使他想重新去面對女友時,卻發現其正在出軌這一更大矛盾,一連串的暈頭轉向最終把他送向劫匪所在的真正險地。而這一切的發生就正如結尾處他對自己的形容“我看見一團虛無的東西,從遠處湧來,告訴我無論站在原地或跑起來都不會有任何改變”

    這是一個孩子總在一肚子委屈的故事,他用他的天真,莽撞地控訴這個世界鐵打的邏輯,卻始終不能跳脫那些正在消耗他自身的東西,哪怕是一路被碾壓到後來的絕地反擊,都也只是註定拼錯了位置的勇氣。為悲催添彩而已。

    《安魂曲》是文牧野的早年短片,這個故事看似簡單但有著更為複雜的紋理。

    一個三口之家因一起車禍支離破碎,殘忍的是故事的悲劇從這一刻起才剛剛開始。雖然兒子性命垂危,妻子屍首未葬,但男主卻因為經濟窘困,完全無力扭轉這生的無望死的不寧。後半段在得知一對老夫妻為給離世不久的兒子配一段冥婚願出價十萬,男主狠下心來前往提供了妻子的屍體以換取兒子重生的機會。這個到死那天都不能再和相愛的人長眠一起的男人,結尾處孤零零躺在慘白的日光燈下,疲憊地等著兒子手術室的訊息沉沉睡去。《安魂曲》的悲劇力量很難不讓人驚歎居然還有一部戲,戲份最重的可以是一個始終死了的人,因為她同樣需要讓自身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得以安息。

    這是兩個都很無解的困境,前者感性更多,後者理性更強。

    出於作者本身的際遇有些感慨。更多的人可能會認為你能創造出了什麼你的生活就是什麼,但對另外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是什麼正在消耗你,你的生活就是什麼,所以相比於感性上痛苦掙扎的沉浸式表達,理性上的認知整合是更能讓一切想法走到最後走得更遠的吧。這世界嘈雜如潮水,內心的聲音有時很難不被淹沒,唯只有努力保持清醒,不被無謂所消耗,泡沫才終究也只能是翻幾個身來空幾波浪去,不能奈何。加油。你才是你自己最大的回報,願所有夜奔的靈魂最終都能得一處棲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著睡著好像被什麼壓著,動都動不了,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