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牛開泰
-
2 # 落日黃花
我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諸葛亮過去謹慎,孫子曰兵者詭道也,需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的同時,還要冒險才行,古來不管是以少勝多,還是出奇制勝,總是帶有一些冒險精神,但諸葛因為性格問題和國家的弱小原因,他是不可能冒險的,就像賭博,有十元賭五毛不心虛,有一塊賭二十這不是諸葛的性格。
-
3 # 中孚鑑
人雖然還是諸葛亮,兵也是他調遣的兵,但時局情況和目的卻不同。當時他打仗的目的是打敗敵人,而後來卻是要消滅敵人。因此困難程度也就高了。
首先,諸葛亮追隨劉備後,那時劉備實力還不大,之前劉備面對曹操也是往往處於劣勢。諸葛亮出山後,為劉備出謀劃策,給他制定三分天下的策略格局。
當時他的目的是建立劉備的蜀漢政權,以達到劉備、孫權、曹操三足鼎立的局面。那時諸葛亮為劉備用兵,只要打退曹操的對劉備的用兵、消除曹操對他的基本威脅即可。
曹操那時雖然勢大,但劉備、諸葛亮也不是等閒之輩,劉備、諸葛亮那時想短時間消滅曹操固然很難,但曹操想要消滅劉備也一樣困難。
所以那時諸葛亮只要打敗曹軍就是很大的勝利,因為這樣就穩固了劉備的蜀漢政權。
其次,劉備進入蜀地,是為了得到蜀地成為自己的地盤,當時蜀地雖然有劉璋為主,然劉璋仁弱,並非劉備、諸葛亮的對手。
再則那時劉備對於劉璋而言除勢大之外又名聲在外,雖然劉備軍事龐統死與當時,但之後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支援,最終劉璋投降劉備。
最後,到劉備駕崩後,劉禪繼位,以諸葛亮為拖孤輔政大臣,諸葛亮感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所以他要完成劉備的心願,討伐曹魏、恢復漢室、收復中原。
然而當時三國鼎立,局勢是曹強而孫劉弱,孫劉雖然聯合抗曹,但他們要滅曹魏政權卻也很難。當時蜀漢地貧民稀,隨著時間的推移,蜀漢名臣名將也相繼去世,蜀漢也出現了人才凋零的局面。而當時曹魏在各方面都是很強。
諸葛亮這時要恢復漢室、收復中原,目的已經和原來不同,本來打敗魏軍已經有一定的困難,這時還要消滅曹魏,那就是難上加難。
諸葛亮一生征伐曹魏數次,但都未能成功消滅曹魏,雖然其中也有勝利、或者無功而返,但兩者的結果都是對蜀漢有消耗的影響的。對於諸葛亮而言,沒有大勝曹軍而消滅曹魏,那就不能算是勝利。
諸葛亮雖然對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最終還是沒能消滅曹魏,他本人也因為為蜀漢操勞過度,而積勞成疾去世,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4 # 星星月亮7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首先可以肯定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也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但是他畢竟也是人不是神,有長處有短處,同時由於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強並立,別的集團名將軍事家也不少,所以你諸葛亮就不可能永遠稱心如意了!
小編的提問本身也是有偏頗的,不算最著名的戰略規劃《隆中對》;諸葛亮打大仗勝利也並不少,尤其在早期輔佐劉備時,一開始和東吳魯肅一起共同組成孫劉聯盟對抗強敵曹操,參與歷史上最著名的赤壁之戰在協助周瑜魯肅擊敗曹操同時自己也奪取了荊州。赤壁之戰儘管說東吳周瑜起到決定性作用,但是諸葛亮劉備聯軍作用也不可忽略!
實際上劉備進兵四川是兩次,第一次是由龐統輔佐,但龐統戰死,劉備受挫,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緊急出手扭轉了頹勢徹底攻佔了四川。這些都是大仗,不都是勝利了嘛!這以後又乘勝奪取漢中擊敗曹操主力……諸葛亮走下風,是從吳蜀夷陵之戰以後,先是被迫進行戰略防禦七擒孟獲,後又是在沒有任何優勢的情況下進行六次主動進攻曹魏,總得來說沒有成功。
諸葛亮既不像《三國演義》那樣神,也沒有小編你說的那麼不堪。後世有人質疑諸葛亮軍事才能主要就是以“六出祁山”失敗說事。就六出岐山本身來說,諸葛亮沒有什麼優勢明知不可為卻勉強去做。我說了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羅貫中吹的那麼神,戰爭本來就是非常艱難危險複雜的事情,好多因素相互制約,他難以取勝也就不足為奇了!有幾個將軍把打敗仗呢,我們也就不必要苛求古人了!
回覆列表
這個說法不對,初出茅廬火燒新野博望坡,赤壁之戰,奪西川巴蜀,擒孟獲等都是硬仗,都是以少博多,以弱勝強,諸葛亮所依附的劉漢政權本身實力就弱,怎能讓一個弱者每次都打大勝仗,這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也是沒有的!敗走麥城,失街亭,火燒子午谷在戰術上講都是完全正確的,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關羽,馬謖不聽話,子午谷下雨,這些與孔明何干?畢竟他又不是神,不能什麼都預測到,所以縱觀三國,諸葛亮還是非常有能力的,只是客觀因素左右了他的能力!你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