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魂有趣

    禪讓分為兩種,“內禪”與“外禪”。“內禪”為皇帝禪讓給同姓人,如乾隆禪讓於嘉慶。“外禪”為皇帝禪位於外姓人,如漢獻帝禪讓於曹丕,魏元帝禪讓於司馬炎。

    (禪讓)

    曹魏代漢發生於公元220年,西晉代魏發生於公元265年。為何四十五年後禪讓制度再度上演?皆是因為君弱臣強,權臣當道。

    曹魏代漢

    (曹魏版圖)

    如曹魏代漢。從曹操迎漢獻帝到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漢朝的軍政大權漸漸落入曹操一人之手。皇帝只是擺設而無實權,漢獻帝縱使再不甘也拿大權獨攬的曹操沒有辦法。

    曹操的官位一步步從司空-丞相-魏公,再到魏王,權力之大,連漢獻帝也要看其臉色,仰其鼻息。

    曹操或是因為名聲所累或是因為其他原因而沒有稱帝。再到曹丕繼位為魏王時,此時稱帝已是水到渠成。於是,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建立魏國,為魏文帝。

    西晉代魏

    (西晉版圖)

    再說西晉代魏。魏國傳到曹芳時由司馬懿和曹爽輔政。剛開始是曹魏宗親曹爽專擅朝政,壓制司馬家族。直至高平陵事變後,司馬懿將曹爽擊敗,司馬家族開始權傾朝野。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先後執掌曹魏軍政大權,權勢滔天。魏國君主曹芳和曹髦也如當初漢獻帝一般為重掌大權誅滅權臣而做過努力,結果卻是一樣,都失敗了,而這兩位皇帝結局一個被司馬師廢位,一個被司馬昭命人弒殺。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時任魏國丞相的晉王司馬昭死亡,其子司馬炎繼承了他的權力。同年十二月,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建立晉國,為晉武帝。

    真是風水輪流轉。從曹魏代漢再到西晉代魏不過短短的45年,卻兩度發生禪讓之事。匪夷所思卻又是理所當然。因為無論東漢還是曹魏,皆是君弱臣強,權臣當道。皇帝沒有實力,而實力強大的權臣恃強凌弱,擅行皇權或是廢立,乃至最後登基為帝改朝換代。至於禪讓的”戲碼“,不過是掩人耳目,自欺欺人罷了。名為禪讓實則篡位,正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2 # 亭安讀書

    禪讓制度發展到東漢、曹魏和西晉,已經是謀權篡位者冠冕堂皇的“套路”,雖然是效法堯舜,但本質上就是權謀者篡奪前朝皇位的流程而已。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稱帝,司馬炎接受魏元帝禪讓稱帝,都是一樣的方式。

    曹魏代漢之後四十五年,禪讓制度再度上演,也就是曹魏被西晉取代的原因探究。

    而之所以曹丕接受禪讓之後,僅僅四十五年的時間,就發生了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就跟曹魏政權自身的發展有關,雖然導致這樣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有幾個比較主要的原因:

    1、曹丕即位後,壓制曹氏宗親

    曹丕即位後,為了避免東漢末期地方割據勢力,便在分封曹氏宗親的同時,限制曹氏宗親的勢力。把宗親分封到地方,卻不給曹氏封王們地方管理權和地方兵權,曹魏的兵權在中央。

    雖然本身是曹丕出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考慮,但也導致一旦中樞被控制,地方就無兵權可用,無法拱衛中樞。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最後司馬氏執掌曹魏朝政時,靠著中樞管轄全國軍權,地方曹氏宗親無法形成有效反抗的原因,也導致了曹氏政權被司馬氏奪走。

    2、曹魏特殊的選官制度,導致政權權力被士族架空

    曹丕接受陳群等人的建議,在曹魏實施九品中正制選官法,導致曹魏政權當中地方士族出仕數量眾多,逐漸形成了曹魏實權被士族架空的局面。

    雖然曹丕本意上是想要靠九品中正制,加強曹氏與地方士族的聯絡,以圖利用士族力量穩固自身皇權,但卻沒想到士族發展壯大,如司馬氏等家族逐漸失去控制。

    3、曹氏傳承出現問題,導致權臣奪權

    曹魏政權在曹丕時,曹丕獨攬大權,曹魏發展壯大;曹叡繼位後,任用司馬懿等人對戰蜀漢、東吳,曹魏政局依舊還算穩固;但曹叡死後,曹芳繼位,輔政曹爽跋扈,獨攬大權,導致被壓制的司馬懿反撲,發動高平陵之變,最後執掌曹魏軍政大權。

    自此之後,曹魏王朝的實際掌控權,由曹氏轉移到了司馬氏的手中,隨著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的鋪墊,等到司馬昭死後,司馬炎等到了篡位的時機,逼迫魏帝禪位。

    最後

    曹魏之所以在接受漢帝禪位的四十五年之後,就不得不禪位交出皇權,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終歸是曹魏政權自身出現的弊端造成的。

  • 3 # 不卡的移動

    其實也就一句話禪讓是被迫的,只不過比較名正言順

    公元265年,魏元帝景元六年的十二月,西晉代魏。在十多萬軍隊的簇擁之下,晉王司馬炎昂首闊步登上高臺。而站在高臺頂端的魏元帝,則戰戰兢兢,汗流滿面。朝臣選讀禪位詔書。詔書中略述了大魏國建國的歷史,用大段大段的篇幅稱頌司馬氏三代做出的巨大貢獻,總之一句話,曹魏之所以得天下,和曹操沒有什麼關係,完全是司馬懿的功勞。而之後的魏文帝、魏明帝也是在司馬懿的輔佐之下才能開國稱帝。而之後的曹芳、曹髦之流,不值一提,或者昏庸,或者失德,即便是魏元帝本人,也是庸庸碌碌,完全是仰仗司馬昭的扶持,才能坐在龍椅上。現在司馬氏的威望已經遍及天下,魏國的福澤已經斷絕,於是自願將帝位禪讓給晉王司馬炎。

    司馬炎即帝位,第一道聖旨,天下大赦,改元為泰始,封魏帝為陳留王,居住在鄴城。《通鑑》中有一筆,很有意思,“優崇之禮,皆仿魏初故事”。司馬炎對待曹魏的禮節,全部都依照當年魏國取代漢朝舊例。僅僅四十五年,興旺強大的曹魏就被取代。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之後,曹丕的部下多次建議曹丕稱帝,卻都被曹丕拒絕,搞得臣下很糊塗。看到大臣們笨的可以,曹丕無奈,才說孤怎麼能夠自立為帝呢 於是曹丕的心腹太尉華歆率領部隊擁入皇宮,當面斥責漢獻帝,何德何能,居於帝位。漢獻帝惶恐,不知道如何是好。華歆給指點一條明路,讓漢獻帝主動讓位。漢獻帝無奈只得下詔,傳位給曹丕。可誰想到曹丕竟然上表辭謝,說不敢當。搞得漢獻帝也糊塗了。還是華歆提醒漢獻帝,再寫傳位詔書,寫到魏王曹丕接受為止。於是一而再,再而三,曹丕與漢獻帝之間,持續上演了一場禪讓的悲喜劇。

    看到戲也演得差不多了,曹丕告訴臣下,不能夠隨便就接受禪讓,要舉行大型的祭祀儀式,祭拜天地,稟告祖先之後,才能即帝位。於是,漢獻帝不得不痛苦得繼續裝扮下去。當魏文帝參加禪讓表演的時候,曾經得意的對身邊的大臣說:“現在我終於明白古代堯舜禹搞的禪讓是怎麼回事啦。”在曹丕看來,堯舜禹所謂的禪讓,同樣是一場戲,是舜擊敗了堯,禹奪取了舜的權力。曹丕一句話,戳穿了歷史的面具,讓千百年來的許多明君賢相的光輝形象變得醜陋不堪。後來,戲演完了,即位之後的魏文帝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劃了一塊地方給i漢獻帝放祖先的靈位,給了一些錢給做薪水,還答應漢獻帝在自己的小王國裡可以繼續扮演皇帝的角色。

    不過,曹丕對漢獻帝還算不錯。等到魏元帝被廢的時候,對自己出生於帝王之家,肯定無限悔恨,想做平民而不得啊。不過對待魏文帝曹丕,應該還是多少有些感激的,畢竟,司馬炎是一切仿造曹丕的手段。魏元帝總算能夠保留一點顏面也多虧了曹丕。那麼,曹丕為什麼對漢獻帝還算不錯呢 因為漢獻帝當時的皇后乃是曹丕的妹妹。曹丕這個妹妹很有個性,雖然是曹操將她嫁給漢獻帝,目的不過是更好的控制漢獻帝。可是曹皇后對獻帝卻忠貞不二,標準版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當曹丕命人進宮奪取傳國玉璽的時候,曹皇后毫不客氣的大罵。曹丕也因此稍微收斂了一點,總算是為自己的子孫積了一點陰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佳能EOS M50除顏值外,其他效能怎麼樣?