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科醫生李萍
-
2 # 如傘
首先說下何為激素,激素就是荷爾蒙,人體各種各樣的激素可以對機體的代謝、生長、發育、繁殖、性別、性慾和性活動等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作為一種進入血液的化學資訊物質,它透過調節各種組織細胞的代謝活動來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在體內作為信使傳遞資訊,對機體生理過程起調節作用。
人身體本來就會分泌生長激素,生長髮育期還有個井噴期,這個時候你還想額外補充生長激素,那叫多餘,而且激素大多來自身裡一種叫做腺體的器官分泌,神經激素網路錯綜複雜,當神經覺察到體內激素含量足夠了,就不會分泌額外的了,所以注射進身體的這些外源性激素會讓身體裡分泌生長激素的腺體停止工作,久而久之功能退化,而依賴於外源性的激素。就像胰島素作為一種調控血糖的激素,我們也看到了外源性注射胰島素的後果,這些年對糖尿病的治療也開始意識到注射胰島素飲鴆止渴的本質了。
所以生長激素對人身體有弊無利!
-
3 #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梁爽
目前有不少家長對孩子身高缺乏認知,認為孩子個子矮只是因為體質屬於“晚長型”, 很多家長不知道矮小可能是疾病導致,更不知道這類疾病其實是可以透過提前干預來進行治療的。事實上,導致矮小的疾病有數百種,大部分的孩子身材矮小並不只是“晚長”這麼簡單。如果孩子達到了矮小的診斷標準,就應該透過的系統檢查,明確診斷後根據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
在國外,矮小症的提前診斷與治療已經得到廣泛關注和推廣。矮小症兒童開始接受治療的年齡6歲到10歲的約佔60%,11歲到14歲約佔34%。而在中國,兒童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需要治療的孩子達到了800多萬,但是每年接受合理治療的孩子卻不到3萬名。其中,5歲至10歲期間接受治療的孩子只佔到23%,11歲至14歲佔到了70%。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一些家長盲目迷信“大器晚成”,或者得知對治療需要打生長激素,因 “談激素色變”放棄治療,從而影響了孩子的終生身高。
很多的家長聽到激素,就片面認為激素會有發胖、變醜、內分泌失調等副作用,有的因此拒絕接受治療。實際上,重組人生長激素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SFDA)批准促進兒童長高的有效藥物,與其他治療激素是不同的,其化學結構和人自然分泌的基本一樣,可有效改善患兒終身高。
同時,對於需要使用的生長激素治療,只有在孩子骨骺閉合前進行注射治療才有效果。一旦孩子骨骺閉合,基本上身高就定型了,也就再難進行干預。所以提醒廣大家長,千萬不要固守老觀念,孩子身高不正常一定要及時就診,對於矮小症的患兒應儘早明確診斷。孩子越小治療的效果越好,如符合生長激素治療的適應症,應儘早給予注射生長激素-治療。
-
4 # 兒科主任醫師閆軍
重組人生長激素和人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是相同的,不帶有其他類激素常見的副作用,所以對人體是無害的。孩子若診斷確定是生長激素缺乏症,為避免影響正常發育造成身高矮小的終身遺憾應該及時的接受治療。目前這方面的疾病治療方案可行有效的是體外注射重組人生長激素來替代治療,已經有很多類似病例治療成功的案例。生長激素的分水劑和粉劑,水劑又分長效水劑和短效水劑兩款,短效水劑還有電子筆可以輔助注射,可以減少孩子的疼痛感和對針頭的恐懼感,提高注射依從性。
孩子在用藥治療的同時,家長在日常各方面也要注意好,比如飲食、睡眠、運動等可以幫助孩子長高的因素。飲食是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平常可以多查查關於吃什麼可以幫助孩子長高的資料,給孩子制定好營養套餐。良好的睡眠可以調節體內的各方面內分泌狀況,所以一定要早睡。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也有助於培養開朗的性格,每天有半個小時的運動量,年齡大點的孩子可以時間長點。
患有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兒童只要治療的及時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長高,如果等到骨骺閉合後基本是很難長高了,治療物件的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回覆列表
你好,遵從醫囑適量使用生長激素是沒有太多副作用的,一般情況下,在明確患者體內生長激素不足時,我們考慮注射生長激素來達到體內激素平衡,從而促進身體身高的成長髮育。很多人存在著孩子不長個,打生長激素就可以的錯誤認識,實際上,導致矮小原因並不一定是生長激素缺乏,包括生長激素缺乏、遺傳、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宮內發育遲緩、骨骼發育障礙、其他內分泌疾病等。
醫生建議:在發現孩子身高發育不理想時,及時帶孩子去正規的兒科醫院檢查,明確具體病因,針對性診斷治療,同時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合理的營養膳食結構,多吃一些包含蛋白質、鈣的食物,加強身體鍛鍊,都是可以促使孩子身高發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